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峰,孫亞芹,王云龍,馬文靜,梁志強
(1.灤平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河北灤平068250;2.灤平縣土地儲備中心,河北灤平068250;3.灤平縣生產力促進中心,河北灤平068250)
C市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意愿及影響因素統(tǒng)計調查研究
崔云峰1,孫亞芹2,王云龍1,馬文靜1,梁志強3
(1.灤平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河北灤平068250;2.灤平縣土地儲備中心,河北灤平068250;3.灤平縣生產力促進中心,河北灤平068250)
對C市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意愿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對192名農民工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是否受過工傷、對工傷保險制度的了解情況、受教育程度、所從事行業(yè)是影響農民工參保意愿的重要因素,而政策宣傳不到位、參保和就醫(yī)等方面是導致農民工參保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根據調查結論,提出了提升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意愿的相關建議。
工傷保險;農民工;參保意愿;影響因素
工傷保險指的是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guī)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yè)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自從工傷保險條例實施以來,短短十多年時間,我國工傷保險事業(yè)不斷探索與前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與社會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要求和工傷人員醫(yī)療待遇的需求相比,當前我國工傷保險事業(yè)發(fā)展的水平還較低,依舊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待解決。作為一項不需要職工個人繳納保險費的險種,而且不像養(yǎng)老保險那樣存在保險關系的轉移和銜接問題,工傷保險對于保障農民工的健康權益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前還有相當比例的農民工不愿參加工傷保險。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去了解該制度在基層實施的效果怎樣、當前農民工對這一政策的態(tài)度怎樣、對工傷保險的期望如何、影響他們參保的因素有哪些,程度怎么樣,這些情況反映出的工傷保險運行中存在或隱藏著的一些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并得到解決。
(一)調查對象
本文對C市四個區(qū)縣各發(fā)放問卷60份,共發(fā)放問卷240份,以18歲以上、行為正常、無交流困難的城鄉(xiāng)農民工作為訪談對象;在農民工的積極配合下,最終收回有效問卷226份;調查對象包括建筑、制造、服務農民工就業(yè)比例較高的行業(yè)。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
通過問卷了解C市農民工對工傷保險的看法以及參保意愿,力求獲得真實的數據,為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后續(xù)對策建議的提出做好鋪墊。
2.數據分析
首先,利用Excel軟件對調查收回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對樣本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次,運用SPSS22.0軟件對農民工的參保意愿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對模型運算所得結果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研究結果分析
1.工傷與參保情況
在本次調查的192名參保對象中,有過工傷經歷的共11人,工傷發(fā)生率為4.87%。在參保意愿調查中,132名(占比68.75%)農民工表示自己愿意(包括已參與)參加工傷保險,另外60名(占比31.25%)農民工則明確表示不愿參與。這表明,工傷保險作為新生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但高達31.25%的不愿參與率也說明這樣一項惠民政策在實際實行過程中存在一些阻礙該政策“全民覆蓋”初衷實現的問題。
2.參保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1)單因素分析
將年齡、性別、收入、文化程度、是否受過工傷、對工傷保險制度的了解情況,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
