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武
摘要:歷史學科作為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學科,課堂有效是關(guān)鍵,是生命力,那么怎樣實行有效教學呢?筆者有如下幾方面的方法:備課突三維;上課奏三曲;反思揚長避短。
關(guān)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44
隨著西部大開發(fā)號角的吹響,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歷史學科作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學科,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zhàn),既有歷史學科本身的問題需要解決,也有社會各方面因素給歷史學科帶來的壓力。如何消除這些不良的影響,變被動為主動,變呆板為靈活,這是每一位歷史教學同仁應該思考的問題。那么如何去做呢?筆者認為必須從日常教學抓起,對歷史學科進行優(yōu)化、整合、實行有效教學。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學呢?這一問題在國內(nèi)外早已有之,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舉一反三啟發(fā)式教學思想顯然就關(guān)注了教學效率,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早在1632年的專著《大教學論》中就在探索與完善一種提高教學效率的班級教學制,而真正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gòu)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nèi)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呢?要從備講、上課和反思幾個方面來初探歷史課堂有效教學。
一、備課突三維
高質(zhì)量的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完整的備課包括備教材、備教法和備學法三個方面。
1. 備教材:要依據(jù)教學大綱,緊扣中考說明,突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備教材首先要熟讀教材,歷史新教材的編排上有小字的導言,大字的正文,也有加粗的提要,楷體字的閱讀材料,還有穿插其中的圖片、文獻資料或名言警句,動腦筋題,課后有探究和練一練及閱讀卡,單元后有專題活動。教師備課時要熟讀教材文本的每一個細節(jié),并且把握好每個知識點的結(jié)構(gòu),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以今年的同課異構(gòu)時候的公開課《宋元文化二》為例,課前做了充分準備,在課堂結(jié)構(gòu)上我雖然做到主次分明,但講“詞”過程中過多過雜,使得整堂課下來華而不實,在分析宋詞時過于膚淺,對學生的爭論更沒能充分引導,使課堂失去許多精彩,黯淡了許多。其次,要關(guān)注中考熱點,對課文內(nèi)容要進行補充和拓展,更準確更充分地理解文體,以上學期《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添加當時政治方面的強化監(jiān)察制,在中央設(shè)立司隸校尉監(jiān)察和檢舉京師百官以及皇族成員的不法行為,在地方設(shè)立刺史,負責監(jiān)督地方官員。在軍事方面和民族關(guān)系方面也講了相關(guān)內(nèi)容,最后要簡化教材,理清線索提綱,編出學生通俗易懂的三句半或順口溜來強化記憶和理解。例如在講《張騫出使西域》,筆者在小結(jié)回顧時就編了一個順口溜“138長安發(fā),經(jīng)過13年返回家,張騫的意志人人夸!這樣就把張騫出使西域的時間、經(jīng)過、意義引了出來,學生情不自禁地讀了起來。
2. 備教法:在教學實際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盡管教師在課堂上講的頭頭是道,重難點突出,語言組織精煉,但學生沒有興趣,甚至講過了學生還不懂或一錯再錯,也常聽到有些教師抱怨,這個問題已講過多少遍,學生依然出錯,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法不當,學生不能理解或不接受甚至心理排斥。備教法:首先要擺正教師的位置,教師就是合作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學生的大朋友。不能唯我獨尊,滿堂灌,合理安排時間,給學生更多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其次要分析哪些內(nèi)容可以不講或少講,哪些內(nèi)容要特講巧講,一般地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史實性知識,學生自己能找到,教師可以不講或少講。否則,既浪費時間也會沖淡學生的興趣。最后需要特講、巧講的主要是針對“是什么”推敲“為什么”通過剖析思路,細講原委,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chǔ)上也能知其所以然,如世界史下冊《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3. 備學法:陶行知先生“教師教的法子是基于學生學的法子,所以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備學法:(1)要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希望教師怎樣?如果別人這樣給我上課,我能感興趣嗎?我能理解掌握嗎?(2)要找一個較好的切入口,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打開一條清晰的思路,讓學生學會,而且會學。
二、上課奏三曲
第一步,梳理是有效教學的基礎(chǔ)。歷史知識有時跨越性大,內(nèi)容銜接又不是十分緊密,所以一節(jié)課就能講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對于知識儲備量不足的中學生真是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理不清頭緒,只有在教師的學習重點提示或?qū)W習提綱引領(lǐng)下,通過讀—劃—想,理清基本史實。這一學習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克服惰性或依賴心理,也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教,學生有目的地學,為教學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
第二步,輔助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提升。紅花還要綠葉扶,輔助的教學工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張騫出使西域》學生閱讀完后,教師干巴巴地給學生講他出使西域的時間、地點、目的、過程、作用,更說他是西漢的外交家、冒險家、學生理解不了,也只是聽聽而已,而我呢?為了克服這一困惑,用多媒體來展示張騫從長安出發(fā),用動畫的形式播放了張騫騎著馬,帶著行李和黨邑父等百人穿過河西走廊西行,路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強迫娶匈奴女子生兒育女放看牛羊,逃走后穿過浩無人煙的茫茫大沙漠,來到西域,目的無果的情況改走南路,又被匈奴捉住這一過程,學生看得聚精會神,津津樂道,從中也體會到西漢的強盛和張騫的偉大精神。
第三步,鞏固。這是教學有效的保障,通過用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像電影倒帶一樣回放學習過程,或做一些練習,消化知識點。
三、反思,揚長避短
做一名有反思的教師,把這節(jié)課的得失回放出來,揚長避短,把精彩的地方繼續(xù)推行,發(fā)揚光大。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學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使有效課堂更上一個新臺階。
總之,我們深入教學改革,落實有效教學,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路、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不斷探索,努力工作。
(作者單位:陜西省靖邊縣第六中學 718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