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平
【摘要】朗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最基本、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的朗讀離不開教師的朗讀指導語。那么如何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語,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獨特體驗,培養(yǎng)語感,積淀語文素養(yǎng)呢?文章對此進行了探索。
【關(guān)鍵詞】朗讀指導語;巧妙引導;有效朗讀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最基本、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它既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音、語氣,準確無誤、恰如其分地詮釋文本?如何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獨特體驗?如何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筆者最近閱讀了特級教師于永正《驚弓之鳥》教學實錄,不禁折服于他那扎實、靈動、有效的朗讀指導語。朗讀教學原來是如此的精彩紛呈!現(xiàn)摘錄一些片段以饗讀者。
一、朗讀指導語有利于朗讀指導明“本”知“人”
師:字認識了,就可以讀書了。首先,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板書:正確、流利)。要做到這兩點,第一,精神要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板書:眼到、口到、心到);第二,哪一句讀得不流暢,就反復練習幾遍。請打開書,我們先讀讀第一、二兩節(jié)試試。
(指名讀,第一句該生就讀“斷”了。)
師:不要緊,你再讀兩遍就流利了。
(生練習兩遍,讀通了,接著往下讀,直到讀完。)
師:(高興地)就這樣練!大家都像他這樣把課文讀一遍,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讀得正確、流利。(全班同學讀課文,讀完后再指名讀。)
從于永正老師的朗讀指導語中,我分明感受到:指導學生朗讀一定要做到明“本”知“人”。
朗讀指導要做到心中有本(課標)——對各個年段的朗讀目標、要求要爛熟于胸,又要做到目中有人(學生)——對各學生的朗讀水平一目了然。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依本扣標”“因人制宜”地針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恰當?shù)闹笇?、評價,學生的朗讀水平才有可能達到課標提出的要求。
本片段中,于老師組織學生朗讀時運用恰當?shù)睦首x指導語明晰讀書要求,讓學生不斷循著目標落實要求,有效發(fā)展讀書能力?!笆紫?,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這一課堂朗讀指導語一上來就揭示了初讀檢查的目標。整個片段都是帶著這個目標指導學生讀書的。這個目標契合了年段要求,也契合了學生的讀書水平。因此,這樣的朗讀指導語有著很強的目的性,不是為讀而讀。不帶目的要求的讀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只是游離于文本思想之外的沒有價值的聲音。
當然,于老師并沒有滿足于此,他在每一遍指導學生讀的背后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根據(jù)學段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朗讀情況,他繼續(xù)運用恰當?shù)睦首x指導語指導學生朗讀,把“正確、流利”又細化為朗讀時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復,不顛倒,句讀分明,停頓恰當,不唱讀……”等具體要求?!暗谝?,精神要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第二,哪一句讀得不流暢,就反復練習幾遍?!薄罢埓蜷_書,我們先讀讀第一、二兩節(jié)試試。”“不要緊,你再讀兩遍就流利了?!边@些朗讀指導語的運用,促使學生反復跟讀,試讀和仿讀,從而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把課文讀得流暢,自然,像說話一樣。
由于明“本”知“人”,于老師的朗讀指導語顯得樸實、準確,學生初讀課文顯得扎實、有效,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得到了有效落實,而不是一句空話。
二、朗讀指導語有利于朗讀指導過程的充分展開
師:要讀得正確、流利。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感情(板書:有感情)。這個要求更高了。能讀出感情來就不僅證明你理解了,而且說明你學得相當不錯了。怎樣讀得有感情呢?第一要學會“過電影”,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請同學們讀讀第二節(jié)的第一、二兩句,說說你讀的時候腦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生:(讀后)我讀的時候,腦子里出現(xiàn)了魏王帶著人在郊外打獵的情景,還出現(xiàn)了一只大雁在天上慢慢地飛,叫的聲音很悲慘的情景。
師:怎樣讀叫人覺得這只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大家讀讀試試。
(學生練習讀,師指名讀。)
師:這位小朋友讀得真有感情。我聽了之后,真像看到了一只受傷的大雁在天空中慢慢地飛,邊飛邊鳴,叫人聽了很傷心,大家都這樣讀一遍。
(全班同學認真練讀,興趣濃厚。)
本片段中,于老師的每一句朗讀指導語無不是在指導學生如何讀書,并有過程地逐步展開,有層次地逐層遞進。
