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亞
【摘 要】
低年段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必須經過比較系統的專業(yè)地訓練,在實踐中不斷運用,才能有所長進??谡Z交際訓練著力點應在培養(yǎng)自信,教授方法上努力:創(chuàng)設多樣情境,激發(fā)練說熱度;關注多維因素,鋪設表達梯度;課堂內外結合,拓展訓練廣度。關注口語交際訓練之“三度”,就能較好地為低段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養(yǎng)成打好基礎。
【關鍵詞】
低年段 口語交際 情境創(chuàng)設 傾聽能力 拓展訓練
低年段孩子,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見到陌生人,躲到大人背后不敢說話;和同學發(fā)生爭吵卻說不清爭吵的原由;看見新鮮事,介紹起來卻讓聽者一頭霧水……孩子的語言表達的問題,除了性格因素,表達不夠熟練也是主要問題。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必須經過比較系統的專業(yè)的訓練,在實踐中不斷運用,才能有所長進。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口語交際學段目標,有明確的要求: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內容。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5.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低年級口語交際訓練的著力點,歸結起來就是“正確、清楚、自信”等關鍵詞。
一、創(chuàng)設多樣情境,激發(fā)練說熱度
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鼻擅顒?chuàng)設交際情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1)巧借契機
教師要提前統籌安排口語交際內容,利用有理機會,開展實地情景下的口語交際。如第三冊語文課本有“學會祝賀”,可提前安排到教師節(jié)那天早晨進行,學生來校上課,有的帶了賀卡,有的帶了花,現場指導學生說祝賀的話,學生很快進入情景。
還有“說買文具”的內容,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紅領巾愛心義賣”活動,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文具帶到學校,舉行義賣活動,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也可以請家長參加,維持秩序,學生實地實景購買文具,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2)情境表演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動物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第四冊“學會勸阻”,說的是公共場所對他人不正確行為的勸告。在表演時,黑板上繪畫高壓電線,水龍頭、垃圾桶等物品,請學生分別扮演角色,想象當時發(fā)生的情景,是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不正確行為背后存在的危害,口語交際中,學生的情緒得到了調動,語言也較有針對性。
現在教學中普及了電教設備的運用,利用圖片、視頻,更是為創(chuàng)設多樣有趣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提供了便利。
二、關注多維因素,鋪設表達梯度
口語交際過程中,還應該關注跟口頭表達相關的因素,學生的傾聽能力、榜樣的示范作用,都會影響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1)學會傾聽
口語交際是聽話與說話雙方互動的過程。聽話之時,也在學“說。
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傳聲筒”練習,聽老師講故事根據指令表演動作練習,復述老師、同學剛剛說過的話,這些練習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注意傾聽的習慣。
傾聽不止在課堂內進行,課外也有很多練習機會。學校的廣播電臺,各種主題一般準備很充分,教師指導孩子們專心聽,邊聽邊板書。聽完,還要向學生提問,和他們一起討論內容,幫助進一步學習和消化,也能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邊聽邊想的習慣。
如果善于發(fā)掘,會有很多這樣的練習機會。
(2)多樣示范
低年級孩子,學習語言時,最善于模仿。給孩子多樣性的示范,能幫助他們直觀地感受語言表達方式。
第四冊口語交際“講童話故事”,首先邀請高年級學生來給孩子講故事,聲情并茂的表演給了孩子很好的示范;接著,布置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選擇和表演童話故事,并將故事表演錄制下來,選拔出優(yōu)秀的節(jié)目,播放給孩子們看。父母的參與和表現,帶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降低了表演難度。最后,學生分別戴頭飾表演自己選中的故事,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步步引人入勝,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如臨其境,觀察、思維、想象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
在課堂情景表演中,教師通過靈活多變的示范,通過漸進的口語訓練,鋪設口語訓練梯度,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螺旋式提升。
三、課堂內外結合,拓展訓練廣度
課程標準研制組專家指出:口語交際目標核心的意思是“交際”二字,即必須重視口語交際的人際交往功能。在口語交際中比較常見的是“即席表演”,它是現實生活的變形模擬,本質上不具有生活的真實性。
課堂表演式口語交際有兩面性,一方面師生要投入,力求像真的一樣;另一方面,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都清醒地知道這不是真的,是在表演。因此,在教學中,不能把課堂表演性的“口語交際”當作是日常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事情。
例如,第四冊口語交際“學會轉述”,在課內教會學生轉述的方法之后,教師布置生活中的任務,比如,要求學生向缺席的同伴轉述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向別的老師轉述調課通知,向家長轉述作業(yè)要求或者節(jié)日祝福等等,使學生真正擁有轉述的能力。
口語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關注口語交際訓練之“三度”,就能較好地為低段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養(yǎng)成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
【2】陳蘭菊.小學低段口語交際現狀與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6(09)
【3】呂杰.小學低段孩子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