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塑造不同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外力作用
2、具備根據(jù)地表形態(tài)分析其形成過程中的內外力因素的作用過程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風、流水等外力因素,識別地質構造和常見的地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探究自然的興趣和熱情;通過與他人合作交流,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第2課時
【導入】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我有機會跟在座的各位共同學習和探討一節(jié)課,我倍感榮幸,另外,今天也是巴基斯坦小島一周歲的大喜日子,能不特殊嗎?誰是小島呢?我們來看視頻:
視屏中的阿拉伯海海域突然升出一個小島,小島的出現(xiàn)是受什么作用的影響呢?
生:……
視屏提到該島不久可能就會消失。為什么會消失?
生:……
因為該島是由泥巴組成,可能該島受海水侵蝕作用的影響而消失。海水侵蝕這是什么作用?
(一)外力作用
生:外力作用。
進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tài)”
首先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引起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作用有幾種,分別是什么。內力作用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外力作用又有哪些表現(xiàn)呢?
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本41頁一二段,說出外力作用有哪些?并在學習任務一中的第一欄填寫外力作用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
今天我們主要講地表形態(tài),接下來就要看這些不同的外力作用分別會塑造什么樣的地表形態(tài)呢?今天我們主要通過觀看視屏來完成學習任務,請大家仔細觀看視頻,完成學習任務一。
(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在觀看視頻時有幾點要求:
1、了解不同外力作用的含義
2、注意觀察不同外力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
3、注意觀察這種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分布區(qū)
風化的概念強調,侵蝕地區(qū)分布的歸納總結(從氣候地形等)。
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了解了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與其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而他們五種外力在過程上有什么聯(lián)系呢。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用箭頭畫出。
寫出大家的困惑:
小結前面所學的的知識點(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外力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
在流水的沉積作用中,我們知道在河口位置,往往會形成三角洲,請同學們同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二。
【過渡】 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三角洲的沉積物來自哪里?三角洲的沉積物來自上游地勢高的地區(qū),而最終在下游地勢低的地區(qū)進行沉積。在這一過程中地勢高的被侵蝕,地勢低的被沉積,最終會使整個地表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由此推理外力作用的影響,就是削高填低,他就像雕刻師一樣雕刻著我們的地表,而內力作用像塑造師,他不斷地塑造者地表,使地表高低起伏不平,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地理就是要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過大家前面的學習,能否解決一下實際問題,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三。
【過渡】由黃土高原引出人類活動
(三)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人類作為地球上的一種特殊的外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為了謀求生存和發(fā)展,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改造周圍環(huán)境的活動,人類對地表的改變,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則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大家知道哪些人類改造地表的例子呢?教師舉例。通過剛才案例的研究能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結課】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我們了解了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形態(tài)是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兩種作用永不停息,時刻在改變地表形態(tài)。同時也認識到了我們人類在生產(chǎn)生活中對自然的改造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因地制宜,做到趨利避害,保護環(huán)境,使大自然為人類造福。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踐行科學的人地觀!
達標檢測
1下列各組地表形態(tài)中,由同一種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瀑布、戈壁 B.沙丘、黃土溝壑
C.三角洲、沖積扇 D.河流峽谷、花崗巖地貌
2.下列外力作用與地貌類型的組合,正確的是
A.風化作用—瀑布、峽谷
B.侵蝕作用一黃土高原的溝壑 C.搬運作用一山麓沖積扇
D.沉積作用一戈壁、冰川谷
【課后反思】通過上課及課后自己的思考,結合各位同事的評課,我感覺本節(jié)課成功之處有下面幾點:
1、教學目標得到圓滿實現(xiàn)。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外力作用及其既影響下地貌形態(tài)的主要內容、重點使學生掌握了能用理論解釋宏觀地形的成因,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力、讀圖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樹立事物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新授課,對高一學生而言,通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對地形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但僅從感性上認識到地形在變化,至于地殼變化原因、運動的形式及結果等抽象的理論知識一無所知,而高一學生理性認識、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差,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而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課件,運用大量精美的圖片、生動的視頻演示則很好得突破了這個難點。
3、課堂中學生活動設計比較恰當。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課所講的每一部分內容都設計了學生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
需要改進和思考的地方:
1、學法指導上可以更細化。對地質作用概念的理解是一個難點,課堂上主要由我來講述,學生記。課后覺得這樣處理有些生硬。其實對這樣的難點,我覺得我應該啟發(fā)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自己先尋求答案,我應該相信學生,因為每個班里總有一些理解力和表達的力很好的學生,可以讓這些學生先進行探索,然后教師進行修正和適當補充。
2、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應該更富激勵性和多元化。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與展示給予的評價太平淡,沒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參與和成功的愉悅。所以以后應該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適當?shù)臅r候也要不吝用贊美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細心的保護好學生的學生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