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稱謂語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稱謂語的選擇絕不是隨心所欲的,每個稱謂語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意義。本文選取了“姥姥”和“外婆”這兩個稱謂語加以比較。
關(guān)鍵詞:稱謂語 姥姥 外婆
“姥姥”在漢語里的意義比較多,有“老婦人,老女仆、接生婆、外祖母、消息人”的意思。而在現(xiàn)代漢語里,“姥姥”的語義范圍則相對較小,現(xiàn)在通常用的是“外祖母”這個義項?!發(fā)ǎor”,北方很多地方都這樣稱呼自己的外祖母。清代的虞德升對這種情況就有所記載,在他的《諧聲品字箋》就說過:“姥,老母也……今江北變做老音,呼外祖母為姥?!?相比之下“外婆”的意義比較單一。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只有“外祖母”這一個義項。既然“外婆”與“姥姥”指的都是“外祖母”,那么這兩者之間的使用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一、相同點
(一)“姥姥”和“外婆”表達“外祖母”的含義
1.我的姥姥江鮮云,南京人,幼年喪母,后隨父兄到上海謀生,9歲到南洋兄弟公司當童工。
2.年輕時的外婆非常能干,她和外公一道經(jīng)營商鋪,做桐油布匹生意。
在這兩個例子當中“外婆”和“姥姥”在語義、語法特征、感情色彩等方面完全沒有差別,可以相互替代。其實在大部分情況之下這兩個稱謂語之間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差別的。
(二)“姥姥”和“外婆”的前面都可以加數(shù)字或其他稱謂語
1.母親帶我去看二姥姥,肯定都是我六歲以前的事,或者更早,因為上幼兒園之后我就再沒見過她。
2.圓滾滾的三外公,一副土地老兒的相,讓死里逃生的湖南婆子蠻寬心,當即跟了三外公來南昌,做了我的三外婆。
這里的“三外婆”和“二姥姥”表達的都是“外公娶的小老婆”的意思,沒有真正的血緣上的關(guān)系。
3.記得兩年后母親接我回營口上學(xué)時,姨外婆大哭了一場,隨后又從沈陽追到營口來看我,嘴里喃喃地念叨:“外孫狗、外孫狗,吃了就走?!?/p>
4.在家里我是長孫,姨姥姥又沒有自己的孩子,自然格外疼愛我,“你剛生下來的時候,就像貓那么大?!?/p>
這里的“姥姥”與“外婆”之前加上了其他的稱謂語,表達的都是“外祖母的妹妹”的意思。
5.我裝著不開心的樣子對外婆說道:“外婆,姨姨給您買的衣服,您不穿,又不能退,姨姨叫我送給對面的張外婆呢?!?/p>
6.李姥姥趕忙招呼著開門,只見樓上樓下的老街坊、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全都來了。李姥姥熱情地拉大家坐下,隨后社區(qū)書記王海青將一束鮮花遞給老人,“李姥姥今過節(jié),我們來看看您?!?/p>
“張外婆”“李姥姥”在這里表達的都是與外婆、姥姥年紀相當?shù)呐裕o血緣上的關(guān)系,只是為了表達上的親切。
二、不同點
(一)使用地域上的區(qū)別
相比“外婆”而言,北方方言區(qū)的人們更偏愛“姥姥”這一稱呼,并且在口語中會將“姥姥”的讀音進行兒化讀成“l(fā)ǎor”。
1.我甜甜地喊了一聲:“姨姥姥。”她立即糾正:“按南方叫法,喊我姨外婆”。她那甜美的江浙口音,讓人聽起來格外親切。
2.電話鈴響了一會兒,那頭傳來好聽的男中音,那就是周荻,我問:“您導(dǎo)過安娥寫的《狼外婆》嗎?”“是呀,不過劇名叫《狼姥姥》,還有一個劇名《假外婆》和《三姐妹》。”我想,對啊,南方人稱外婆,北方人不是稱姥姥的嗎?
