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維摩詰居士:實有其人?(上)

        2017-09-27 04:17:34孫昌武
        古典文學(xué)知識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維摩大乘居士

        孫昌武

        在中國,佛教經(jīng)典里人們熟知、影響巨大的有《金剛經(jīng)》《法華經(jīng)》《華嚴(yán)經(jīng)》《涅槃經(jīng)》等大乘經(jīng)?!毒S摩詰經(jīng)》

        (簡稱《維摩經(jīng)》)

        屬于同一類重要的大乘經(jīng),它特別對中國居士佛教的發(fā)展、對中國文化包括文學(xué)藝術(shù)發(fā)揮了十分重大的影響。法國著名漢學(xué)家戴密微曾指出:

        《維摩詰經(jīng)》無疑是少數(shù)在印度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又完全融入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佛典之一。

        (《中國的維摩》)

        《世說新語》是所謂描寫晉宋名士的百科全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寫了二十多位僧人,寫他們和名士的交往。在這部書之前,文獻里有關(guān)僧人活動的記載很少。研究佛教流傳中國早期情形,特別是對于文化領(lǐng)域的影響,這部書是少數(shù)彌足珍貴的資料之一。其中有一段文字生動地記述了東晉名僧支遁

        (314—366)

        宣講《維摩經(jīng)》的盛況:

        支道林、許椽諸人共在會稽王齊頭,支為法師,許為都講支通一義,四坐莫不厭心;許送一難,眾人莫不忭舞。但共嗟味二家之美,不辯其理之所在。

        (《世說新語箋疏·文學(xué)第四》)

        會稽王即后來的簡文帝司馬昱

        (320—372)

        ,許椽指當(dāng)時的著名名士許詢。在文學(xué)史上他和孫綽并稱,是所謂“玄言詩”寫作的代表人物。東晉還是佛教在中國剛剛興盛起來的時候。古時候佛教法會講經(jīng),高座上兩個人對坐:一位是“法師

        (導(dǎo)師)

        ”,是宣講的主角;另一位叫“都講”,輔助唱經(jīng)。這段記載是說,在法會上名僧支遁講《維摩經(jīng)》,由名士許詢擔(dān)任都講,得到“眾人”即僧、俗聽眾的熱烈歡迎。最后一句說“不辯其理之所在”,表明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人對所講《維摩經(jīng)》的義理還不能真正理解——因為這還是佛教初傳的時候。稍后歷史上著名的學(xué)僧僧肇

        (384—414)

        乃是中國佛教著名譯師鳩摩羅什的上首弟子,杰出的佛教思想家,對中國佛教理論建設(shè)做出過巨大貢獻。錢鐘書先生曾說:

        我國釋子闡明彼法,義理密察而文字雅馴當(dāng)自肇始。

        (《管錐編》第四冊)

        據(jù)《高僧傳》記載,僧肇年輕時讀老子《道德經(jīng)》,慨嘆說:“美則美矣,然其棲神明累之方,猶未盡善?!焙髞碜x了《維摩經(jīng)》,歡喜頂受,披尋玩味,才明白佛法之高妙,信服出家了。再后來,晉宋之際的謝靈運

        (385—433)

        ,是著名詩人,又精研佛理,他是歷史上第一位顯示佛教影響文學(xué)創(chuàng)作實績的大作家。他曾寫《維摩詰贊》,抒寫對維摩詰的傾慕、贊嘆,也是歷史上最初寫作這一題材的作品的人。這些都是在中國佛教早期發(fā)展中《維摩詰經(jīng)》廣泛流傳并發(fā)揮影響的典型例子。

        全部佛教經(jīng)典劃分為經(jīng)、律、論“三藏”

        (“藏”本來是容器、籠子、谷倉的意思,取其包容所有之意,引申稱經(jīng)典集合為“藏”)

        :佛說“經(jīng)”,菩薩造“論”,“律”是佛陀在世時對僧團中人“隨犯隨制”制定的戒條。所以“經(jīng)”的名目一般作《佛說……經(jīng)》。但是《維摩經(jīng)》現(xiàn)存的三個漢語譯本

