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滿秋 文
走進文字王國
林滿秋 文
文字?這誰不會寫呀,瞧,我在紙上隨隨便便就能寫出“人、口、手”三個字,字跡還很工整呢!
不過,你要是問我,在文字發(fā)明之前,大家用什么來記事,我可就有點兒糊涂了,莫非他們單憑腦袋來記憶的?如果把一個人一輩子做的事情都記下來,恐怕會比腦袋上的頭發(fā)還多吧!
幫助記憶的東西
在文字還沒有出現(xiàn)的時代,人們利用結(jié)繩、圖畫和貝殼來幫助記事。但這些東西并不具備說明性,只有提示的作用,必須有人專門進行解說,否則時間一長,說不定連做記號的人也糊涂了呢。
圖畫文字
大約在一萬多年前,人們就已經(jīng)懂得畫畫了,他們把野獸的樣子逼真地畫在洞穴的墻壁上,希望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制服野獸。
慢慢地,人們開始懂得用畫來傳情達意或者記錄事情。比方說,畫一支箭,代表真的箭。
有的人在巖壁上畫了一只野獸,警告人們上山要小心。有的獵人在洞穴外面畫上老虎、獅子等動物,來炫耀自己的神勇。也有人把野獸畫在樹皮上,送給遠方的朋友,或者留給后代子孫,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英雄事跡。
后來,人們畫畫已經(jīng)不再單純地祈求庇護,而是在通過圖畫來交流。同時,人們覺得沒有必要費這么多工夫把畫畫得那么像,只要大家看得懂,簡單的速寫就足夠了。就這樣,“圖畫文字”誕生了。
后來,就有了文字
文字是從圖畫演變而來的,但文字卻不同于圖畫,兩者的差別在于: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圖畫卻不能讀出來。這也就是說,雖然最初的文字和圖畫都具備“形”與“義”,而文字卻多了一個特點,那就是能讀出聲音來。
想想吧,人類如果沒有文字會怎么樣呢?我們就不會看到現(xiàn)在的書和報紙,也不可能寫日記,或者在課堂上偷偷傳紙條給同學(xué)……生活一定會無比單調(diào)!
■ 中國的象形文字
■ 印度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從前,人們用圖畫來記錄事情。圖畫雖然可以表情達意,但圖畫可以由人隨便去想、去畫,因此很容易造成誤會。人們就想,如果一種畫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又被賦予了特定的聲音和意思,不就不會造成誤會了嗎?
這種很像圖畫的文字,被稱為“象形文字”。
魔法鏈接
文字的活化石——東巴文
居住在云南一帶的納西族,至今還流傳著一種很像圖畫的文字——東巴文。東巴文雖然的確是一種文字,但這種文字的形象很原始,簡直比甲骨文還像圖畫呢!
到底是誰創(chuàng)造了文字?
我們都知道,文字是由很多人經(jīng)過很長時間慢慢整理并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很多民族都流傳著關(guān)于文字創(chuàng)造者的神奇故事。
傳說,漢字是由一個名叫倉頡的神創(chuàng)造的。相傳倉頡有四只眼睛,長相很奇怪。他來到人間觀察過蟲魚鳥獸的形體后,受到啟發(fā),從而創(chuàng)造了文字。文字可以使人的交往更密切,使人變得更聰明。老天爺十分開心,就為了慶賀這件大喜事,便將糧食賜予百姓。但魔鬼卻傷心得號啕大哭,因為人們有了文字,有了智慧,魔鬼就難以施展伎倆來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