顧翌婷
摘要: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是文物建筑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其應堅持的原則,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討文物建筑的特征和文物建筑信息結構的基礎上,提出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思路,即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原則,應考慮文物建筑的一般特征,將文物建筑放在形成的過程中去考慮,并兼顧文物建筑三個層次信息的原真性。
關鍵詞: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的原則;文物建筑特征;文物建筑信息結構
引言:文物建筑種類繁多,不同文物建筑其保護與重建的技術和手段也各不相同。但從宏觀上看,其遵循的原則應該是相同的。這是由文物建筑自身的特征和文物建筑信息結構的特點所決定的,本文將從這一基礎出發(fā),對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的原則作以闡述。
一、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的實質
文物建筑是歷史的見證,蘊含著人類智慧、體現(xiàn)著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演繹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軌跡,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代表著過去,不僅屬于現(xiàn)在的我們更屬于我們的子孫后代。所以我們必須把它保存好使其傳之久遠。文物建筑價值的特殊性使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比一般物品的保護與重建更嚴格、更苛刻。
二、對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原則的思考
我們在思考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問題時應考慮文物建筑的一般特征,文物建筑的保護與重建應放在文物建筑形成的過程中去考慮,文物建筑的保護與重建應兼顧文物建筑三個層 次信息的原真性。
(一)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應考慮文物建筑的一般特征。文物建筑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文物建筑最顯著的特征,即文物建筑一旦損壞、毀壞,就無法回到以前的狀態(tài),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文物建筑作用是永續(xù)的,它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更屬于子孫后代。而且還有很多問題有待子孫后代去探索。文物建筑的這些特征要求文物建筑的保護與重建盡可能地不對文物建筑本體造成損壞。這即《威尼斯憲章》等國際公約中所提出的最少干預性原則。這一原則應該包括這樣三個方面的含意。1、保持文物建筑原狀,2、避免任何方式對文物建筑的壞,3、不隨意對文物建筑進行添加。
1.保持文物建筑原狀就是在要求在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過程中不改變文物建筑物質方面的信息特征。這也是我國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中的傳統(tǒng)主張,也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建筑保護法》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了。修舊如舊便是這一思想的反映,但修舊如舊與保持文物建筑原狀,也并非完全一致,因為“如”字從詞意來講,有看起來像的意思,因此作為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的專業(yè)用語是不夠準確的。
2.避免對文物建筑的破壞,即保持文物建筑原有的信息,使其不致在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的過程中減損或喪失。
3.禁止隨意添加。意即在忠實文物建筑原貌的思想下,任意添加事實上都是對文物建筑的一種破壞。因為這不僅破壞了文物建筑原有的信息與結構,而且還會對后人的研究造成混亂和誤導。因此在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中出于某種需要進行的添加要與原物相區(qū)別、添加部分應在特定的部位留上記號并記錄備案。當這一作法被認為是有誤時,添加的材料和部件可以去掉、拆除,而不對文物建筑本體造成損壞。這即《威尼斯憲章》中所提出的可識別與可逆性原則。
(二)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應放在文物建筑形成的過程中去考慮。我國文物建筑保護法規(guī)定文物建筑重建不得改變文物建筑原狀。但文物建筑原狀,這是一個不確切的詞。應保護文物建筑什么樣子、什么時候的原狀然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如果我們將其放在文物建筑形成的過程中去考慮這個問題就很明析了。
當一棟建筑被建造出來后,呈現(xiàn)在我們的是其事實特征。當這棟建筑被使用、反復使用、修補、再損壞、廢棄……,幸運地保留至今并被人們發(fā)現(xiàn)而成為文物建筑。這時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其現(xiàn)實特征。事實特征到現(xiàn)實特征的過渡,這其間由于自然、人為或是其自身因素,其顏色、質地、形狀以及結構等方面的性狀都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偟膩碚f其物質結構和其上所承載的信息會發(fā)生增加或減少的變化。那么我們以什么樣的原則來對待這些變化了的信息呢?我想應該是看這些變化了的結構和信息是否對文物建筑具有積極意義。也就是說這些變化是否提升了文物建筑的價值。而文物建筑是我們認識古代社會的重要途徑,其價值大小的評判標準是其反映歷史時期社會信息的能力。如此說來,我們對待這些變化了的文物建筑信息的原則就是看它是否能夠反映更多更重要的過去的信息,如果是則應保留、否則則應進行剔除。比如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在文物建筑上留下的痕跡則應予以保留。
(三)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應兼顧三個層次的文物建筑信息。
1.保護三個層次的文物建筑信息。這是對傳統(tǒng)觀念的深化。物質層次的信息即指文物建筑顏色、尺寸、形狀、紋飾、結構等要素的信息。這也是首先應被關注的。文物建筑的物質層次信息是基礎和核心,它是知識層次和精神層次文物建筑信息的載體。文物建筑物質層次的信息如果保護不好,其上知識層次、精神層次的信息勢必會受到影響。
2.知識層次的文物建筑信息是文物建筑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保護好這個層次的文物建筑信息也至關重要,在文物建筑保護和重建中不僅要保護文物建筑的工藝、制作技術、風格等信息,還要保護與文物建筑相關的人、事或背景及其記錄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知識層次文物建筑信息如果保護的好,它還能對文物建筑物質層次信息的保護產(chǎn)生積極的借鑒作用,并且能夠凝聚和張顯精神層次的文物建筑信息。
3.保護精神層次的文物建筑信息,重點在保護其作為歷史文化符號、民族族群象征以及國家身分標志的尊嚴,使其不被庸俗化。曾幾何時,我看見有個餐館門前放著幾個兵馬俑,身上披彩條上面寫著“歡迎光臨”以招徠生意。這并沒有什么大的不對,但也應該有所約束和規(guī)范。文物建筑精神層次的信息,尤其是較高品位和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建筑,其精神感情和社會功能形象應像國旗、國徽一樣被尊重和認可。雖不致這樣嚴格,但這樣的行為或者說文物建筑的圖像隨意的印在一些不夠莊重的物品上,這總是不宜的。在目前這種行為僅能靠社會道德來約束,我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物建筑管理部門應該制定更明確的規(guī)范,以確保其作為民族、國家象征和身分標志的祟高和尊嚴的形象。
三、結束語
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本文所討論的也只是為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所應堅持的原則提供一種思路。具體的實踐中,還必須綜合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定奪,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文物建筑保護與重建工作更理性、更科學。
參考文獻:
[1]凌波.文物建筑價值簡論.《中國博物館》2002.(02).
[2]劉祿山,徐東根.試析文物建筑的內涵和特征.《南方文物建筑》2000 (02).
[3]莫鵬.藏品重建與保護之關系.《中國博物館》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