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摘 要 茶園施肥是茶園獲得高產的重要途徑之一?;诖?,通過長期生產實踐,根據(jù)茶樹的不同生育期,結合生產要求,對施肥方法、施肥時間、施肥量和用肥品種進行了探討,以期更科學地施肥,在生產上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施肥方法;施肥時間;施肥量;用肥品種探討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1.014
茶園施肥應結合茶樹需肥特點,因樹、適時、適量地配合使用各種肥料,以期達到既能促進茶樹生長,實現(xiàn)茶葉優(yōu)質高產,又能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做到培養(yǎng)樹勢與采摘,養(yǎng)地相結合。本文結合小河鎮(zhèn)近年來茶園現(xiàn)狀予以討論。
2010年以來,小河鎮(zhèn)結合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項目,茶園構成見表1。
自2010年后,近7年來,新建了177.6 hm2茶園,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無性系茶園,2013年前建成的茶園均為成年無性系茶園,施肥應按照成年茶園對待。2014年以后新建無性系茶園134.47 hm2施肥時應按幼齡茶園對待。
1 幼齡無性系茶園施肥
一二年生的茶樹,在距根頸10~15 cm處開寬約15 cm、深約15~20 cm平行于茶行的施肥溝施入;三四年生的在茶樹在距根頸35~40 cm處開深20~25 cm的溝施肥。
針對幼齡無性系茶園的需肥特點,建議一二年生的施入生物有機肥250 kg/667 m2,在每年的6—7月梅雨季節(jié)進行。三四年生的茶園施入生物有機肥300 kg/667 m2,增施復合肥50 kg/667 m2,也宜在梅雨季節(jié)施入。幼齡茶園不建議使用化學肥料,尤其是尿素、碳銨等。
鑒于無性系茶苗沒有實生根,只有須根分布在地表20 cm淺表土層,茶樹是忌漬作物,因此結合施肥,開挖或清理排水溝,清溝瀝水。利用水田栽植的,應深耕
25 cm以上,以期打破犁底層,防止?jié)n水產生病害。同時,無性系茶樹須根系也不耐旱,因此,幼齡的無性系茶園覆蓋既利于抗旱,又作有機肥,是一舉多得的施肥措施。茶園覆蓋建議在茶行中覆蓋厚度至少在20 cm以上的有機物。
2 成年無性系茶園施肥
理論上4年以上的茶園即為成年茶園,但在生產實踐來看,不可千篇一律。地力貧瘠,管理粗放,樹勢矮??;品種特性生長緩慢;病蟲為害嚴重造成樹勢弱小等。成年茶樹應分為未封行和已封行。
未封行茶園,則沿樹冠垂直下位置開溝深施有機肥或者復合肥,溝深20~30 cm。每667 m2施生物有機肥300 kg。建議在每年的9月進行,宜采養(yǎng)結合。已封行茶園,應在二行茶樹之間開溝,若隔行開溝,則每年應更換開溝位置,坡地或窄幅梯級茶園,基肥要施入茶行上坡位置或茶行內側方位,以減少肥分的流失。封行茶園屬于盛產茶園,因此施肥又分基肥和追肥。
基肥可增強樹勢、形成良好的園相。應在每年的9月份施入,每667 m2施入有機肥350 kg。追肥則是為了當年獲得較好的產量,一般分3次進行較好。第1次追肥在春茶前,春梢處于鱗片或魚葉初展期,結合春鋤開5~10 cm淺溝施入,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完成為宜,建議使用尿素
20 kg/667 m2。第2次追肥在春茶結束或春梢生長基本停止時,可以直接撒施,一般在5月下旬前結束。第3次追肥在夏茶結束或夏梢停止生長時進行,一般在7—8月,結合秋挖進行以利秋梢生長。
高產茶園一年甚至可以進行4次或4次以上的追肥,追肥時間和數(shù)量因樹因地調整。
3 老齡茶園施肥原則
盛產茶園一般經過七八年的高產時期,即使管理水平再高,也會逐步衰老,進入老齡階段。這時期,要對老齡茶園采取修剪措施,以期達到更新復壯的目的。具體技術措施因樹因地而行,一般有重修剪、深修剪、臺刈等。更新復壯后的茶園施肥原則可以參照幼齡茶園進行。
雖然針對不同生長周期的茶樹區(qū)別了分段施肥的方法,但對茶樹總生育期而論,其施肥種類、原則、施肥量等是有共性的規(guī)律可循的。
3.1 肥料種類選擇
茶葉生產發(fā)展至今,茶葉作為食品已經劃分為有機茶、綠色食品級、無公害茶等。生產有機茶,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及一切化學農藥。所使用的有機肥料要保證不含有害菌毒和重金屬超標,生產出的有機茶必須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產品。有機茶的生產要求最嚴,綠色食品茶次之,無公害茶再次之。
3.2 茶園施肥原則
以施用有機肥為主,重施基肥。有機肥有許多優(yōu)點,首先,有機肥是全價肥料,茶樹生長所需養(yǎng)分都能從中獲得;其次,有機肥含有大量有機質,是各種微生物生長和繁衍的好場所,豐富的微生物又能分解土壤中的養(yǎng)分,以利茶樹吸收;第三,有機肥有很強的陽離子交換能力,能有效交換茶樹所需要的K+、NH3+、Mg2+、Zn+等離子;第四,有機肥中富含有機酸等螯合能力很強的物質,能與許多金屬元素形成螯合物,從而防止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流失。
3.3 施肥量的掌握
依據(jù)茶葉采收量計算所消耗的養(yǎng)分,根據(jù)茶葉對某元素吸收利用率計算施肥量,施肥量隨產量提高和樹體增大而隨之增加。最好結合測土進行施肥。
3.4 綠肥間作,廣辟肥源
茶園間作綠肥是改良茶園土壤理化性質、增加有機肥源、不斷提高茶園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只是近年來,勞動力漲價幅度較大,種植綠肥的比較效益下降,這一措施被舍棄了。
茶園種植綠肥要避免與茶樹爭水、爭肥、爭光等。因此在選擇綠肥種類時要因樹、因地,一二年生幼齡茶樹可選擇矮生匍匐莖綠肥,如伏花生、綠豆等;三四年生茶樹可選擇早熟,矮生的綠肥,如烏豇豆、黑毛豆、小綠豆等;對于梯形茶園可以選用多年生的綠肥品種,如紫穗槐、木豆。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