“怎樣讀得有感情呢?第一要學會‘過電影,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边@一朗讀指導語是于老師把讀書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從哪里入手。怎樣“讀而得意”“讀而得言”?那就是要學會“過電影”,通過想象,穿越時空,走進文本內(nèi)容,讓語言文字入眼、入耳、入腦、入心,通過文字再現(xiàn)畫面,進入情境,體會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請同學們讀讀第二節(jié)的第一、二兩句,說說你讀的時候腦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明確了方法后,于老師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想象讀書時腦子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讀后展開討論,讓學生循文明像,引導學生充分讀進課文,進一步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思考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
“怎樣讀叫人覺得這只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大家讀讀試試?!边@一指導語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還原并進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自然就讀出了感情。當同學們的腦海中里出現(xiàn)了魏王、更羸等人在郊外打獵的情景,天空還有一只大雁緩慢飛行,鳴聲很悲慘的情景時,全班練讀,讓學生進入到作者描述的情境中,理解了文意,這樣才能讀得有聲有色。誠如楊再隋教授所說:學生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所描繪的形象;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這位小朋友讀得真有感情。我聽了之后,真像看到了一只受傷的大雁在天空中慢慢地飛,邊飛邊鳴,叫人聽了很傷心,大家都這樣讀一遍?!庇诶蠋煹闹笇Ь唧w,明晰,有針對性。當全班同學都能有滋有味地讀,入情入境地朗讀時,于老師又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全班練讀。這樣的朗讀指導語實在,有效,學生每一遍讀都有明確的要求,“讀”益良多。endprint
三、朗讀指導語有利于多手段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師:同學們,讀對話比較難。大家把書放下,看老師讀2-4節(jié)。注意老師讀魏王和更羸對話時的語氣和表情有什么不同,并想想為什么不同。
生:于老師讀更羸的話是微笑的,語氣——
師:語氣是認真的,對吧?讀魏王的話是什么表情?什么語氣?
生:皺著眉頭,不相信的語氣。
師:想一想,讀更羸的話為什么面帶微笑,態(tài)度認真?
生:因為更羸是大臣。他和國王說話應當有禮貌。
師:是的,要畢恭畢敬。要讀出感情,第二要想象人物的身份,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要把自己當作魏王,當作更羸。下面,大家學著老師讀的語氣和表情,把2-4節(jié)朗讀一遍。
(練過后指名朗讀。)
生1:“??!”魏王看了大吃一驚,說,“真有這樣的本事!”
(有人舉手。)
生2:“啊”讀得不好,聽不出是大吃一驚。
師:請你讀一下。
(生2讀,讀得很好。)
師:你讀得不錯,表情也好,兩眼都直了,看樣子被驚呆了。請你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聽。
師:你也別回位了,你們倆比賽,看誰讀得好。
本片段中,于老師的朗讀指導語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使學生想讀,樂讀,會讀,也能讀好,讀懂,讀得津津有味。朗讀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
“大家把書放下,看老師讀2-4節(jié)。注意老師讀魏王和更羸對話時的語氣和表情有什么不同,并想想為什么不同?!痹鯓硬拍茏x好對話?從這段朗讀指導語可以看出于老師一下子就抓住了難點,從中突破,引導學生在理解文字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角色體驗,體會人物內(nèi)心。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將文字化為內(nèi)心視像,與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學生的情感與人物的情感發(fā)生著心靈的契合。
不僅如此,于老師還投入地進行范讀,以其生命情愫演繹文本,全身心地投入朗讀,給學生一杯注滿生命情感的“羹”。課堂上學生凝神諦聽,進入了老師用范讀創(chuàng)設的情境,然后也像老師一樣去讀課文,最終“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煥發(fā)學生生命活力。
接著,于老師告訴學生:“要讀出感情,第二要想象人物的身份,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要把自己當作魏王,當作更羸。”身份不同,說話的語氣自然也就不一樣。有了這樣的指導語,學生讀魏王的話時自然而然就有了國君的派頭,讀更嬴的話時自然而然就有了武將的風范。有的學生讀魏王說的“啊,真有這樣的本事!”一句時,還用手做了個捋胡須的動作。這時候,于老師不忘給予積極的評價:“你讀得不錯,表情也好,兩眼都直了,看樣子被驚呆了。請你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聽?!边@樣的朗讀評價語怎能不使學生愛上朗讀呢?
片段最后,于老師讓兩個同學比賽,看誰讀得好。這種帶有挑戰(zhàn)性的朗讀指導語,抓住了學生的好勝心,喚醒了學生心底渴望勝利的愿望,令學生在爭勝的過程中調(diào)動起了朗讀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就會盡其所能,深入到文章里去,用心去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