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燕, 鄭吉莉, 蔡詩凝, 張 薇, 黃文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外科監(jiān)護室,上海 200032
·短篇論著·
心外科術后患者氣管插管期間基本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
薛 燕, 鄭吉莉*, 蔡詩凝, 張 薇, 黃文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外科監(jiān)護室,上海 200032
目的: 了解ICU患者在氣管插管期間的基本需求,并探討影響其需求的相關因素。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9月某院心外科監(jiān)護室氣管插管患者181例,采用自制的氣管插管期間需求問卷進行調(diào)查。結果: 患者總體需求得分為(33.78±13.55)分,其中生理需求得分最高,各條目平均為(1.54±0.63)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時間與患者的總體需求正相關,年齡與總體需求負相關(P<0.05)。結論: ICU患者在氣管插管期間,生理需求為最基礎且最主要需求;機械通氣的時間越長,患者的需求越高;年齡越小,需求越高。
重癥監(jiān)護;氣管插管;基本需求
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是心臟外科術后患者呼吸支持治療的重要措施。研究[1-3]發(fā)現(xiàn),交流障礙是氣管插管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Swaiss等[4]對重癥患者的調(diào)查顯示,33%的患者存在交流障礙?;颊哂捎跉夤懿骞軐е伦晕冶磉_受限,醫(yī)護人員無法理解或忽視患者的非語言交流信號時,就會導致不規(guī)范的治療或護理操作,甚至導致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5-7]。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心外科監(jiān)護室患者氣管插管期間的基本需求及其相關因素,為ICU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以及宣教提供參考和指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9月我院心外科監(jiān)護室氣管插管患者181例。納入標準:(1)心外科術后的氣管插管患者;(2)術后采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鎮(zhèn)靜的患者;(3)拔管后神志清醒且精神正常;(4)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評分)為(10±2)分的患者。排除標準:(1)氣管切開及鼻插管患者;(2)拔管后神志不清或精神異常;(3)拔管后聲帶受損,無法正常交流;(4)不愿參與本研究。
1.2 方 法
1.2.1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由課題組培訓的護士指導患者填寫問卷,所有問卷均在患者拔管后12 h內(nèi)完成。填寫問卷前向患者和護士詳細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以取得信任和配合。在回收問卷的同時,核對問卷的完成情況。共發(fā)放問卷215份,收回202份,回收率94.0%,剔除無效問卷21份(10份問卷填寫不完整,另有11例患者無法回憶氣管插管的經(jīng)歷),最終得到有效樣本181份。
1.2.2 研究工具 自制氣管插管期間患者需求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問卷指導語和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第二部分為患者需求內(nèi)容,包括生理需求(9個條目)、安全需求(8個條目)及社交需求(7個條目)3個維度,共24個條目。經(jīng)檢驗(n=50),該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CVI)為0.984,結構效度(KMO)為0.69,Barlett’s球形檢驗值為29.39(P<0.01)。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三個維度的分別為0.62、0.64、0.63,總體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75。每個條目的最低分為0,最高分為5,均為正向計分,總分為0~120。得分越高說明需求越大,得分越低則反之。
2.1 基本資料 181例研究對象中,男性104例(57.5%),女性77例(42.5%);年齡最小為19歲,最大80歲,平均(54.55±14.05)歲;文化程度為文盲或半文盲11例(6.1%),小學38例(21.0%),初中62例(34.3%),高中或大專61例(33.7%),本科及以上9例(5.0%,表1)。
2.2 患者氣管插管期間的基本需求 181例被調(diào)查患者在氣管插管期間的總體需求得分為(33.78±13.55)分。3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為生理需求,最低為安全需求,各條目得分見表2。
2.3 患者氣管插管期間需求的相關因素分析 以患者在氣管插管期間的總體需求作為因變量,將表1中的各項目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與氣管插管期間總需求相關的因素為年齡和機械通氣時間(表3)。
表1 患者的一般資料
表2 各條目的得分
表3 回歸系數(shù)的估計及檢驗結果
3.1 氣管插管期間患者的生理需求最高 患者在氣管插管期間總體需求得分為(33.78±13.55)分,低于中間值60分。生理需求得分最高,為(1.54±0.63)分,符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其中,“想喝水”和“想說話”為得分最高的兩個條目,分別占77.9%和61.9%。其原因可能是在氣管插管期間,患者無法用語言表達需求,禁食禁水,且四肢被約束,使得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無法被滿足。由于心臟外科手術術前禁食、術中超濾、術后限制體液攝入、導管植入以及止痛藥引起的不良反應等原因,多數(shù)患者會產(chǎn)生口渴、惡心嘔吐或軀體不適感[8-9]。護士應密切觀察各種不良及不適反應,評估原因,必要時通知醫(yī)師,給予合理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治療并予以適當安撫。社交需求的得分為(1.43±1.02)分,僅次于生理需求,其中“何時拔管”得分最高,原因為一方面是經(jīng)口插管對患者會造成不適和恐懼;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對自己手術是否成功和自身疾病預后的未知,希望與醫(yī)務人員進行溝通。護士應在患者術后清醒時,盡早進行術后宣教,向患者說明手術情況及術后狀態(tài),安撫患者情緒,取得信任。得分最低的為安全需求(1.26±0.74)分,可能是因為大部分患者對于醫(yī)院或監(jiān)護室環(huán)境的信任,使其對于安全的需求相對于前兩者較低。