        (文獻記載后漢嚴(yán)佛調(diào)譯有所謂“古譯”一卷本《古維摩經(jīng)》和另外兩種譯本,總括起來就是所謂“六譯三存”)

        ,即三國時期吳支謙譯本,卻題名《維摩詰說不思議法門經(jīng)》;姚秦鳩摩羅什譯本,題名《維摩詰所說經(jīng)》;唐代玄奘再加重譯,名《說無垢稱經(jīng)》

        (“維摩詰”意譯作“凈名”,玄奘把他譯作“無垢稱”)

        。前兩種譯本的題目直接標(biāo)明不是佛“說”而是“維摩詰”“說”。這在全部佛教的“經(jīng)”里面是很特殊的。這實則也題示了這部經(jīng)的獨特內(nèi)容和性質(zhì)。

        《維摩詰經(jīng)》里的維摩詰

        (簡稱“維摩”)

        是位居士。佛陀創(chuàng)建佛教,其信仰者有“四眾”:出家的比丘

        (僧)

        、比丘尼

        (尼)

        和在家的優(yōu)婆塞

        (男性居士)

        、優(yōu)婆夷

        (女性居士)

        。前兩者構(gòu)成僧團;后兩者是僧團的外護,是供養(yǎng)僧團的。雖然“四眾”都是佛教信徒,但要成就佛果首先要出家。佛教的“三寶”里出家的“僧”與“佛”“法”被并列為一“寶”,地位當(dāng)然比在家信徒更為優(yōu)勝。不過《維摩經(jīng)》里所描寫的維摩詰居士卻是:

        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yǎng)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

        (諸法實相不生不滅,為無生法,安住此法即得“無生法忍”,簡稱“無生忍”)

        ;辯才無礙,游戲神通……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斷絕淫欲的清凈行為)

        ;現(xiàn)

        (示現(xiàn))

        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yán)身;雖復(fù)飲食,而以禪悅

        (入于禪定的愉悅心態(tài))

        為味;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yǎng)中最……入講論處,導(dǎo)以大乘;入諸學(xué)堂,誘開童蒙;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就是說,這個人是位居士,過著平常人的世俗生活,享受家室之娛,行為放達,游戲人間,極盡富貴榮華、飲食聲色,但是卻又信仰堅定,修養(yǎng)極高,精神上、觀念上都已掌握佛法真諦,各方面都絕不次于出家人。他是一位“菩薩”。“菩薩”的意義下面再作解釋。

        《維摩經(jīng)》和一般佛經(jīng)一樣,也是以“如是我聞”

        (古譯作“聞如是”)

        開篇。當(dāng)初佛陀寂滅,眾弟子結(jié)集佛說,由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追憶佛陀生前教誨,開頭就說一句“如是我聞”,接著追憶佛陀當(dāng)初曾經(jīng)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對什么人說法。這就是佛說法的時、地、人因緣。接下來追憶佛陀所說教法內(nèi)容。具體到《維摩經(jīng)》,第一品《佛國品》的開頭部分,說佛在毗耶離城endprint

        (今天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的北)

        庵羅樹園向眾比丘、菩薩、天

        (天神)

        、人說法,時有五百長者子寶積說偈贊佛,表示“愿聞得佛國土清凈”;進而又請問“菩薩凈土之行”,表示立志建設(shè)佛國土;佛陀為此說了“若菩薩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強調(diào)信仰者內(nèi)心修養(yǎng)對于成佛、往生凈土起決定作用。接著第二《方便品》,主角維摩詰出場,開始就是前面引述的那一段介紹。表明這個人雖然是在家人,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踐履上都體現(xiàn)大乘菩薩的理想人格。他“以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xiàn)身有疾”,即“示現(xiàn)”有病,借機說法。第三《弟子品》、第四《菩薩品》,講佛陀心懷慈愍,分別命他的十大弟子和另外四位菩薩前往維摩詰處“問疾”,而這些人卻一一推托,各自追憶以前和維摩詰交往中受到譏彈的往事。這一部分通過往昔維摩詰和佛弟子等人的對話,簡明、精彩地闡述了大乘基本教理:如說“不舍道法而現(xiàn)凡夫事”,“不斷煩惱而入涅槃”;“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一切眾生,即菩薩相”等等。如果把《維摩經(jīng)》看作三幕戲劇,這可算作是第一幕。第五《文殊師利問疾品》,敘述佛陀命文殊師利前往“問疾”,文殊師利毅然承擔(dān)起這一任務(wù),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天王等千百天、人隨同,一起進入毗耶離大城;其時維摩詰“以神力空其室內(nèi),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他與文殊師利對論,說從愛

