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蘊霞:(1963,12——)女,漢族,吉林省永吉縣人,小學一級教師,在吉林省永吉縣雙河鎮(zhèn)中心小學工作。
摘要:古典詩詞是小學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乃至日后的生活工作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卻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立足于此,首先分析了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三點問題,即學生對于詩詞觀感、情感、美感的欠缺,緊接著文章就此三個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包括注重觀感、培養(yǎng)情感、提升美感。
【中圖分類號】G633.3
在中國悠久光輝的文學歷程中,涌現(xiàn)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這些作品對于小學生的教育與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乃至人文素養(yǎng),還能培養(yǎng)其對傳統(tǒng)文學和中華文化的情感。因此,無論在哪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詩詞作品都比不可少,長春出版社的小學語文教材更是如此,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品質(zhì)高。然而,在當前的小學古典詩詞教學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本文立足于此,就小學古典詩詞教學做了相應的探究。
1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中常見問題分析
在多年的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也存在著大量問題,其中最為重要的問題有三點,觀感、情感以及美感的缺失。首先,就觀感而言,古典詩詞兼具形式美和韻律美,如入選長春版四年級上冊的《登鸛雀樓》,結(jié)構(gòu)對稱、音韻盎然。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要立足于學生對于詩詞的觀感,從形式與音韻兩個角度來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詩詞學習的興趣。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不少教師直接忽略了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沒有要求學生對詩歌進行良好的誦讀,也沒有對詩詞的篇章做一番細致的分析;其次,就情感而言,古典詩詞大都是作者有感而發(fā),蘊藏著作者濃烈的情感,如《秋詞》中的曠達、《江雪》中的孤寂、《天凈沙·秋思》中的愁苦寂寥等。但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去自主感悟詩歌中的情感,也沒有向?qū)W生做充分的背景介紹,僅僅將詩歌中所表露的情感,當做教學知識傳授給學生[1];最后,就美感而言,古典詩詞是兼具形式美、內(nèi)容美與思想美三種成分的,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形式美、拆分了內(nèi)容美、淡化了思想美,最終使得古典詩詞的美感當然無存。
2提升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
如上所言,古典詩詞教學中的問題主要集中于觀感、情感、美感三個層面,因而,提升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效果的策略,也必須從此三個層面出發(fā)才能收到相應的成效。
2.1注重觀感
所謂觀感,是小學生對于詩詞的第一印象,它既表現(xiàn)在詩歌的外在形式上,也體現(xiàn)在詩歌的誦讀上。因此,教師在詩詞教學中,首要之途便是注重學生對于詩詞的觀感,做好誦讀與詩詞形式的分析工作。首先,就誦讀而言,教師要將其作為詩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予以推廣,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詩詞誦讀的興趣與習慣。在學生誦讀過程中有三點需要注意:一、讀準。詩詞里面有不少生僻字如《清平樂·村居》里“茅檐低小”中的“檐”字,因而教師在學生誦讀之前,需要先做一遍范讀,為學生削減誦讀障礙;二、讀順。古詩詞有著自身的節(jié)奏,學生只有將這些節(jié)奏厘清才能讀順[2]。通常而言,五絕的斷句有二/三、二/二/一、二/一/二數(shù)種,比如在“小娃撐小艇”中便是二/一/二,而“夕陽無限好”中則是二/二/一,學生只有讀對了節(jié)奏,才能杜順詩詞;三、讀出情感。不同的詩歌,其情感狀態(tài)也不盡相同,學生只有在誦讀中讀出了情感,才算是真正的誦讀,而情感又與語調(diào)、聲調(diào)、重讀等內(nèi)容息息相關。其次,就詩詞的形式而言,教師也要從五絕、七絕、詞牌等形式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詩詞形體的認知與感覺。
2.2培養(yǎng)情感
情感的缺乏是小學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學生缺乏對詩詞情感,則難以靜下心來,投入到詩詞的學習中。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情感缺乏的原因著手,來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典詩詞的情感。首先,教師在詩詞教學時,要做好作者介紹的工作。不同的作者因生活經(jīng)歷、性格習慣的不同,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也各不相同,作者生平的介紹,來夠為學生理解作品提供一把鑰匙。比如在王昌齡《邊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王昌齡的為官經(jīng)歷介紹給學生,從而加深學生對其“邊塞詩人”身份的了解,提升其對作品的情感;其次,同一個詩人,因為外在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心境的不同,作品所表露的情感特征也有著很大的差異,例如以豪放著稱的辛棄疾也有《清平樂·村居》這種體現(xiàn)人情之美的閑適作品,因而,教師在詩詞教學中,要做好背景介紹的工作,一來加深學生的理解,二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最后,教師在古典詩詞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角色體驗法,來培養(yǎng)學生對于詩詞的情感。比如在柳宗元《江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借用音頻、視頻等資源在課堂營造出空曠、寂靜的氛圍,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我設想為主人公漁翁,進而體驗詩歌的情感[3]。
2.3提升美感
詩歌是所有文學體裁中最具美感的,它的美感既表現(xiàn)在形式上,也表現(xiàn)在內(nèi)容上,更表現(xiàn)在內(nèi)涵上。因而,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也要從詩歌的形式、內(nèi)容以及內(nèi)涵這三個方面入手來提升學生對于詩詞美感的認知。首先,就形式上而言,詩詞十分注重韻律與結(jié)構(gòu),這一點觀感部分已經(jīng)表示過,不再贅述。其次,就內(nèi)容而言。古典詩詞的用語含蓄蘊藉,有著獨特的美感,最為典型的便是意象與意境,如《天凈沙·秋思》通篇借由意象構(gòu)成,作者雖未表露情緒,但字里行間的離愁之感躍然紙上。因而,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將詩詞翻譯為白話文,而是應該通過意象的講解來提升學生對于詩歌內(nèi)容美的認知;最后,詩歌在表露感情的時候,也會傳遞出思想,這些思想是詩人對人生、自然的思考,有著更為深層次的美感,如“不及林間自在啼”中對自由的向往,“為誰辛苦為誰甜”中對勞動的贊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把握好作品的思想美,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索。
3結(jié)語
古典詩詞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成長意義非凡,因而教師要針對當前古典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好教學改革工作。具體而言,當前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在詩詞學習中,觀感欠缺、情感虛假、美感不足。因此,教師要從注重觀感、培養(yǎng)情感、提升美感三個角度來完善古典詩詞的教學方式,提升其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曾小霞.小學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36):32-33
[2]倪前剛.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文學愛好者,2010(02):148
[3]陳秋月.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美育探索[J].課改研究,2014(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