從本次調查的對象來看,接受此次問卷調查的農民工,女性多于男性,由于男性工作較忙不愿意接受調查。農民工以16—59歲的中青年人為主,占比91.67%;60歲及以上的農民工僅占比8.33%。從學歷情況來看,被調查農民工以“初中”學歷的人數最多,占總調查人數的32.81%;“小學”學歷的人數次之,占被調查總數的30.73%。從家庭年收入方面看,58.86%的農民工家庭年收入在1萬—6萬元(含6萬元)之間,18.23%的被調查農民工家庭年收入為6萬—10萬元(含10萬元),家庭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和10萬以上的農民工分別為11.98%和10.94%。從從事的行業(yè)來看,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所占比例最高,為35.94%和32.81%,餐飲服務為27.08%。
表1 參保意愿的單因素分析
從愿意參保調查結果來看,年齡、性別、收入對于農民工的參保意愿無顯著影響(P>0.05),而是否受過工傷、對工傷保險制度的了解情況和受教育程度、所從事行業(yè)是影響農民工參保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學歷越高的農民工參保意愿的比例越高,受過工傷的農民工參保意愿高于沒有受過工傷的農民工,對工傷保險了解程度越高參保意愿越強烈;從而行業(yè)來看,制造業(yè)和建筑業(yè)的農民工參保意愿顯著高于其他行業(yè)(P<0.05)。
(2)多因素回歸分析
從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是否受過工傷、對工傷保險制度的了解情況、受教育程度、所從事行業(yè)是影響農民工參保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將上述四個因素納入Logistic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構見表2。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行業(yè)、是否受過工傷、學歷以及對工傷保險制度了解情況是影響農民工參保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行業(yè)和是否受過工傷對農民工參保意愿影響較大,對于高危行業(yè)來說,農民工參保意愿會更強烈,而對工傷保險制度了解情況也對農民工影響較大,學歷也會對農民工參保意愿有影響。受教育程度高的農民工雖然從事高危行業(yè)少,但是他們對工傷保險制度了解情況更好,知道保護自己的權益,因而他們參保意愿更強烈。
表2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3.參保意愿的原因分析
(1)政策宣傳的原因
從農民工對工傷保險政策的信任度來看,30.2%的被調查農民工對于工傷保險政策持“不信任”態(tài)度(包括“非常不信任”的8.85%和“比較不信任”的21.35%),34.9%的被調查農民工對此項政策持“一般”信任態(tài)度,34.9%的農民工“信任”(包括“非常信任”的11.98%和“比較信任”的22.92%)工傷保險政策。這說明,該項政策通過多年的實行,已獲得了一定的群眾信任度,但是仍有不少農民工對于政策持懷疑態(tài)度,這在一定程度不利于參保率的提高和政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從農民工對宣傳渠道的滿意程度來看,只有22.92%的農民工對政府的宣傳渠道表示滿意(包括“非常滿意”的4.69%和“比較滿意”的18.23%),這表明政府在工傷保險的宣傳渠道方面還需進一步擴充和創(chuàng)新。
從農民工對宣傳內容的滿意程度來看,46.35%的農民工表示對政府工作人員所宣傳的內容“比較不滿意”,27.6%的農民工表示滿意程度“一般”,17.19%的農民工表示“比較滿意”,“非常不滿意”的占總數的15.1%,而“非常滿意”的占比0%。這說明,政府所做的政策內容宣傳與農民工想要了解到的政策相關信息還有一定差距,尚未將政策向群眾解釋到位,信息的不對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參與意愿。
表3 政策宣傳狀況
(2)工傷保險制度設計的原因
在對農民工對工傷保險制度滿意度調查中,僅有23.6%的農民工表示滿意,而在不滿意的選項中有36.92%的農民工表示報銷的比例過低,還有31.21%的農民工表示參保和就醫(yī)不方便是其不滿意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國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xié)議的醫(yī)療機構就醫(yī),只有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yī)療機構急救,但要辦理轉院手續(xù),這些制度導致了農民工表示就醫(yī)不方便。
(一)結論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受過工傷的農民工參保意愿高于沒有受過工傷的農民工,學歷越高的農民工參保意愿的比例越高,對工傷保險的了解程度越高參保意愿越強烈,而高危行業(yè)的農民工參保意愿顯著高于其他行業(yè),而當前傷保險制度政策宣傳不到位、報銷的比例過低、參保和就醫(yī)不方便是導致農民工參保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
圖1 工傷保險制度滿意度情況
(二)提升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意愿的相關建議
通過前文的分析,結合工傷保險發(fā)展現狀,提出以下完善和改進工傷保險制度實施的對策建議。
