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果芬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221-01
當小巖第三次將改錯本拿上來的時候,我一看,題仍然是錯的,我生氣極了,沖她喊道:"怎么還是錯的!你怎么不開竅呢?繼續(xù)去改!"我把本子推給她,她流著淚走了。我叫一名全對的學生給她輔導,然后繼續(xù)批改其他學生的錯題本。
第二天是教師節(jié),一大早我走進教室,小巖向我走來,遞給我一張親手做的卡片:"老師,送給您"。我打開卡片,里面寫道:"蘇老師,您辛苦了!祝您教師節(jié)快樂!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再也不讓您生氣了。"我笑著看了看她,回想起昨天的那一幕,心里真不是滋味,我對學生的態(tài)度是那么的粗暴,可是,學生卻那么輕易就原諒了我,一種悔恨之心油然而生。
1.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正確地認識學生,正確地認識學生是成功教學的前提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在熟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之上,依據(jù)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正確地認識學生是成功教學的前提。
首先,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這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從教育角度講,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可以說,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是掌握在學校和教師手里的。學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學的很好,是不是能健康地成長、是不是幸??鞓?,都和他們所在的學校和所遇到的教師有極大的關系。我們應該看到每個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相信學生潛藏著巨大的發(fā)展能量,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yǎng)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心,因為他們是發(fā)展中的人。
其次,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每個人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側重點。"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指的就是人具有獨特個性的本質特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yǎng)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該成為我們對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fā)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被珍惜開發(fā)。我們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利用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再次,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明顯不同。所以,不要把教師的看法強加于孩子。決不是教師想讓學生怎么樣,學生就會怎樣。學生既不是教師的四肢,可以由教師隨意支配;也不是泥土和石膏,可以由教師任意捏塑。教師要想使學生接受自己的教導,首先就要把學生當做不依自己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當作具有獨立性的人來看待,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適應他們的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連自己的知識也不能強加給學生。強加,不但加不進去,而且容易挫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窒息他們的思想。
2.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足夠的愛心與耐心,真情對待和關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
師生之間如果缺乏積極的情感聯(lián)系,不僅使得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師活動失去寶貴的動力源泉。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他是師生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
要想擁有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真情的對待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于學業(yè)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心。相信他們的潛能,切實幫助他們。相信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除了要真情對待學生,還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yōu)秀品質。這是優(yōu)化教師情感關系的重要保障。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yǎng),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yè)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只有這樣的教師才不會讓自己的學生傷心流淚,進而獲得學生對教師的信任。
3.學生學不會不是孩子的問題,是教師教學上的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反思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培養(yǎng)學生高素質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質,教師教學能力越高,學生越能學會和會學,然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積累總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有意識的積累、總結,能較快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她的發(fā)展將大受限制。由此可知,反思對于一名教師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教師不但要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按行為和全面發(fā)展的狀況進行系統(tǒng)的自我反思,充分的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還要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關注學生所做、所說、所思、所學、所感受,根據(jù)學生外在的顯性言行,運用新課程理念,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反思,為教學策略的調整提供及時的信息導向。堅持反思,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確地對待學生,促進自己不斷地提高、發(fā)展自我。
總之,教師要全面地了解和正確地認識學生,用足夠的愛心與耐心真情對待和關愛學生,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少埋怨學生。雖說"人無完人"難免會犯錯,但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完人",才能多一些成功,少一些悔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