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英
摘要: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是民辦高職院校中具有政治理論色彩的社團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二者在指導思想、活動主體和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學生理論社團是思政課的有效補充;思政課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都離不開理論社團的支持。探討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有利于促進理論社團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思政課,互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5-0012-04
高校學生理論社團是指在高校黨團組織指導下,學生自發(fā)組織起來的學習、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參與相關實踐活動的群眾性組織。學生理論社團因其強烈的政治理論色彩,多掛靠在思政部。近年來,學生理論社團不僅在各本科或知名度較高的大學蓬勃發(fā)展,在民辦高職院校也不斷發(fā)展壯大。以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學生自發(fā)組織和創(chuàng)立了時政歷史協(xié)會和行知禮儀協(xié)會,隨著思政部的發(fā)展,理論社團也獲得了新的發(fā)展契機。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文件還明確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依托班級、社團等組織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毙滦蝿菹?,積極探索高校學生理論社團,尤其是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與思政課這一主渠道之間的互動關系,既有利于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又有利于學生理論社團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和思政課實現互動發(fā)展的基礎
一是指導思想的一致性。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目標,“05方案”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關于高校學生理論社團的性質和作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社團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校學生社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形式”“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是以班級年級為主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
二是活動主體和教育目標的同一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任,其目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升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是民辦高職學生在共同的理論學習興趣下聚合到一起,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fā)展的群眾性團體,是民辦高職學生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理論或實踐活動來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從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科學辯證地看待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學生理論社團和思政課教學二者在活動主體或學習主體方面高度契合,都是民辦高職學生,教育的目標都是提升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三是教育內容的共通性。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渠道。通過教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使高職學生具備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素養(yǎng),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學生理論社團由于其鮮明的政治理論色彩,具有“紅色社團”的美譽,其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緊跟最新的時事熱點,大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研討和交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內化于心。他們在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同時,必定會帶動和影響其他同學共同參與,從而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和堅定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理論社團和思政課有著共通的教育內容。
四是教育方式的互補性。近年來,很多學者都在探討如何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尤其是在如何實施思政課實踐教學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不管效果如何,實踐教學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從現實看,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能夠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提供豐富的資源。學生理論社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新平臺?!霸谥T多社團中,高職院校學生理論社團成為高職學生理論學習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先鋒隊?!崩碚撋鐖F引導廣大同學走出校園,關注社會,參加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組織時事熱點知識競賽等活動,不斷增進對社會的了解和認知,增強服務社會的本領和責任感。通過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廣大學生在實踐中長心、長智、求知。從活動形式方面,學生理論社團是思政課教學的有益補充,“成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可謂思想政治教育的‘無形課堂”。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學生理論社團和思政課教學在指導思想、活動主體和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積極探索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對于促進思政課教學效果和促進理論社團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雙重的意義。
二、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促進思政課教學探討
高職院校學生理論社團在促進思政課教學方面擁有天然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
第一,學生理論社團能夠為思政課教學,尤其是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掛靠在思政部的時政歷史協(xié)會和行知禮儀協(xié)會成員總數達400人,主要的骨干和組織者至少有150人。兩個協(xié)會在思政部的指導下,已連續(xù)兩屆合作并組織策劃了“大學生禮儀大賽”,社團骨干在其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顒舆^程中,時政歷史協(xié)會積極組織和策劃,奔走于臺前幕后;行知禮儀協(xié)會的骨干們則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禮儀培訓的任務。通過參與、組織禮儀大賽等活動,理論社團成員豐富了工作經驗,增長了見識,拓展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學到了很多書上所沒有的知識。endprint
