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路祥
【原題再現(xiàn)】
蘇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112頁有這樣一道復習題:計算右邊圖形的面積。
課上學生很順利地解出這道題,匯報時出現(xiàn)了兩三種方法,然后我追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對這道題開始了深度思考,嘗試、交流、展示,一共出現(xiàn)了9種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分割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六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第二類,補成一個直角梯形。第三類,轉(zhuǎn)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三個正方形等。
簡單的一句追問就得到這么多種方法,確實讓我始料未及。有的方法看上去不是很嚴謹,仔細一推敲,卻頗有道理。由此可見,我們的學生不是不會思考,只要我們給學生提供機會,相信學生,善于等待,思維的火花一定會迸發(fā),學生復習的自主性一定會彰顯,復習課也一定會生動起來。
【思考實踐】
追求“生本課堂”是當下課程改革的趨勢,無論是導學也好,讓學也罷,其根本目的都是提升學生的學力水平,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一節(jié)數(shù)學復習課上下來,學生的收獲是什么?學生的能力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都應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如果天天做練習,進行高密度的“題海戰(zhàn)術”,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趣,造成“學優(yōu)生復習不復習一個樣,學困生越復習越糊涂”的低效現(xiàn)象,這樣的狀態(tài)只會讓教師和學生都很累。
每到復習階段,我總會緊扣教材,把數(shù)學書從頭到尾仔細看上幾遍,將整冊書中出現(xiàn)的一些重要概念、經(jīng)典習題、易錯題找出來或者改編后對學生進行強化點撥,以期他們能查漏補缺、完善認知。但這樣做學生往往并不“領情”,課上總有不少人游離于課堂之外,因為大多數(shù)內(nèi)容在平時學習中該強調(diào)的都已經(jīng)強調(diào),老師的一廂情愿并不能給學生帶來什么新鮮感。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以往的復習方式,把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整理、自主交流、自主完善。
復習過程可以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自主整理
每個學生準備一本復習本,每天花10分鐘的時間自主梳理要復習的內(nèi)容,把復習過程中的收獲、問題或思考作一個篩選,選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記錄下來。有些學生會整理教材上的知識點,有些學生會整理易錯題,有些學生會整理解難題的策略技巧。每節(jié)數(shù)學復習課的前十分鐘,學生進行匯報,你一言、我一語,知識脈絡自然呈現(xiàn)。
學數(shù)學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變“學會”數(shù)學為“會學”數(shù)學,學生所整理的、所交流的,雖然大多數(shù)就是平時學習中曾經(jīng)接受、掌握的知識、方法、解題要點等,但因為是自主梳理、獨立研究、親口表述出來的,特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雖然學生的語言還不夠規(guī)范,條理還不夠清楚,但聽講的學生,比老師上課時聽得還要認真,我知道他們既是在從別人的匯報中完善、厘清自己的知識建構,也是在學習自主梳理的方法。整個交流過程加上老師的恰當引導和熱情鼓勵,學生所獲得的絕不只是書本知識,還有積極的情感效應,成功的快樂體驗,數(shù)學學習經(jīng)驗的積累。
第二階段:自主出題
讓小組內(nèi)學習水平相近的學生組成互幫互學的兩人小組,每天晚上交換復習本,在對方的復習本上出一道自認為有價值的題目。第二天課上,前三分鐘分別完成對方所出的題目,接下來兩分鐘進行幫學,同時小組挑選出本組最有價值的題目進行全班交流,評選金牌命題人。出題時學生會尋找自己復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進行命題,自身也會加強對這部分知識的鞏固,既為第二天的幫學做準備,也預防對方出類似的題目。小組或全班交流時還能接觸到不同層次的內(nèi)容,進一步開闊視野、完善認知,學習重難點也了然于胸。出題時的設身處地,解題時的從容應對,交流時的思維碰撞,無一不激發(fā)著學生自主復習的欲望。
課堂的前半部分交給了學生,后半部分就要體現(xiàn)老師的引領作用了,教師可以做下面兩件事。
1.設計題組,整合素材
根據(jù)學生自主整理和自主出題的情況,設計一些題組,讓學生鑒別比較,獲得對這一類題的整體把握。比如高年級的綜合應用部分,經(jīng)常會涉及一些分段計費的生活問題,我們可以把這類題設計成一些題組,如電費問題、車費問題、話費問題等,雖然形式不同,但本質(zhì)上的模型是相同的。利用復習課的后半部分時間開展專題研究,學生一旦建立了這類題的模型,以后遇到同類題,即使再變式,我想學生也沒有障礙了。
2.教給方法,滲透策略
用好課本素材,讓每個素材的效益最大化,本文開始出示的一道復習題就是很好的例子。復習課中的習題不能是新授階段習題的簡單重復和堆砌,否則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喪失學習的激情。因此復習課的題量要少,題目要精,要能夠整合相關知識與方法,起到舉一反三、以一當十的作用,以便學生掌握方法、形成策略。當然復習課上研究的問題要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給出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解決方案,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不同的學生應當在復習階段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總之,復習課我們既要舍得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搭建多種平臺,激發(fā)學生復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認準目標,懂得引領,不斷刷新學生的知識建構,引領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學會思維。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