        (貪愛,執(zhí)著)

        則我病

        (指根本煩惱:貪、嗔、癡)

        生;一切眾生病,是故我?。怀娚?,則需斷病本,病本就是有攀緣,必須“斷除客塵煩惱

        (非凈心所有,故為‘客;污染心性,故為‘塵;形容煩惱)

        ”,等等。接著,第六《不思議品》,在維摩詰和文殊師利對論中,同行的舍利弗

        (佛弟子,智慧第一)

        久立思坐,維摩詰顯示神通,向東方須彌燈王佛借來三萬二千獅子寶座,展示佛法不可思議的大小相容、久暫互攝的力用。再以下第七《觀眾生品》、第八《佛道品》、第九《入不二法門品》、第十《香積佛品》,文殊師利和維摩詰進一步展開論辯:維摩詰在對談中廣說佛法,深入地講解諸法實無所得、眾生實無自性、一切法無言無說的“不二法門”、因果有報等大乘基本教理。這可算是三幕戲劇的第二幕。第十一《菩薩行品》、第十二《阿佛品》、第十三《法供養(yǎng)品》,場景再次轉(zhuǎn)換:維摩詰又以神通力,把諸大眾及獅子座置諸掌內(nèi),帶往詣庵羅樹園,再聞佛說法;佛廣說諸佛功德及解脫法門,并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于彼國沒而來生此”,即是說維摩詰本來是妙喜國的無動如來示現(xiàn)此世;維摩詰亦顯示神通,不起于座,以其右手?jǐn)嗳∶钕彩澜?,置于此土;接著佛告釋提桓?/p>

        (天帝釋)

        此經(jīng)功德,“諸佛菩提皆從是生”,信解、受持此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并依之而行,即是依法供養(yǎng)如來;然后指出,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前有藥王如來,受轉(zhuǎn)輪圣王寶蓋及其眷屬供養(yǎng),王有千子,一子名月蓋,勤行精進,從藥王如來秉受“法供養(yǎng)”,得成正覺。佛說寶蓋即今寶炎如來,千子即今賢劫中千佛,月蓋即前世釋迦。這可算是三幕戲劇的第三幕。最后第十四《囑累品》,是本經(jīng)的流通分

        (佛教教學(xué)傳統(tǒng)上按“科判”講解、理解佛經(jīng),即由本及末、條分縷析,分出層次,劃分段落??傮w上每部經(jīng)典按三分法分為三部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然后再一層層繼續(xù)劃分出層次)

        ,佛陀勸囑眾人奉行、流通這部經(jīng)典。

        這是《維摩經(jīng)》的大概內(nèi)容。

        作為大乘菩薩的維摩詰居士

        佛教里的“大乘”相對于“小乘”而言。佛陀生前組建教團,教化弟子,到他寂滅后百余年間,這在佛教史上稱為“原始佛教”時期;由于弟子們對于傳世佛陀言教

        (主要是關(guān)于戒律)

        理解不同,解釋上發(fā)生分歧,陸續(xù)分化為二十個左右派別,是為“部派佛教”時期;至公元紀(jì)元前后,主要是由教內(nèi)下層僧眾發(fā)展出具有進步意義的教理體系,造成有聲勢的運動。這派人稱自己一派為“大乘”,意思是大車子,能夠把無量眾生超度到涅槃彼岸;而貶低堅持“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教理的為“小乘”,即指斥他們只能自度,不能度人,比擬如小車子。大乘佛教不斷結(jié)集出新的經(jīng)典

        (當(dāng)初佛陀教導(dǎo)弟子和信眾依靠口耳相傳。他寂滅后,弟子輯錄、整理他的教法,據(jù)考今傳《阿含經(jīng)》基本保存了佛陀本人教法的原貌。后世各派弟子按自己一派觀點不斷結(jié)集新的經(jīng)典)

