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410131) 張 旭 蔣桂韜 劉伯承 瀏陽市畜牧獸醫(yī)水產局(410312) 陳 柳
鵝優(yōu)質高產養(yǎng)殖技術(4)雛鵝的飼養(yǎng)管理
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410131) 張 旭 蔣桂韜 劉伯承 瀏陽市畜牧獸醫(yī)水產局(410312) 陳 柳
(續(xù)第9期第15頁)
雛鵝是指0~4周齡的小鵝。雛鵝生長發(fā)育快,新陳代謝旺盛,需及時飲水,不可斷水,且公母雛鵝生長速度不同,宜分群飼養(yǎng),雛鵝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培育溫度很重要。雛鵝消化道容積小,消化能力弱,排空速度快,添料宜少量多次,飼喂易消化、營養(yǎng)全面的配合飼料。
1.溫度可以通過觀察雛鵝的行為表現(xiàn)來判斷溫度是否適宜,如果雛鵝扎堆擁擠,說明溫度偏低或有賊風存在;如果雛鵝各自散開,張口喘氣,食欲減退,飲水量增加,則表示溫度過高;溫度適宜時表現(xiàn)為分布均勻、安靜,飲食、睡眠、活動正常。一般雛鵝的保溫期為20~30日齡。
2.濕度濕度過低,可進行灑水加濕,或加熱水產生蒸汽增加室內濕度;濕度過高,需減少進入雛舍的水分,并適當通風,也可用布袋裝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內吸潮。
3.飼養(yǎng)密度雛鵝生長發(fā)育快,要隨著日齡的增加,適時調整飼養(yǎng)密度(見表1),還要根據雛鵝強弱、大小分群,并將病雛及時挑出隔離,弱雛集中管理,保證雛鵝健康快速生長。
表1 雛鵝的飼養(yǎng)溫度、濕度和密度
4.通風換氣雛鵝生長發(fā)育較快,新陳代謝旺盛,代謝的二氧化碳多,糞便中的氨也會對舍內空氣造成污染。因此,需要通風換氣,減少空氣中的塵埃和病原微生物,除掉多余的水分和熱量,有利于雛鵝生長。一般采用大直徑、低轉速的軸流風機。通風時不要讓氣流正對雛鵝,冬季通風要避免早晚氣溫低的時段,第1周通風要謹慎,1周后可適當增加通風量。
5.飲水管理雛鵝宜盡早開飲,出殼后或運輸至雛舍后應立即給水,雛鵝第一次飲水又稱為“潮口”或“點水”,盡早開飲可防止雛鵝脫水,提高成活率。經長途運輸?shù)碾r鵝,在給水時可加入5%的葡萄糖和1%的電解多維,寒冷天氣應給雛鵝添加溫水。不會主動飲水的雛鵝可對其進行飲水訓練,將雛鵝的嘴在飲水器里輕輕按幾次,讓其嘴部接觸到水即可,水深不宜超過1厘米,以免弄濕鵝毛。
6.飼喂管理剛出殼的雛鵝,腹內有卵黃可以維持雛鵝3~4天的營養(yǎng)需要,但不能等到卵黃消耗殆盡才開始喂食,開飲后即可開食。一般在出殼后12~24小時開食,適時開食可以促進食欲,使胃腸功能正常,及時滿足雛鵝對養(yǎng)分和能量的需要,有利于雛鵝生長發(fā)育。開食宜用精細飼料,可先喂精料,再喂青綠飼料,防止雛鵝挑食,只吃青綠飼料而拉稀,隨著日齡的增加可適當增加青綠飼料的量。雛鵝的消化道容積小,排空快,喂料要少添勤添,0~7天,每天喂8~10次;8~14天,每天喂6~8次;15~21天,每天喂5~6次。
7.光照管理光照有利于雛鵝的采食和生長發(fā)育,育雛第1天采用24小時光照,以后每2天減少1小時,4周齡時可采用自然光照。
8.雛鵝的放牧和游泳適時的放牧和游泳可增強雛鵝的體質和抗病力,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覓食能力。在春末和秋初季節(jié),可在出殼1周后開始放牧游泳,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雛鵝趕到平坦的嫩草地上放牧,在淺水或游泳池里讓其自由戲水游泳,切勿驅趕。寒冷天氣要在10~20日齡開始放牧和游泳,每次不超過1小時,宜在上午和下午氣溫較高時進行。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