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萍
摘要:隨著《科學》新課程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呼聲鋪天蓋地地傳來,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初中科學的趣味性和動手實驗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課堂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效地利用科學實驗或者電教手段,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的自激式學習,才能真正體現生本課堂的理念。
關鍵詞:初中科學;問題;實驗;興趣;自激式學習
一、什么是自激式學習
隨著《科學》新課程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們驚喜地發(fā)現,初中科學的趣味性和動手實驗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所謂自激式學習,就是以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求知欲為前提,利用科學實驗、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學習的渴望,從而達到學生能實現自激式學習的目的,并能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以下是一則我在一節(jié)生動的自激式“課堂”中的深刻體會:
2016學年第一學期,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臨海市特級教師郭海萍老師到校為科學組的老師進行一次講座。在整場講座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給每位老師都發(fā)了一張印有虛線的折紙。我們拿到折紙后按照虛線的部位將紙片折好,(它的形狀類似于小時候玩的紙風車),然后就開始自顧自地玩了起來。有的老師抬高手松開折紙,有些老師甚至站起來從較高處松開折紙。在整個玩的過程中,卻發(fā)現了很有趣的現象:有的是筆直下落,有的卻是在下落的過程中翻了個身。不等郭老師開口,我們就開始討論起來,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不同的現象,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可能跟什么因素有關。就在我們討論越來越激烈的時候郭老師講話了:“你們看,我還沒有告訴你們這個東西是做什么的、怎么玩的,你們就已經提出了那么多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我想,如果就這么一直討論探究下去,或許還真是一個不錯的科學探究呢!這是多么生動的一節(jié)自激式科學課堂!回想至此,確實,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高效的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我們的教學過程同樣需要通過不斷地設疑,讓學生帶著對知識的渴望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地去探索,這或許就是自激式學習能帶來的高效的科學課堂吧!
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自激式學習
1.教材生活化——科學也可以很親切科學是一門很生活化的學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課堂的教學出發(fā)點,注重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理解科學學科的特點,多收集一些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熟悉的情境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觀察并探索身邊的科學,使學生學以致用。比如:學習分子的熱運動時,炒菜時能聞到較濃的香味,而菜涼了就沒那么香了。生活中的科學無處不在,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科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令科學教學變得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激式學習。
2.優(yōu)化教學導入——設置教學懸念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幕式,精彩有趣的導入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興趣?!比缫晃焕蠋熢谏稀稇T性》一課時,匆匆忙忙走入教室,上講臺臺階時,拌了一跤,向前摔倒了,當學生都投來焦急而關切的目光,這是教師笑微微地站在講臺上說:“你們剛剛看到老師是怎么摔倒的嗎?為什么我會摔倒?”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回答起來,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因勢利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如此順其自然的引課,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求知欲,學生的自激式學習模式就此打開。
3.設計實驗——引生入“甕”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科學的靈魂。面對科學新課程的改革,實驗教學的改革也成了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同時實驗也是吸引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所在。如何巧妙地利用實驗來引人入勝,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門藝術。
(1)巧用實驗設疑——培養(yǎng)提問的能力。 “思源于疑,學貴于疑”、 “疑能生問,疑能長智”。疑是深入探索知識的開始,也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舉例:《分子》這一節(jié)內容比較抽象,若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引入,學生會覺得非??菰铮敲慈绾螁l(fā)學生的自激式學習呢?下面是一位老師的做法:一上課,一位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式子100ml +100ml≠200ml,學生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為什么100ml +100ml≠200ml?接著這位老師進行演示實驗:把100ml酒精與100ml水混合,發(fā)現總體積小于200ml。當學生看見這樣的實驗現象時,就會迫切地想知道原因。這時老師因勢利導:“如果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奧秘,那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分子吧!”這樣的教學引入,不但能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而且會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這節(jié)課的學習,整節(jié)課下來也會收獲滿滿。
(2)多角度設計實驗——發(fā)散思維。達芬奇說過:“即使是同一只雞蛋,只要換一個角度去看它,形狀便會立即不同了。”在某些條件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思維就會有所發(fā)散和創(chuàng)新。實驗并不局限于教材,教師若能將驗證性的實驗轉變?yōu)樘骄啃缘膶嶒?,分組實驗就能很好地將學生實驗落實到個別學生,就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科學的樂趣。不再局限于書本,讓學生體會到“跳一跳”也能自己摘到果子的喜悅,這對打開學生的自激式學習模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三、啟發(fā)學生自激式學習的意義
自激式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需要教”。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最高境界,我們必須在教會學生習得知識的同時,讓他們獲得學習知識的方法,并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終身受益。自激式學習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既是方法,也是能力。教師在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糾正學生在自激式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偏差,使其養(yǎng)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能力、獲取信息與資料的能力、發(fā)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自激式學習響應了素質教育的呼聲。教材中加入了大量豐富多彩的圖片,科學探究在教材中的比重明顯增多??梢姡抡n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這就更加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一味教”為“學生學”。大多數的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不大,所以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豐富多彩的圖片和科學探究活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應該借新教材和實驗等手段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朱清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鐘宏林.〈玩轉實驗,激趣課堂——談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時代教育》 2013年10期.
[3]顧明遠.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