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令
接受恐懼,然后克服
◎達達令
小學三年級時,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是個脾氣暴躁的女老師。我之所以印象這么深刻,是因為我從沒見過這么情緒化的老師。
她每次走進教室臉都是陰沉沉的。我們不敢說話,也不敢亂動。她很喜歡強調因為我們的成績不好讓她很沒面子,進而演變成一些瑣碎的人身攻擊,比如:“小明,你上課帶腦子了嗎?”“小麗,你是吃飽了撐著把上周剛學的公式都擠出去了嗎……”
有一次,我無意間跟父母說起了這個老師,我媽沒怎么放在心上,倒是我爸注意了,突然問了我一句:“你害怕這個數(shù)學老師嗎?”
“我是有些害怕她?!蔽矣行┯牣悾盅a充道,“不是像見到電視里那些壞人的那種害怕,而是每次這個老師走進教室我就感到很壓抑?!蔽野謫枺骸澳阌邢脒^去克服這種恐懼嗎?”我茫然地搖了搖頭。
幾天后,我發(fā)現(xiàn)家里多了一塊黑板。我爸說:“以后你每天都可以用這塊黑板講課,假裝是你們的數(shù)學老師,她怎么講課、怎么發(fā)脾氣,你都一一學下來?!?/p>
于是我就照做了,話說當年我還真是有表演欲的孩子啊。每次放學回家,我都在陽臺上擺幾張小凳子,假裝它們是我的學生。我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當天數(shù)學老師教的功課,假模假樣地發(fā)脾氣:“你為什么這道題都不會寫?還有那誰,題目都沒看清就開始抄別人的答案,長眼睛了嗎?”
一段時間之后,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我的數(shù)學成績有了巨大的進步,我從被老師嫌棄的學生變成了被寵愛的學生。對于孩子來說,如果受到了老師的賞識,那么他會希望自己變得更好,于是良性的循環(huán)就出來了。
后來,因為我爸工作調動到別的城市,我也跟著轉學了。收拾行李時,我爸問我:“現(xiàn)在你還害怕那個數(shù)學老師嗎?”我說:“不害怕了。”
我爸問:“是因為轉學的原因嗎?”我說:“不是,我發(fā)現(xiàn)老師生氣是因為班上的同學成績不好,后來我的成績提高了,我覺得她發(fā)脾氣應該不是針對我,我就沒那么緊張了?!?/p>
我爸說:“你的數(shù)學成績上去了,是因為你把精力集中于課堂知識本身,而不是繼續(xù)停留在數(shù)學老師發(fā)脾氣的那些情緒里。你的注意力分散了,所以就沒那么緊張了?!蔽尹c點頭。
我爸繼續(xù)說:“當你感到害怕時,不要放大它,而是要把你的精力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站在他的立場去思考他為什么會這么做。比如,你的數(shù)學老師因為你們成績太差很沒面子,進而影響到別人對她教學水平的評價,她生氣其實也并不是針對你們的?!?/p>
當時的我雖然聽得不太明白,但至少我爸幫我梳理了恐懼的根源。很多年后,我才意識到,這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建立起一套克服恐懼的思路。
畢業(yè)后開始找工作,一場接一場的面試遲遲都沒有回音;工作時,職場前輩出色的工作能力,方案進展不順受到老板的批評,都構成了我的過度恐懼。好在我還記得我爸教給我的那個法則:轉移精力,轉換角色。
面試沒有回音時我心里想的一定不是“我是不是真的這么差勁”而是“或許他們的選擇太多了,這一次我的吸引力還不夠”;面對老板的批評、同事的冷漠,我想這些冷漠一定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我做得還不夠好,而他們也沒有理由安慰我,只能等我自己變好。就像當年那個數(shù)學老師,在我成績變好以后開始賞識我一樣,總有一天我會把這份冷漠變成溫和。
生活中避免不了難題,有難題就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既然恐懼無法逃避,那就想辦法解決。通過轉換角色站在對方的立場,繼而理解對方這么做的出發(fā)點,就可以減輕過度的恐懼感。這就是我成長里接受的第一課:接受恐懼,繼而克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