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春
【摘 要】在我國,新聞工作是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精神推廣的勞動。因此,新聞工作者自身的作風、知識、技能、職業(yè)道德、情感等方面的修養(yǎng),就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以如何具備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而盡可能發(fā)揮新聞記者的作用。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職業(yè);素養(yǎng)
新聞行業(yè)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是黨和人民的眼睛和口舌,在傳播新聞信息、服務社會民眾、引導社會輿論方面,有著重要的社會使命和社會地位。新聞行業(yè)的嚴肅性、神圣性、重要性,決定著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高標準、嚴要求的職業(yè)素養(yǎng),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人們的生活中新聞傳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們對新聞的關注程度不容小覷,具有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的新聞工作者,為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人們在關注新聞事件的同時,也掌握了時代的脈搏,而新聞工作者就是時代的脈搏,代表的是新時代的訴求,因此,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地加強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才能更好的在新聞行業(yè)做好服務工作,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應當具備哪些素養(yǎng),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作為新聞行業(yè)的一份子,要嚴格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之規(guī)定,工作過程中深入生活、體察民情、要尊重事實、堅持真理,要隨時隨地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關心民生疾苦,敢于呼吁正義,樂于鼓勵群眾,相互促進、共同學習,團結友愛同事,要有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在新聞宣傳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一個很好的監(jiān)督。新聞工作具有政策性、專業(yè)性、時效性等特點,這對新聞工作者的事業(yè)心和工作責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事業(yè)道路上要有勇敢吃苦、不畏艱難、不屈服于邪惡勢力的大無畏精神,對于每一個新聞制作環(huán)節(jié)都要反復推敲、認真審核把好關,一絲不茍地做好新聞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以保障新聞報道的高水準,增加廣大受眾者的可信任程度。新聞記者如果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是很有必要的。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首先需要記者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明確自己的社會定位,還要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當前不乏一些記者的道德水平低,而且還缺失相應的責任感,綜合素質總體上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相關的新聞工作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加強自律意識和能力。從主觀上還要堅持自己的正義感,要時刻捍衛(wèi)真理。在面對同一個事件的過程中,新聞記者還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一些問題,選擇適合的報道角度和報道方式對此進行有效的報道。要盡可能地避免事件雙方的矛盾和沖突。此外,新聞記者還要不畏權貴,要勇于同惡勢力做斗爭,要懂得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另外,新聞記者也需要明確自己不僅僅是黨和國家的耳目喉舌,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耳目喉舌,代表著黨和國家,代表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記者也要及時地反映群眾的呼聲,幫助一些切實需要幫助的群眾,深入到群眾中去,及時的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并且利用自身職業(yè)的特點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要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這也是一名合格的記者需要做到的。
二、新聞工作者要有敏銳的新聞信息捕捉意識
黨和國家領導下的新聞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備的就是能夠從政治的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對于一些政治上重要的以及廣大群眾都普遍關注的問題,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投入最大的精力,要不斷地增強自身觀察事物、觀察生活的能力,還要有及時發(fā)現(xiàn)和捕捉有價值新聞信息的能力。然后再配以純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反應速度、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等。當一名記者具備了這些能力后,才能在新聞戰(zhàn)線上更加的游刃有余,只有具備這些業(yè)務能力后,也才能在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中及時的把握新聞信息發(fā)展的主動權。新聞媒體在引導輿論方面富有重要責任。社會輿論主要指的是一定范圍內大多數(shù)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然后再通過語言或者是非語言的形式,公開表達自己對相關事件的態(tài)度與意見,然后再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碰撞、整合而成的,輿論也是大多數(shù)人整體知覺和共同意志的外化。由此也可以知道,怎樣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的發(fā)展方向,也已經成為新聞記者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只有在事實的前提下,客觀地反應新聞的真實內容,才能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的發(fā)展方向。反過來說,輿論導向錯誤則會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帶來危害。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應該明白如何去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的方向,這也正能體現(xiàn)出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三、新聞工作者要加強自律
新聞記者如果要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是很有必要的。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首先需要記者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明確自己的社會定位,還要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當前不乏一些記者的道德水平低,而且還缺失相應的責任感,綜合素質總體上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相關的新聞工作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加強自律意識和能力。從主觀上還要堅持自己的正義感,要時刻捍衛(wèi)真理。在面對同一個事件的過程中,新聞記者還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一些問題,選擇適合的報道角度和報道方式對此進行有效的報道。要盡可能地避免事件雙方的矛盾和沖突。此外,新聞記者還要不畏權貴,要勇于同惡勢力做斗爭,要懂得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另外,新聞記者也需要明確自己不僅僅是黨和國家的耳目喉舌,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耳目喉舌,代表著黨和國家,代表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記者也要及時地反映群眾的呼聲,幫助一些切實需要幫助的群眾,深入到群眾中去,及時的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并且利用自身職業(yè)的特點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要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這也是一名合格的記者需要做到的。
四、新聞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修養(yǎng)
新聞工作既是一項體力勞動,也是一項腦力勞動,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有時候則需要強度較高的體力作為支撐,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的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規(guī)律被打破了。因此,要想促使新聞工作得以順利地完成,首先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保證。經常躺在病床,再好的理想也是很難實現(xiàn)的,再出眾的才華也是很難施展的。所以說,新聞記者的其他修養(yǎng)和條件是重要的,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如果缺少良好身體的素質這個最基礎的修養(yǎng)與條件,一切也都將無從談起。新聞記者的職業(yè)是面向全社會公眾服務的,是黨中央、國務院最堅定、最有力的喉舌,新聞記者也是廣播電視媒體的主力軍,同時也是電視廣播媒體的先鋒隊,新聞記者是新聞信息傳播的靈魂隊伍,新聞記者對信息的傳播,輿論的導向作用的貢獻之大,是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所不能比擬的。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看,新聞記者的工作任務也是艱巨的,他們既要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也要向上及時地了解國家的舉措,掌握社會發(fā)展的新動向,此外,也要及時地探尋社會基層最廣泛的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因此,這也就要求每一位新聞記者都要認清楚自己的使命,看清自己身上所承擔的重任,要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素質修養(yǎng)等,為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和貢獻。
具備記者素養(yǎng)并非一日之功,每一個立志獻身于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yè)的新聞工作者,都必須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自覺地培養(yǎng)和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具備相關的本領。
參考文獻:
[1]雷躍捷.新聞理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吳紅霞.提高新聞記者素質修養(yǎng)的若干意見[A].記者素質培養(yǎng)[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3]吳錦才.如何增強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A].論記者責任意識[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