第二,學生理論社團創(chuàng)新了思政課教育教學形式。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成員和普通的大學生一樣,都是90后、95后。他們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學習能力強,在組織活動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和普通大學生溝通起來比教師更具有親和性。他們組織的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如組織大學生進行理論宣講、研討會、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組織時事熱點知識競賽等活動,尤其是他們更熱衷于網絡化、信息化交流,以達到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目的。學生理論社團建有自己的微博、微信群或“紅色網站”,通過這些方式即時傳遞信息、凝聚共識。其自我學習、自我組織的方式多元化,真正做到了以大學生自身為主體,極大促進了大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學生理論社團的各類實踐活動是思政課的有效延伸,有利于拓展大學生理論思維,促進馬克思主義人腦人心。
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如何實現和思政課的深度融合,真正促進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近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大量的嘗試。為了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課堂理論教學采取了體驗式教學、案例分析、學生演講、時事播報等生動的教學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愛國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和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并不是研究書本內容、只聽教師講解就能完全理解的。理論要轉化為實際的行動,還有賴于大學生實踐活動?!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要“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重視課堂教育,又重視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開展社會實踐…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fā)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要求各民辦高校重視實踐育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大力支持思政部組織的各項學生實踐教學活動項目。
(二)樹立“大德育”理念,形成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思政部、學生處、團委、院系黨團組織及輔導員隊伍、后勤等部門的大德育學生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的聯(lián)動機制,形成“合力育人”的途徑。要把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融入到學生理論社團的品牌活動中去,實現二者的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
(三)結合思政課理論教學內容組織課外實踐教學,指導學生理論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理論社團的活動更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以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思政部對大學生德育實踐課程進行總體部署,設計出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根據思政課各門課程特點和教學目標,把學生實踐項目劃分為理論宣傳類、哲學思辨類、時事研討類,或結合重大節(jié)假日或紀念性活動舉辦紅色電影播放、紅歌比賽、建黨95周年征文比賽等活動。學生理論社團還可以發(fā)揮輻射和帶動作用,聯(lián)絡其他社團或外校學生理論社團共同參與進來,提高活動的影響力。
三、思政課促進學生理論社團發(fā)展的探討
民辦高校學生理論社團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突出表現為:社團成員活動的熱情高但經驗不足,組織活動依賴性強、社團建設形式單調,社團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缺乏有效指導等,這些問題成為制約學生理論社團發(fā)展的瓶頸。破解以上問題,需要發(fā)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及思政部的積極作用。
首先,通過對學生理論社團骨干進行思政課教育,率先使這些成員的理論思維獲得提升,進而帶動整個社團提高理論覺悟,增強組織活動的經驗。這就要求思政部考慮為學生理論社團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以指導社團建設。從思政課專任教師中選派工作經驗豐富、熱心指導學生的教師對學生理論社團進行日常管理和指導(一般一個社團兩名教師),主要工作如下:第一,教師要對人會成員尤其是社團骨干進行深入了解,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第二,教師要對理論社團內部的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進行監(jiān)督,指導社團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社團成員的準人機制、獎勵激勵機制、財務管理制度等;第三,教師要重視對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骨干的業(yè)務培訓,通過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線上答疑等方式,優(yōu)先提升其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進而以點帶面,對理論社團全體成員進行培訓指導。第四,組織理論社團骨干和其他高校學生理論社團進行交流或加入區(qū)域高校大學生聯(lián)盟,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活動的組織能力,從而積累工作經驗。第五,積極總結經驗,樹立品牌活動意識,結合學校工作重心和學生關心的熱點,重點開展主題鮮明、內容充實、形式新穎、效果明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活動。加大品牌活動的宣傳,力爭把品牌活動做好做優(yōu),形成特色。
在實際工作中,要解決指導教師和社團成員的考核機制問題。社團指導老師的工作量要計人其學期總工作量中,一方面解決思政課教師9月份教學工作量不足的問題(民辦高職院校9月中旬新生報到軍訓,教師沒有工作量),另一方面調動教師真正關心學生、深入學生實際、參與理論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對于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的社團成員或貢獻突出者給予其一定的實踐學時計人實踐學分。
其次,硬件方面,思政課教學部門要努力幫助學生理論社團解決經費不足、場地不足等現實的問題。筆者發(fā)現,民辦高職學生理論社團發(fā)展面臨著以下發(fā)展困境。第一,理論社團活動經費不足。社團活動經費來源,一靠會員人會時所繳的金額,二靠和商家合作,拉贊助所得經費,三靠社團本身獲獎金額。但這三種途徑所獲得經費還是讓社團難以為繼,極大影響了社團發(fā)展。作為被掛靠的思政部在部門經費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劃撥一定比例的學生理論社團活動經費,以支持和鼓勵社團的發(fā)展。第二,理論社團活動場地嚴重不足。由于高職院校場地有限,導致學生理論社團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或訓練場地,極大影響了成員參與和組織活動的積極性。以上問題的解決需要由思政部牽頭,與各相關部門協(xié)調好關系,實現空余教室或活動場地的資源共享。與此同時,也要嚴格教學設備和場地的管理,維護好愛護好學校資源。
[參考文獻]
[1]馮皓,鄭欣峰,詹筱媛,發(fā)揮學牛理論社團作用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2(06)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Z],2004
[3]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教社政[2005]5號,2005
[4]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Z],2005
[5]何春霞,王勇,高職院校學生理論社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實現的基本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0)
[6]張琦,基于校園文化活動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1)
[7]郭華鴻,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團活動的結合及其實現途徑[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3)
[責任編輯:王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