        ,這是即“大乘經(jīng)”。大乘教理和小乘教理的根本區(qū)別在前者主張我、法兩空,而小乘只講人我空;大乘張揚“自度度人”的菩薩思想與實踐,小乘則追求自我解脫,成就涅槃佛果。兩種教理體系后來各有發(fā)展,各有豐富的內(nèi)容,此不具述。

        大乘運動又分化為不同的派別,也就結(jié)集出內(nèi)容大有不同大乘經(jīng)。最早形成的,闡述大乘基本教理的是《般若經(jīng)》。這是篇幅大小不同的龐大的經(jīng)群,是講述大乘“萬法皆空”的根本教理的。在中國廣泛流通的《金剛經(jīng)》可看作是它的提綱。接著陸續(xù)結(jié)集出后世造成巨大影響的《華嚴(yán)經(jīng)》《法華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涅槃經(jīng)》等,它們從不同側(cè)面發(fā)揮了大乘教理體系。《維摩經(jīng)》是其中主要的、重要的一部。大乘運動興起之后,由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信仰佛教的富有資財?shù)脑诩倚磐郊淳邮侩A層強大起來,早期佛經(jīng)里多提到“長者”,就是這一階層的代表人物。他們具有新鮮、進步的思想觀念?!毒S摩詰經(jīng)》就是在居士階層間結(jié)集起來的。

        《維摩詰經(jīng)》的一個核心內(nèi)容是發(fā)展了反映居士階層意識的菩薩思想?!捌兴_”,全稱音譯“菩提薩埵”,意譯“覺有情”“道眾生”等。“‘菩提是‘悟的意思,‘薩埵具有本質(zhì)、實體、心、胎兒、勇士、有情等種種意思。如果取‘薩埵的本質(zhì)義,類似‘其本質(zhì)為覺悟的人的意思,或更接近‘佛陀的意思?!?/p>

        (平川彰《大乘佛教の本質(zhì)》)endprint

        本來“菩薩”這個詞,在部派佛教里是用于稱呼前世歷劫輪回之中的佛陀的。擴展開來,又是指一切為成佛而精進努力的人。小乘佛教修證的最高階位是阿羅漢,漢語簡稱為“羅漢”,其義有三:殺賊

        (殺“賊”之賊)

        、應(yīng)供

        (應(yīng)受天、人供養(yǎng))

        、不生

        (涅槃)

        ,簡單地說,就是從輪回中解脫出來,“自度”成佛;而大乘菩薩則不僅求“自度”,還要“度人”。菩薩立下宏愿,“一生補

        (佛)

        處”,只要世上有一人不得度,即永不成佛。《法華經(jīng)》卷二《譬喻品》上說:

        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

        (這些都是佛智)

        ,力無所畏,憫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菩薩志愿“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即要濟度世上所有處在無盡輪回之中受苦眾生。維摩詰居士就是這樣一位大乘菩薩的理想典型。

        《維摩經(jīng)》精賅、深刻地論述了諸法“畢竟空”“無所緣”“無決定性”的道理。它在“以空遣法”的“空平等觀”的基礎(chǔ)上,“統(tǒng)萬行則以權(quán)智

        (隨機說法的方便)

        為主,樹德本則以六度

        (“度”,音譯“波羅蜜”,為超度到生死彼岸的手段;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為根”,指示“不盡有為

        (為,造作,因緣所生都屬有為)

        ,不住無為

        (無為,無因緣造作,即實相空)

        ”的解脫法門。作為大乘佛教的綱領(lǐng)性經(jīng)典,它被視為“先圣之格言,弘道之弘標(biāo)”

        (支愍度《合維摩詰經(jīng)序》)

        。其中宣揚的菩薩思想,作為大乘教理的新內(nèi)容,打通世間和出世間的界限,突顯出大乘佛教積極入世性格的一面。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建立在家族血緣關(guān)系基礎(chǔ)之上,“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注重孝道;中國傳統(tǒng)思想本性又注重現(xiàn)實,富于理性精神。這部經(jīng)典一經(jīng)輸入,自然容易被廣泛接受和歡迎。它不僅對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對中國佛教思想理論建設(shè)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特別是它又為中國佛教的居士思想、中國的居士佛教的發(fā)展提供了典據(jù)。而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居士階層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不僅在支撐佛教生存和發(fā)展上起到重大作用,更廣泛、深入地影響到思想、學(xué)術(shù)的諸多領(lǐng)域。