3.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請吃糖,請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飽。
4.爬山坡,摘朵花,順路送到姥姥家;姥姥家,有棵樹,挺著一個將軍肚;將軍肚,圓鼓鼓,樹上長滿爬山虎。
在例1和例2中都明確點出了“姥姥”和“外婆”在使用地域上的差別。例3和例4分別是南方和北方代表性的童謠,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來這二者在使用地域上的差別。
(二)“姥姥”的使用范圍更廣
“姥姥”在表達“外祖母”的意義時還能強烈地表達一些感情色彩,體現(xiàn)出說話人的心理活動。
1.一棍子下去,彬少頭部流血,退在雷哥懷里,雷哥站了出去,指著后山,說:“老……姥姥……陪你……”話還沒完,棍子同樣揮了下來,嘴里罵著:“你姥姥!”
2.他立即斬斷線頭,捧起一二百斤重的鐵絲圈,一邊罵著“去你姥姥的”,一邊將它摔到山下去。
3.當她醒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沙發(fā)上。房間里空調(diào)呼呼地吹著熱風(fēng)。白大褂正寫病歷,看她醒了,直截了當:“你姥姥的……”“你姥姥的!”小冰棍兒嘴快地回了過去?!班?。”醫(yī)生噴了,“我是說你姥姥的病……沒事了?!?/p>
在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你姥姥”“你姥姥的”“去你姥姥的”在特定語境下都可以表達說話人憤怒甚至仇恨的感情。在第三例當中小冰棍兒由于沒有聽完醫(yī)生的話語,誤以為醫(yī)生在罵她,而造成了尷尬。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人用“你外婆”“你外婆的”“去你外婆的”來表達這種憤怒的情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姥姥”表達的情感更為豐富。
三、“外婆”在方言中的“變體”
稱謂語是人們思想觀念、文化傳統(tǒng)的一面鏡子。親屬稱謂語折射了漢族人民的等級觀念、親疏關(guān)系。中國長期以來都是君權(quán)社會、父權(quán)社會,男性掌握著絕對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這一點在漢語親屬稱謂語上有著很好的體現(xiàn)。漢語親屬稱謂語強調(diào)以父系為核心的等級關(guān)系,從而形成漢語稱謂語系統(tǒng)?!巴馄拧笔恰巴庾婺浮钡膭e稱。當然無論是“外祖母”還是“外婆”,這一個 “外”就明顯體現(xiàn)出了親疏關(guān)系,遠沒有“姥姥”來得親切。因此,在一些方言區(qū),他們把外婆稱為“婆婆”“家婆”。
1.“黃花菜,土里生,我是家婆小外孫,家婆門前堂上坐,母舅門前靠壁根……”
2.親屬稱謂詞:宗公(曾祖父)、爹(祖父)、家公(外公)、家婆(外婆)、母舅(舅舅)、外父(岳父)、姑爺(姑父)、老表(表兄弟)等。商南蠻子話與其祖語皖西南贛語相隔千山萬水,歷經(jīng)300多年仍然保留了如此多的相同點。
3.“肚子餓得心里糙,想起家婆家五月桃”,意為外婆家往往是外孫(女)的“庇護所”和“零食庫”。家(gā)婆:桐城方言,指外婆。語出桐城歌《五月桃》。
從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南方有些地方將“外婆”稱為“家(g?。┢拧薄摹巴狻钡健凹摇?,實際是抹平了“外”字帶來的疏離感,讓人更覺得親切與親近。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婆婆”不僅指“丈夫的母親,尊稱老年婦女”也可以指代“祖母,外祖母”。
四、結(jié)語
漢語親屬稱謂語的選擇和使用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對同樣的親屬使用不同的稱謂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對人們思想觀念、等級觀念的影響。研究各地的稱謂語也能讓我們對當?shù)氐娜宋奈幕懈玫恼J識,并且?guī)椭覀冞x擇恰當?shù)姆Q謂語。
參考文獻:
[1]梁章鉅.稱謂錄[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成小東.也說“姥姥”——兼談疊音式構(gòu)詞法問題[J].語言本體研究,2014(05).
[3]李貞.淺析中國傳統(tǒng)觀念在漢語稱謂語上的體現(xiàn)[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xué),2012.
[4]杜升強.“姥姥”詞義源流考[J].河池學(xué)院學(xué)報,2010(02).
[5]朱小文.稱謂語的多角度研究[J].修辭學(xué)習(xí),2005(04).
[6]葉楠.論漢語稱謂語的文化內(nèi)涵[J].西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06).
(作者簡介:陳桃紅,女,淮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