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72-01
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學好語文,可以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還可以促進小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受到教育。在語文學習中,興趣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失去興趣的語文學習,是干旱的季節(jié)里生長出來的苦澀之果;只有小學生充滿興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變得綠意蔥蘢,鮮花盛開。因此,語文學習一定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第一。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
1.語文教學要關注生命,尊重學生
康德在他的《判斷力的批判》中寫道:"沒有人,一切創(chuàng)造只是荒蕪,徒然"。而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提高人,發(fā)展人。我十分關注小學生的生命成長,尊重學生個性,注重用愛去滋潤孩子的心靈,對學生予以溫情關愛,對學生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和培養(yǎng),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功和喜悅,在快樂中走進語文世界。
2.課堂教學要有藝術
語文課堂的生命像詩一樣,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如作詩那樣付出心血去推敲去錘煉?;蛞詢?yōu)美的語言,或以應變的智慧,或以豐富的情感讓學生聽出道,說出德,悟出理,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感受人性光輝的沐浴。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把知識信息輕松愉快而有效地輸入學生頭腦中,從而引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到以情動人,使其動情。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比較起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語文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生活氣息。我們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去把握課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真善美,從而進行有感情的教學,用發(fā)自靈魂的真情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與學生一道觸摸文章跳動的情感脈絡,喜作者之所喜,怒作者之所怒。如是,我們教師的情無異于一股"乍起"的風,能破一池春水,讓學生真正動心,動情,入心,入神。語文教學也就進入"五彩紛呈,群峰迭起"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樂學到"不能自已"的程度,從而將語文學習內(nèi)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4.用心實踐賞識教育
賞識是興趣的最佳養(yǎng)料。我們語文教師要做個樸實的打氣筒,每天用賞識去充實學生,鼓足每個學生的自信和激情。學生因得到老師的肯定,往往會情緒高漲,意興盎然,從而學得更加活潑,對語文學習也就更有興趣。當然,賞識教育不是不批評,而是進行批評時也要浸透賞識,讓批評更具有藝術性,人情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在認知基礎上產(chǎn)生的對語文學習的情緒效應。學生一旦喜歡、熱愛、尊敬語文學科,那整個語文學習自然會有長足的進步。
5.借助語言來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
以語言描述為主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提供廣闊的天地。語言情境依賴學生已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語言準確、簡練、生動形象,能誘發(f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感知所學的語言材料。在教師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學生們通過對語言的物質(zhì)形式的感知及對語義思維、記憶和想象而進入特定的情境。
另外,教師的示范朗讀,學生的感情朗讀也是借助語言來再現(xiàn)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內(nèi)容和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導學生朗讀上,教師應重視自身的朗讀,把握好感情基調(diào),與學生共創(chuàng)一種學習場景。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班級開展知識競答,朗誦演講,戲劇表演,說話寫作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社會組織舉辦的演講朗誦寫作等比賽;鼓勵學生向報刊雜志電臺投稿。勞動的最大樂趣,在于體現(xiàn)自身價值。學生在活動中感覺到了自己的成功,往往會萌發(fā)強烈的語文學習激情。
總的來說,教師必須把小學生學的興趣與自己教的興趣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很希望天下所有的語文老師不要忽視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地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