        佛經(jīng)里許多人物是實有其人的。例如迦葉、阿難等佛弟子;而另有不少則出于創(chuàng)造,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玄奘游歷五印,到吠舍厘國,后來有記載說:

        伽藍東北三里有窣堵波,是毗摩羅詰故宅基趾,多有靈異。去此不遠有一神舍,其狀壘磚,傳云積石,即無垢稱長者現(xiàn)疾說法之處。去此不遠有窣堵波,長者子寶積之故宅也……

        (《大唐西域記》卷七吠舍厘國)

        這個維摩詰“遺址”把經(jīng)典里所述說法坐實了。同樣《法苑珠林·感通篇·勝跡部》另有記載說:

        吠舍厘國屬中印度

        (梵云毗舍離國)

        ,都城頹毀,故基周七十里,少人居住。宮城周五里。宮西北六里有寺塔,是說《維摩經(jīng)》處……寺東北四里許有塔,是維摩故宅基,尚多靈神。其舍壘磚,傳云積石,即是說法現(xiàn)疾處也。于大唐顯慶年中,敕使衛(wèi)長史王玄策,因向印度,過凈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號方丈之室也。并長者寶積宅、庵羅女宅、佛姨母入滅處,皆立表記。

        (《法苑珠林》卷二九)

        以上兩者所述略同,都是經(jīng)過實地訪查的??梢姰?dāng)時在印度是認(rèn)為維摩詰實有其人的。有關(guān)其人的傳說在印度和中土都還有一些。陳寅恪在《敦煌本維摩詰經(jīng)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里曾指出,“而今大藏中有西晉竺法護譯佛教大方等頂王經(jīng),一名維摩詰子問經(jīng)……皆記維摩詰子事,是維摩詰實有子矣。大藏中復(fù)有隋耆那崛多譯月上女經(jīng)二卷……記維摩詰女月上事,是維摩詰實有女矣。又月上女經(jīng)卷上云:‘其人

        (指維摩詰言)

        有妻,名曰無垢。是維摩詰實有妻矣。諸如此類,皆維摩詰故事在印度本土自然演化孳乳之所至……”他又指出維摩詰故事在中土演化的情形。如隋吉藏《凈名玄論》記載:

        如《佛喻經(jīng)》說:凈名姓碩,名大仙,王氏。《別傳》云:姓雷氏,父名那提,此云智基;母姓釋氏,名喜,年十九嫁。父年二十三婚,至二十七,于提婆羅城內(nèi)生維摩。維摩有子,字曰善思,甚有父風(fēng)。佛授其記,未來作佛。別有《維摩子經(jīng)》一卷,可尋之也。

        陳寅恪又指出,“維摩詰故事在印度本國之起源,不可詳考”,“蓋當(dāng)此經(jīng)成書之時,佛教經(jīng)典之撰著,已不盡出于出家僧侶之手,即在家居士,已有從事于編纂者”,“故知維摩詰經(jīng)之作者,必為一在家居士”。從這些材料可以知道維摩故事不斷踵事增華,盡出于后人的創(chuàng)作也。

        這樣,《維摩詰經(jīng)》作為闡揚大乘教理、特別是居士思想的重要的大乘經(jīng),又可視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成果——優(yōu)秀的佛教文學(xué)作品;維摩詰乃是大乘居士階層創(chuàng)造的理想的居士——菩薩形象,而且這部經(jīng)典及其所塑造的維摩詰居士這一典型形象又是達到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水準(zhǔn)的。

        構(gòu)思新穎,情節(jié)生動

        《維摩詰經(jīng)》作為佛教文學(xué)作品,寫作藝術(shù)相當(dāng)卓越,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

        佛經(jīng),特別是“三藏”里“經(jīng)”的部分,普遍地富于文學(xué)性質(zhì)。有些如《譬喻經(jīng)》《本生經(jīng)》,還有《佛所行贊》等佛傳,本身就可視為文學(xué)作品。幾部著名大乘經(jīng)如《法華經(jīng)》《華嚴(yán)經(jīng)》《金光明經(jīng)》等故事性強,敘寫生動,語言精美

