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玲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必須要堅持巧抓要點進行設問這一原則,既要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又要拓展學生思維與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們的潛力,以便于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一、巧設問的益處分析
1.有益于多角度思維。小學語文是其學習的初級階段,看待任何問題都比較單一,只能看到表面現(xiàn)象,卻無法看到本質(zhì),因此,如果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在學生比較容易疑惑或者看不透的地方,設計巧妙的提問,其一能引起重視,其二能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看待此問題,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們能夠逐漸掌握辯證統(tǒng)一看問題、多角度看問題的方式,提高自身思維的靈活性,更好地參與到各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
2.有益于直觀理解課文。語文課程中有較多的描寫方式,這會讓學生難以掌握每篇課文的中心情感,無法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很容易使學生對語文課程失去探究的興趣。對此,如果能夠巧妙設問,則能夠使其在原來問題的基礎上去自由地想象,并構建一幅幅不同的圖畫于腦海中,自然有益于直觀理解課文,突破學習重難點,順利地掌握每篇課文的中心情感,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從上述兩點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巧用提問藝術,不僅非常有益于學生的思維、想象與學習,更有益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真正達到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二、藝術提問方式
1.掌握心理,恰當提問。提問并不是隨意進行的,必須要找到提問的時機,這樣才有可能收獲好的教學成效。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面較窄,對課本及課外知識的了解都不是很多,這便凸顯出了巧設問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參與回答的熱情,并獲得較好的教學成效。因此,可以在學生比較活躍的狀態(tài)下提問,這樣他們的左右腦會處于相對活躍的狀態(tài),自然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更好的反應與回答,從以往被動式的回答中走出來,主動接受提問和主動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必須要掌握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因為學生們每節(jié)課集中精神的時間有可能只有幾分鐘,要及時掌握其集中精神的情況,可以在集中精神的幾分鐘內(nèi)進行提問,這樣學生會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提問,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中去思考,直到徹底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的《落花生》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先熟讀課文,然后組織他們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自由選擇角色,父親、母親、幾個孩子,這時便是提問的最佳時機:“為什么課文要以花生為題目呢?花生如此樸素?”使其帶著問題進入到角色扮演中,既能體會每個人物的心理變化及所思所想,又能夠給出最合理的回答,透徹的學習課文。
2.契合興趣,趣味提問。興趣永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更能激發(fā)他們回答問題的欲望,從而積極對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設問時需要契合學生興趣點來提問,不能夠再以自身角度著手來提問,問題必須符合他們學習思維、年齡及心理特點,因而可以提出趣味性兼具價值性較強的問題,營造濃厚的回答問題氛圍,使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插上想象與思維的翅膀。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的《和時間賽跑》課文時,根據(jù)題目很難猜想課文中描繪的是什么,也很難將外祖母的去世與時間聯(lián)系起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提問可以從趣味回憶著手,讓學生回憶與別人賽跑的過程,并進行講解與論述結果。當學生都處于興趣濃厚點時可以進行提問,既然學生們都有賽跑的經(jīng)歷,我們今天便來學習一下小主人公賽跑的經(jīng)歷,但他的賽跑和生活中的賽跑有些不同,是和時間賽跑,小主人公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呢?意義何在呢?這樣學生們便會積極參與到課文閱讀中,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理解文中“父親”所講話的內(nèi)涵。
3.尊重差異,分層提問。要給予每個學生回答與感受成功的機會,這樣才能夠將班級營造成你追我趕的學習局面,才有利于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偟膩碚f就是對于高層次學生,可以設計思維性較強的問題,使他們在思考后才能得到答案;對于中層次學生,可以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使他們在回答問題之后有更大進步空間;對于低層次學生,要設計基礎性的問題,使他們感受參與回答的樂趣;之后再根據(jù)實際的情況來設計問題,真正使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中收獲知識與決樂。
提問是門藝術,必須要巧抓要點提問,尤其是在語文這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中,只有設計多元化的巧問環(huán)節(jié),才能夠促進學生獲得循序漸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