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一、全方位閱讀
繪本的畫面有趣和幽默,內(nèi)容的夸張和豐富內(nèi)涵讓它成為風靡世界的流行讀物。所以,教師應該帶一顆童心全方位地去感受圖畫書。
(一)讀圖畫,引領孩子感受藝術美。繪本最大的特點就是圖文并茂,教師應首先從美術的角度去欣賞、分析作品的圖畫,包括美術的表達形式,形象的生動性,色彩的協(xié)調(diào)和鮮明度等。
(二)讀文意,給孩子講述完整流暢的故事。繪本的主體是圖畫,“圖”本身是敘事的,具有講述故事的功能,表達完整的故事,看圖更能明白故事的內(nèi)容。而文字只有輔助圖畫幫助理解故事的作用。如《母雞蘿絲去散步》,如果只看文字會覺得莫名其妙:“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她走過院子,繞過池塘……”教師要先閱后讀,養(yǎng)成閱圖的習慣,才能真正明白故事描述的本意,揭開疑惑。
(三)讀趣味,支持孩子獲得幽默愉悅的體驗。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感受作品特有的趣味,才能在教學時幫助孩子找到快樂,和孩子共同分享快樂。如小班故事《我和小豬》,故事情節(jié)淺顯易懂,粗粗一看,覺得沒什么特別有趣的東西,但如果你站在兒童的角度,基于小班兒童語言學習經(jīng)驗,就不難發(fā)現(xiàn)故事中的趣味元素就是“呼嚕呼?!薄鞍璋琛钡纫幌盗械南舐曉~。
(四)讀情感,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閱讀繪本時,教師需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脈絡。如讀了《猜猜我有多愛你》,除了感動之外,還會有吃驚:兩只兔子在對話,用最“可笑”的比喻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愛。這個繪本不僅展示積極的、健康的、愉悅的社會性情感,而且還把我們平時無法解釋的話題,透過獨特的方式,向孩子去傳達和詮釋。
二、個性化“悅”讀
尋找愉悅的切入點,對作品進行謹慎和縝密的分析,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解線索,把握教學方向。找準路徑,才能幫助幼兒有條理的順著故事的發(fā)展去探索情節(jié),獲得真切、深刻的體驗和情感。如《彩虹的盡頭》是通過獾和狐貍尋寶的歷程展開情節(jié)。如果沒有線索暗示給孩子,孩子們?nèi)菀赘髯躁P注各自的喜好,有的喜歡看鴨媽媽的寶貝,有的喜歡小松鼠,有的喜歡兔子等等,教學中極有可能出現(xiàn)雜、亂的現(xiàn)象。稍做分析,故事的線索顯然就是“寶貝”,那么該如何利用呢?根據(jù)線索,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在獾和狐貍尋寶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小動物,它們都有自己的寶貝,它們的寶貝會是什么呢?”這樣,幼兒閱讀時的線索明確,目的增強,他們會帶著問題積極地在書中尋找答案,寶貝的真正含義也不得而解。
(二)解重點,明晰教學目標。首先定位重點。這些重點在文中往往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或承接上下文意的關鍵作用。抓住重點等于抓住了作品的命脈,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學重點。
其次,分析重點。如中班的《梨子提琴》中,小松鼠制作梨子提琴的過程在書中以單幅的圖畫出現(xiàn),在活動中可以此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展開教學,讓孩子尋找小松鼠的勞作工具,講述工具的使用方法,想象和模仿小松鼠勞動的過程,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學習語言,體驗情感。
最后,構(gòu)思語言。繪本中的圖畫就像一顆顆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細細長長的線。孩子的觀察是零散的,描述也是局部的,因此,教師要用最美的語言去串起畫面,用最生動語句提煉孩子的理解。
(三)解細節(jié),成就教學亮點。精美的繪本從頭到尾到處都隱藏著秘密,無論是扉頁、封面還是環(huán)襯,都是繪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暗藏許多伏筆??床坏郊毠?jié),或許你就讀不懂繪本故事的真正快樂。如繪本《螞蟻和西瓜》到處都充滿著細節(jié)的美,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以成為一個教學亮點:發(fā)現(xiàn)西瓜的時間,西瓜的來歷,搬西瓜花費的時間,戴帽子的螞蟻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兩幅螞蟻洞的橫切圖,妙趣橫生,細節(jié)比比皆是……這些細節(jié)成了閱讀的主題,欣賞細節(jié)也就成了教學活動中最具挑戰(zhàn)的任務,孩子們的尋找活動樂此不疲,不斷“疑惑”、成功“解惑”,教師和孩子完全沉浸在發(fā)現(xiàn)的快樂中了。
閱讀是高雅的、高尚的、高貴的行為,是直抵心靈的溫暖與感動。讀懂兒童,先于兒童并與兒童一樣,感受繪本生動的畫面,進行心靈的對話,體會童真、感悟人性、理解生命,從而開闊眼界、豐富內(nèi)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才能開啟“悅”讀之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