        (漢語譯本語言精美當(dāng)然包含譯者的“功勞”)

        ,從文學(xué)創(chuàng)作角度看也已達到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水準(zhǔn)。但如《維摩經(jīng)》這樣,以三個宏大的場面為背景,在生動、連續(xù)的故事情節(jié)中,以一位理想化的佛教居士的典型形象為中心,有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作陪襯,準(zhǔn)確、清晰地闡揚大乘佛教居士思想的新潮流,形成兼具佛教經(jīng)典和半戲劇、半小說性格的作品,在全部佛經(jīng)里是絕無僅有的。因而被陳寅恪稱為“佛藏中所罕見之書”。endprint

        《維摩經(jīng)》開頭《方便品第二》用前面引述的簡括文字精彩地再現(xiàn)了維摩詰這一典型人物的面貌。接下來這位經(jīng)典核心人物的性格伴隨著故事情節(jié)進展,不斷地充實和豐富?!兜茏悠返谌泛汀镀兴_品第四》佛陀十大弟子、四位菩薩追憶與維摩詰交往、受其譏彈往事,已經(jīng)鮮明地烘托出維摩詰頭腦之睿智、思致之深刻、辨析事理的杰出能力以及性格的活潑開朗。接著佛陀命學(xué)養(yǎng)更為高超的文殊師利“問疾”,后者毅然決然地應(yīng)命,表現(xiàn)得敢于擔(dān)當(dāng),自信滿滿,與眾弟子相對比,凸顯出他的智慧、勇決和信心,給下面與維摩詰“對談”、維摩詰優(yōu)勝做了鋪墊。描寫文殊師利前往問疾一大段文字,眾人跟隨他浩浩蕩蕩地前往毗舍離大城;相對照之下,維摩詰卻在空無所有的小小方丈里隱疾而臥,表現(xiàn)得十分沉穩(wěn)安詳。在接下來的對談中,本來文殊師利的思想、能力、姿態(tài)遠遠高出十大弟子等眾人,可是隨著議論步步深入,卻表明他各方面都遠遠不如維摩詰。這樣,一層層巧妙地利用十大弟子、四位維菩薩襯托出文殊師利的偉大,而文殊師利又襯托維摩詰更加偉大。眾多人物性格就這樣在新穎的構(gòu)思和生動的情節(jié)中展現(xiàn)出來,敘說極富幽默情趣,讀起來令人忍俊不禁。

        大乘經(jīng)典普遍地富于大膽懸想的性格,《維摩經(jīng)》在這一點上也體現(xiàn)得尤其突出。其中如“室包乾坤”“借座燈王”“天女散花”“請飯香積”“手接大千”等構(gòu)想,都極其奇異不凡,又妙趣橫生。例如《不思議品》里“借座燈王”一段,寫文殊師利率領(lǐng)眾人“問疾”,來到毗耶離大城維摩詰方丈: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床座,作是念:斯諸菩薩大弟子眾,當(dāng)于何坐?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為法來耶?求床座耶?”……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言:“仁者,游于無量千萬億阿僧祇

        (時間觀念,表無限長的時間)

        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

        (譬佛為人中師子,佛所坐為“師子座”)

        ?”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國有世界,名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xiàn)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

        (長度觀念,指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離)

        ,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yán)飾第一?!庇谑情L者維摩詰現(xiàn)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座,高廣嚴(yán)凈,來入維摩詰室。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悉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于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見如故……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就師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吾不能升?!本S摩詰言:“唯,舍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庇谑切掳l(fā)意

        (發(fā)心,指樹立信仰心)

        菩薩及大弟子即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

        如此奇異、夸張的描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所不見的。它們特別給后來中國志怪、傳奇和章回小說創(chuàng)作直接提供了借鑒。

        又《觀眾生品》里俗稱“天女散花”一段:

        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xiàn)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爾時天女問舍利弗:“何故去華?”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碧煸唬骸拔鹬^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結(jié)習(xí)未盡,華著身耳;結(jié)習(xí)盡者,華不著也?!?/p>