3.2 氣管插管期間患者的需求與機械通氣時間正相關 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時間與患者的生理需求呈正相關,即患者機械通氣時間越長,總體需求要求越高。機械通氣時間長的患者,一般病情較復雜,治療和恢復時間也較其他患者更久。各項生理需求(如說話、喝水、饑餓等)隨著拔管時間的推移就更為突出。因此對氣管插管留置時間較久的患者,首先要做好相應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治療,充分鎮(zhèn)痛合理鎮(zhèn)靜可以使患者舒適,減少因軀體不適所致的各種不良心理及行為反應。其次,當患者清醒時則應重點觀察、耐心解釋、及時宣教、加強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指導患者與呼吸機配合,幫助患者早日脫機。
3.3 氣管插管期間患者的需求與年齡負相關 從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氣管插管期間的需求與年齡負相關,即患者的年齡越大,總體需求越小。這可能是因為老年患者軀體敏感度較青年低,對不舒適程度的閾值較青年高,且年輕患者較老年患者更關注自己的預后。因此,對于不同年齡層患者應采用不同的宣教方式,尤其是年齡較小的患者,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疏導。除此之外,性別、文化程度與患者氣管插管期間的需求沒有明顯相關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氣管插管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了解患者插管期間的基本需求,并分析與之相關的影響因素?;颊咝枨笾饕性谡f話、喝水以及關心何時可以拔管,與患者需求主要的相關因素分別是年齡及機械通氣時間。臨床工作者在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及其相關因素的前提下,可以為護理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jù),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宣教方案,促進護患的有效溝通,使患者早日康復。
[ 1 ] FENG J.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draw machine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15, 12(34):147-149.
[ 2 ] 黃超霞. 心理護理對ICU清醒氣管插管病人非計劃拔管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6,19(21):132-133.
[ 3 ] 嚴芳琴, 范志紅, 趙 輝. 心理護理對于氣管插管患者護理效果的Meta分析[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6,22(7):966-971.
[ 4 ] SWAISS I G, BADRAN I. Discomfort, awareness and recall in the intensive care-still a problem?[J]. Middle East J Anaesthesiol, 2004,17(5):951-958.
[ 5 ] 侯春怡, 王 梅, 劉麗琴. ICU氣管插管患者基本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學報, 2012,19(9):37-42.
[ 6 ] 金 環(huán), 喻姣花, 王玉梅, 等. 基于DEMATEL的非計劃性拔管風險因素分析[J]. 護理學雜志, 2016,31(9):52-54.
[ 7 ] 劉云云. 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高危因素及預防的研究進展[J]. 中國護理管理, 2016,16(s1):28-30.
[ 8 ] 祝 奎, 王譽霖. 心血管患者術后不適常見原因分析及護理[J]. 醫(yī)學信息, 2016,29(30): 202-202,203.
[ 9 ] 謝紅霞. 手術后口渴護理的研究現(xiàn)狀[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22(16):56-57.
[本文編輯] 廖曉瑜, 賈澤軍
Basic need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rachea intubation patients after cardiac surgical
XUE Yan, ZHENG Ji-li*, CAI Shi-ning, ZHANG Wei, HUANG Wen-jing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ICU,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asic needs of trachea intubation patients, and discuss its correlative factors.Methods: Totally 181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cardiac surgery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self-designed qustionnaire.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basic needs of trachea intubation patients was 33.78±13.55, among which the highest was physiological needs, the average score of each index was 1.54±0.63.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basic needs,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range and basic needs was negative(P<0.05).Conclusions: During the time of trachea intubation, physiological need is patients' primary needs. The longer time with intubation, the more needs they had. And older patients tend to have fewer needs than the young.
intensive care unit; trachea intubation; basic needs
R 472
A
2016-06-21 [接受日期] 2017-06-30
復旦大學科研課題面上項目(FNF201225). Supported by General Project of Fudan University(FNF201225).
薛 燕,主管護師. E-mail: xueyan0218@126.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021-64041990-602921, E-mail: shjl1107@163.com
10.12025/j.issn.1008-6358.2017.2016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