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在近期發(fā)布的一份《PISA in focus》報告中,圍繞“學生是否花費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習”這一問題,對OECD各成員國15歲學生在校內(nèi)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報告顯示,各國學生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課外學習的時間;各國在學校教育中分配各學科的時長也存在差異,例如:在中國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地區(qū),以及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至少18%的在校時間用于科學課的學習,而在加拿大、智利和丹麥等國家,語言教學時間占最大比例;學習時間與學業(yè)成績不一定成正相關,比如在加拿大、德國等國家,學生科學課分數(shù)普遍高于其他國家,但學生的學習時間并不是最多的。報告提出,為了降低學生對學習的倦怠感,提高學習效率,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在學習時間和學業(yè)成績之間不斷尋找平衡,才是學校應該努力的方向,而不是通過縮短午休、延長在校時間、鼓勵學生增加課外學習時間等方式提高學生成績。
(OECD:《學生是否花費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習?》,《PISA in focus》2017年第7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