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幽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32-01
如今的語文課堂上,出現了一種“課堂沉默”現象,甚至連低年級的小學生都學會了“閉口”。課堂上這種“啟而不發(fā)”的冷場局面,常常讓老師們感到心力憔悴,束手無策。老師們在經驗交流時達成的共識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總是機械、僵化、被動的,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去讀、背、寫;很少有學生積極主動地樂意去學習語文,就是作業(yè)遇到困難也不會去請教他人或查閱資料,而是等著老師去發(fā)現,寧可挨批評也不愿動手、動口、動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個人認為,“靈動的語文課堂”能激發(fā)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本人就自己在教學中獲得的點滴經驗總結出來,愿與大家相互切磋。
一、創(chuàng)設愉悅情境,營造樂學氛圍
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積極投入到語文學習中,而且持久性很長,學生會樂此不疲。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在課堂上造成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義。”因此,教師要把激情帶進課堂,要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去觸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并產生共鳴,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課文《大家都說普通話》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風有風的話,鳥有鳥的話”這個比喻句。導入新課時,我先播放風的聲音,讓同學們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然后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盡情想象“風”在說些什么?再播放鳥的聲音時,孩子們突然像鳥兒一樣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我聽過風和鳥的聲音” “風和鳥說的話,可真美!”我立即誘導:“你們還聽過什么聲音?”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模仿雷聲、雨聲,老虎、公雞、貓、狗等動物的叫聲。孩子們很快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中,學習熱情很高,思維活躍,大膽想象,教學效果很好。在愉悅的氛圍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二、創(chuàng)設開放的課堂,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還是抓住課本不放,很看重學生的分數,注重應付考試的思維訓練,教學中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封閉的課堂像囚禁學生的“籠子”,讓學生的心靈桎梏。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開放語文課堂。開放的課堂應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課堂,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上能做到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自主創(chuàng)新。
1.開放教材內容,放飛學生思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因此,教師在使用手中的課本時,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課本,又敢于跳出課本。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除了學習教材內容,也應結合現實生活實際。教師在講課時要積極利用身邊有利的資源,引導學生由單調的從書上學轉變?yōu)橐詴緸榛A,聯(lián)系生活、走進生活的學,使書本知識與現實內容融為一體,這樣的課堂教學內容才豐富多彩,課堂氣氛才更加活躍。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勞動》這一單元學習過程中,我安排了一堂口語交際課,主題是“說說自己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干了哪些家務活”。對這個話題,孩子們很感興趣,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洗碗、掃地”;有的說“擦桌子、疊被”;有的說“買東西”;還有的說“洗衣服”……我看到孩子們興奮的樣子,告訴他們做得很好,以后繼續(xù)努力。孩子們從交流中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周圍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靠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再如學習《外面的世界》這一單元時,我發(fā)動家長利用節(jié)假日帶著自己的孩子開展“外出觀察識字”活動?;顒咏Y束后,我把大家找來的字分小組貼在教室墻上,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一下子激發(fā)了,他們愛上了語文的學習,朦朧地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p>
2.開放活動空間,挖掘學生潛能
課堂教學應是一個活動變化的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講究教學策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師還要善于將教學內容通過恰當的活動形式讓學生進入情境。表演、講故事、猜謎語、拼圖、繪畫、游戲這些活動都是低年級兒童經常玩的內容。課堂表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它讓“呆板”的課堂變得 “生動”起來?!对绮佟肥且皇赘挥袃和槿げ⑶矣泻椭C韻律的兒歌。指導背誦時,我將四小組學生分別命名為:“小露珠” 組、“小鳥兒”組、“小蜜蜂”組、“小學生”組;通過簡單的肢體語言表演,再加上借助貼字游戲,詞語的搭配練習,學生玩得快樂,背得生動。
可以說,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游戲。在語文教學中設計一些游戲,寓教于“戲”。低年級教學以識字教學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編字謎”的游戲,教給學生根據生字的“音、形、義”編字謎的方法,學生一下子掌握了訣竅,在小組內相互“出謎猜謎”,覺得學習生字樂趣無窮。把活動引入課堂,給語文課帶來了活力,學生在活動中智力與情感都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
開放的課堂,讓孩子的心靈從快樂中得到滋養(yǎng),課堂上精彩生成不斷,高潮迭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達到極致。
三、尊重孩子的個性,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
教師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他們自由的空間。孩子只有心靈自由,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紀律要求特別嚴格,不許學生隨意“插話”,更不許學生坐得“東倒西歪”。不讓學生說話,學生漸漸變得“沉默寡言”;而“正襟危坐”的坐姿更像繩索一樣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其性格差異很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對待,應因人而異。例如,好動的孩子,管束太多,就遏制了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利于他課堂上的發(fā)揮;好靜的學生,就要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
靈動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充滿生機活力的語文課堂是孩子們學習的天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既學到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增強了自信,獲得了情感發(fā)展和精神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