        這里設(shè)一比喻說明必須除去貪愛執(zhí)著的道理:因為舍利弗對于一天女所散的花心生“分別”,有所執(zhí)著,不能如大乘教理“心無所住”

        (沒有貪愛、執(zhí)著)

        ,因而“不如法”,所以花著身不落。舍利弗是小乘聲聞弟子

        (佛弟子聞佛說法而悟,即小乘教徒)

        ,在《維摩經(jīng)》里被屢屢斥為“根敗之士”、非“如來種”,“結(jié)習(xí)未盡”

        (結(jié),煩惱;習(xí),習(xí)氣)

        ,無可救藥,所以天女散花著身不墮。后來這個新穎奇異的“天女散花”構(gòu)想作為藝術(shù)題材被表現(xiàn)在中國的京劇、黃梅戲等戲曲和壁畫、年畫等藝術(shù)作品里。

        上面引述“借座燈王”接下來的一段議論維摩詰方丈: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于毗耶離城無所妨礙,又于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

        (又稱“妙高山”,據(jù)說高八萬四千由旬,按佛教宇宙觀,它是包括閻浮提等四大洲的一小世界的中心)

        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

        (如實,如法)

        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yīng)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議解脫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鱉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于此眾生亦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恒河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fù)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即延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為七日,令彼眾生謂之七日……舍利弗,我今略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力。若廣說者,窮劫不盡?!?/p>

        這里使用一連串極盡夸誕又鮮明生動的譬喻,把宇宙萬法相互涵容、大小等攝的不可思議的道理表現(xiàn)得形象而透徹。即使從現(xiàn)代科學(xué)世界觀看來,這些比喻所體現(xiàn)的一切事物相對、相攝的關(guān)系仍是具有真理性的觀念。

        上面舉出的這些段落,都摹寫鮮明形象,富于戲劇性,把深奧教理講得顯赫而生動。再看《佛道品》里如何解釋“如來種”這一概念: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fù)能生于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種于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fā)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dāng)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小乘聲聞以涅槃為正位,而大乘佛法強調(diào)住五濁惡世來實踐佛法。這一段的三個譬喻,淤泥中生蓮花,糞土使種子滋茂,下巨海方得寶藏,說明追求涅槃寂滅不可能得到佛法,佛法須在現(xiàn)實的污濁世界之中證得的道理,又具有普遍的哲理含義。

        這樣,《維摩經(jīng)》以維摩詰這個人物為中心構(gòu)造故事,充分發(fā)揮佛典的懸想性格,義理精深,情節(jié)新奇,人物性格鮮明,場面生動,引人入勝,讓人贊賞。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xué)文學(xué)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維摩大乘居士
        敦煌壁畫中的“探身維摩”像①
        蘇高新大乘有一個“幸福的煩惱”
        云岡石窟中維摩詰造像的類型與分期
        青塘居士詩詞選
        中華詩詞(2020年1期)2020-09-21 09:24:30
        成雙結(jié)對
        大乘G60
        汽車觀察(2020年4期)2020-05-27 09:38:10
        趣味語文
        大乘山下,人大代表扶貧忙
        大乘佛教慈悲觀的內(nèi)在邏輯及其現(xiàn)代闡釋
        六月節(jié)令殊勝之維摩詰居士維摩無病自灼灸 不二門開休闖首
        紫禁城(2018年7期)2018-07-16 02:36:40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喝醉在线| 日本www一道久久久免费榴莲| 九九99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成人| 蜜桃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一区|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91精品国产综合成人| 一片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国内精品成人免费|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免费啪啪视频一区| 人妻丰满少妇一二三区|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999国产精品亚洲77777| 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 视频在线观看国产自拍|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少妇呻吟视频久久久| 亚洲视频网站大全免费看| 日本爽快片18禁免费看| 91最新免费观看在线| 蜜桃传媒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性饥渴艳妇性色生活片在线播放| 69堂在线无码视频2020| 亚洲日本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精品少妇大屁股白浆无码| av男人的天堂第三区| 欧洲女人与公拘交酡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久久成人黄色免费网站| 亚洲男人av天堂久久资源|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 天天干夜夜躁|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欧美激情在线不卡视频网站| 免费在线av一区二区|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