1.加強政策宣傳力度,提升廣大農民工參保意識
農民工對于政府宣傳渠道的滿意程度和宣傳內容的滿意程度是影響其參與城鄉(xiāng)居保的顯著性因素,因此,要想全面推行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就必須從豐富宣傳內容和拓展宣傳渠道兩方面下工夫。地方政府部門,尤其是深入基層的部門應組織對政策相關宣講人員進行系統(tǒng)性的培訓,使其能夠真正掌握制度的實在內涵,轉而回到自己的崗位向農民工把政策的優(yōu)勢、利處說清楚,講解到位,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減輕他們對于制度的不信任和疑慮。
2.完善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提高制度銜接統(tǒng)籌層次
作為社會保障的一個子系統(tǒng),農民工工傷保險不可獨立運行,需要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妥善銜接才能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隨著工傷異地就醫(yī)人員數量的不斷上升,政府部門應該將工傷保險異地就醫(yī)管理規(guī)范和業(yè)務操作流程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和設置。例如,將工傷異地就醫(yī)申辦規(guī)則統(tǒng)一,報銷規(guī)則統(tǒng)一,涉及統(tǒng)一的申請表式、規(guī)范統(tǒng)一報銷時所需要的材料等,這樣對于醫(yī)保定點醫(yī)院來說,能夠更方便地配合工傷保險和醫(yī)保管理部門的費用報銷和結算工作,同時也使工傷異地就醫(yī)人員得到了方便,使其能準確地準備材料,減少來回奔波,減輕經濟和精力上的負擔。
3.加強工傷保險和醫(yī)保信息系統(tǒng)的整合
信息系統(tǒng)的整合,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將現有的信息集合在一起,根據不同用戶的要求生成滿足其條件的新的信息集合體。整合的目標是努力將多元化的信息實現有機的融合,保持組織內部信息通暢,通過相關信息的整合和傳輸,達到資源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實現信息價值的增值的目標。要想將全國工傷保險和醫(yī)療保險信息通過網絡技術進行整合,就要加快工傷保險和醫(yī)保各自的管理網絡信息平臺建設,使全國各地的工傷保險和醫(yī)療保險信息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將工傷保險和醫(yī)療保險的信息整合到同一個網絡信息平臺,建立一個新型的工傷保險就醫(yī)的信息平臺,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為工傷異地就醫(yī)的全國聯網結算打下基礎。
通過我們的調研可以清晰地看出,農民工的工傷保險參保意愿既受到其自身因素、職業(yè)類別和教育程度的影響,也受到現有政策宣傳情況、執(zhí)行情況的影響。當前在宣傳方面力度還不夠,同時制度設計還不完善。因此,未來可以建立異地報銷協(xié)作模式,方便農民工,逐步推進至實現聯網結算,使眾多的工傷保險異地就醫(yī)人員得到他們應有的便捷和公平待遇。
[1]劉曉麗,莫顯昆,王琪.湖南省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參保住院患者醫(yī)保支付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6,(3):343-346.
[2]袁旺興,陳昭玖.農民工保險購買意愿影響因素與差異——基于江西省調查數據[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8):187-188,205.
[3]潘洋,葛弘斐.蘇州市靈活就業(yè)人員工傷保險需求意愿探討[J].前沿,2013,(18):125-127.
[4]顧永紅.農民工社會保險參保意愿的實證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14-19.
[5]謝勇,李放.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意愿的實證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人口研究,2009,(3):63-70.
[6]徐道穩(wěn).農民工工傷狀況及其參保意愿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09,(1):97-103,112.
[7]魯全.我國社會保險參保狀況研究——以東北三省為例[J].蘭州學刊,2006,(9):167-169,194.
[責任編輯 張宇霞]
F249;C915
A
1673-291X(2017)26-0123-04
2017-06-19
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意愿及影響因素統(tǒng)計調查研究——以C市為例”(201701A182)
崔云峰(1979-),男,河北灤平人,統(tǒng)計師,從事人力資源預社會保障研究;孫亞芹(1974-),男,河北承德人,統(tǒng)計師;王云龍(1985-),男,河北承德人,統(tǒng)計師;馬文靜(1985-),女,河北承德人,統(tǒng)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