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回顧歷史,聲明自己是汽車最早發(fā)明者的不下數(shù)百人。依照公論,世界上第一輛汽油汽車是由德國工程師奔馳和戴姆勒同時宣告制成的,只不過一個制造的是三輪汽車,另一個制造的是四輪汽車。奔馳最早制造的汽車,因為性能不過關(guān),經(jīng)常因熄火拋錨而遭眾人嘲笑,但奔馳并沒有因此而灰心。他不斷地對車的各個部位進行改進,他的妻子貝爾塔見丈夫沒有勇氣在公眾場合開這輛汽車,就悄悄帶上兩個孩子開著這輛汽車,啟程去100公里之外的地方,誰知道走到半路汽油就燒完了,他們只好推著汽車去買油。到了傍晚時分,車子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奔馳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女性汽車駕駛員。1886年,奔馳取得了專利權(quán),德國人把1886年稱作汽車的誕生年。
奔馳的這輛三輪汽車現(xiàn)珍藏在德國慕尼黑科技博物館,保存完好,還可以發(fā)動,旁邊懸掛著“這是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牌子。這輛汽車1994年曾以1億馬克的高價保險運到北京“國際家庭轎車研討及展示會”上展覽。
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的發(fā)明者是戴姆勒,被稱作“世界汽車之父”。1883年,戴姆勒發(fā)明了世界第一臺高壓縮比的內(nèi)燃發(fā)動機,成為現(xiàn)代汽車發(fā)動機的鼻祖。1885年,他將單缸發(fā)動機裝在了自行車上,制成了世界第一臺摩托車。接著,在邁巴赫的協(xié)助下,他在一輛四輪馬車上裝上了自己的發(fā)動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四輪燃油汽車。
從德國人奔馳和戴姆勒制造出第一輛汽車開始,已經(jīng)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的西方國家,爭相發(fā)展汽車,促使汽車工業(yè)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法國人標致于1890年制造了第一輛法國汽車,潘哈德于1889年建設(shè)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制造廠;美國的圖利亞兄弟于1893年在美國制造出了第一輛汽車;英國于1896年、日本于1907年、俄羅斯于1910年也分別制造了自己的第一輛汽車。到了1901年,德國已有12家汽車制造廠,職工總數(shù)有1773人,年產(chǎn)量達到884輛。美國從事汽車制造比較有名的人物是福特和奧茲,福特造出第一輛車的時間是1896年,當時年產(chǎn)量達600輛,而到了1902年,美國汽車年產(chǎn)總量已達到9000輛。
短命的“御用”汽車
在北京頤和園的德和園,這個慈禧太后曾經(jīng)看戲的戲園子里,安置著一輛慈禧的御用汽車。這輛已有一百多歲的老爺車充滿著皇家色彩:黑色木質(zhì)帶頂棚的敞開式車廂,黃色的車輪和輻條支撐著充氣的橡膠輪胎,車前掛著銅質(zhì)車燈,車廂內(nèi)有前低后高兩排座椅,三汽缸四馬力后置式汽油發(fā)動機放置在車座下,配備有兩檔齒輪變速器和鏈條傳動裝置,最高時速可達十幾公里。據(jù)說,這輛汽車是1902年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袁世凱為了博得慈禧太后的寵信,從德國駐天津領(lǐng)事館購買來作為慈禧66歲壽辰的貢品。
慈禧作為當時實際掌權(quán)的人物,一向喜歡新鮮的西洋玩意兒:北京最早的鐵路就修建在中南海到北?;始覉@林里,慈禧太后經(jīng)常帶著光緒皇帝坐火車上下班;最早的“電影院”在中南海儀鸞殿,因放電影釀成火災(zāi),重建后為懷仁堂。不用說,慈禧太后見到這輛汽車后非常高興,立即命令這輛不用馬拉就能跑起來的車來個當場表演。當她看到這輛車真跑起來的時候,慈禧戲問:“這車跑得這么快,要吃許多草吧?”后來,慈禧將這輛汽車放在頤和園,準備擇時乘坐。
這一下可急壞了大臣們,他們紛紛上奏:“中國自堯舜以來,歷經(jīng)這么多的帝王,從來沒有聽說哪個皇帝以萬乘之尊,乘坐于風馳電掣的汽車之上?!贝褥焕頃?,執(zhí)意要坐車。當這些官員們看到駕駛員需要坐在太后的前面時,又有理由了,說這樣有損太后的尊嚴,有失體統(tǒng)。慈禧太后于是命令駕駛員跪下開車,這可怎么開?駕駛員無奈,只得連夜攜家眷逃離紫禁城。根據(jù)記載,慈禧太后確實乘坐了汽車,并且到了1903年,又有“某大臣報效電汽車十輛,以便慈禧駕至頤和園往返御用?!?/p>
雖然沒有正史記載官員們見到汽車后的反應(yīng),但是從當時一些新派人士第一次見到汽車的印象,可以推測那些官員的反應(yīng)與傳言相差無幾。的確,一些仰慕西方文化的新派人士在國外見到過汽車,他們最初的感覺也不好。1903年4月,梁啟超在紐約街頭第一次見到汽車,他在《新大陸游記》中寫道,“街上車、空中車、隧道車、馬車、自家汽車、自由車,終日殷殷于頂上,砰砰于足下,轔轔于左,彭彭于右,隆隆于前,丁丁于后”,他感到“神氣為昏,魄膽為搖”。梁啟超還沒有坐進汽車,就已經(jīng)開始暈車了。
這第一輛進口到北京的汽車因為司機無法跪著駕駛、慈禧太后不愿屈尊降級乘坐,被慈禧太后當作稀罕的玩物收藏在了頤和園里,辛亥革命后被安置在頤和園陳列,逐漸殘破不堪。據(jù)《北京志·頤和園志》記載:“1976年,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的三位工程師來到頤和園,看到這輛車,確認為是1899年生產(chǎn)的第二代奔馳。”然而,這一說法爭議不斷。從1945年駐華美軍參觀頤和園時拍攝的照片來看,這輛車當年在展出時官方提供的說明上寫著:“前清光緒二十九年兩廣總督德壽呈進”。據(jù)車身兩側(cè)腳踏板上的文字判斷,這輛車應(yīng)是美國“圖利亞”牌汽車。
一場汽車拉力賽
袁世凱的“貢品”作為慈禧收藏的私密稀罕物,并沒有引起老百姓的關(guān)注。不過不久后,北京大街上開展了一場汽車拉力賽,汽車從神秘的宮廷來到人間,立馬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1907年,法國《晨報》組織了一次從北京到巴黎的國際汽車拉力賽。法方向清政府外務(wù)部發(fā)照會,希望中方協(xié)助。清政府遂要求“飭屬照料,出示曉諭居民知悉。”
清廷唯恐國人不知汽車為何物會圍觀阻攔,無端滋事,于是不惜警力嚴密防護。外務(wù)部、順天府均安排巡警“會同照料”,清廷如臨大敵。這場拉力賽一共有40個車隊報名參賽,不過最終用船把汽車運到中國的只有5支車隊。為了方便報道和車手求援,比賽線路大體沿著商定線路進行規(guī),燃油也事先由駱駝運至沿途各個站點。比賽的起點設(shè)在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qū),這場比賽使北京的老百姓第一次見到了神奇的汽車。
從這時候開始,汽車從大清朝老佛爺?shù)耐嫖镏饾u成為權(quán)貴們出行的儀仗,后來成為富貴人家的排場,現(xiàn)在則是家庭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中國逐漸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家”。
(本文主要參考《汽車百年史話》,人民交通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