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聰聰
溫州市雙嶼小學
淺談小學生習作素材挖掘與積累
洪聰聰
溫州市雙嶼小學
本文選取習作素材作為論述對象。從文本解讀這兩個方面就如何有效提煉、理解習作素材,從而優(yōu)化寫作內(nèi)涵,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小學生;習作素材;挖掘;積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文教學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惜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痹诹曌髦?,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常感到無話可說,長此以往,必將會使其寫作畏難情緒增長。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缺少素材[1]。那么教師如何引領學生轉(zhuǎn)換觀察、思維角度,挖掘個性化素材?筆者就自己在平時課堂中的做法做一些整理思考,從文本、課內(nèi)為著眼點,談談自己的認識。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講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睂W生習作以語文教材為模板,通過細讀文本,從而尋找到新的素材來源。細讀文本是20世紀40年代盛行于美國的現(xiàn)代形式主義文論流派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是對作品進行仔細推敲,從語言和結(jié)構(gòu)中尋求意義的線索,從而揭露出文本的全部特性。[2]如此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在習作前進行多角度、多緯度地感受和記錄,為正式習作做好素材和情感兩方面的鋪墊。
1.運用“思維導圖”,提煉直觀素材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有效。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結(jié)合本單元的課例,為學生指明了搜集素材的方向,又為自主探索留出相應的空間,扶放結(jié)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習作需求。在單元學習開始之前,教師即可公布本單元的習作主題,并通過曬“思維導圖”讓學生帶著“思維導圖”走進生活,細心觀察。
[案例討論]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習作內(nèi)容歸類。
習作之前我讓學生談談自己領略過的各種不同的自然景觀及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再讓學生給自己去過的地方歸歸類,畫一張思維導圖。
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圍繞習作主題開展有效歸類習作素材,并明確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所指既可以是秀麗山水,也可以是人文圣地。為學生后續(xù)的寫作指明了搜集素材的方向。
[案例分析]學生習作《我愛龍灣》為例
教師點評:借助“思維導圖”將寫作素材縮小至身邊的風景。文章的開頭直接點題,揭示自己要介紹的地方是家鄉(xiāng)溫州龍灣。在作者筆下大羅山很神秘,龍脊更是讓人神往。段落中把自己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寫下來,注意細節(jié)描寫,引人入勝。同時作者善于抓住重點,他從最具特色的兩個方面介紹了家鄉(xiāng)龍灣:大羅山美和瑤溪美。語言優(yōu)美,用詞豐富,充分表達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2.借用課文,打開多元視角。語文課本和寫作的關系極為密切,但在學習中往往被忽略。有效利用語文課本積累寫作素材既方便又實用。首先,選編的課文或結(jié)構(gòu)清晰,或語言優(yōu)美。這對學生積累素材提供了豐厚的基礎。其次,選編課文學生都有深入的感悟體驗,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思想內(nèi)涵把握得較好,在此基礎上對現(xiàn)有的課文進行改寫、仿寫、續(xù)寫或?qū)懽x后感等等,即把教材變成了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力、思辨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舉兩得。[3]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是圍繞“保護環(huán)境”,但學生寫作時容易寫得死板僵化。可讓學生以《XX的自述》為題換個角度進行表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從“開材門”到“寫作Tip”,互動中顯素材。為培養(yǎng)和鞏固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及時記錄體驗的習慣,教師應安排固定時間“開材門”以及“寫作Tip”活動,讓學生在相互評價和分享中得到啟發(fā),共同進步。“開材門”就是讓學生交流自主搜集的習作素材,根據(jù)學生習作素材的深刻度、趣味度等分別設立“博學宏‘材’獎”、“‘材’華超眾獎”等,引導學生在“開材門”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體驗搜集和分享素材的樂趣?!皩懽鱐ip”是指讓學生交流在搜集習作素材是中可用習作的心得,并將自己的好辦法與同學分享。教師將其中有操作性,且有實踐意義的心得寫成“Tip”,以供學生在下次搜集習作素材中選用。
[案例討論]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我和學生這樣討論:師:你都選了哪些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選了之后又準備寫些什么?生1:我準備寫烏鎮(zhèn),邊看自己去烏鎮(zhèn)旅游照片邊回憶那次旅游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再想想家人們當時都說了什么?生2:我準備寫故鄉(xiāng)的楠溪江,想想自己在江邊都看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四季風景。師總結(jié):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不僅可以寫這個地方的有特點的風景,還可以寫這個地方四季的風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進行選擇。
2.運用課堂機智,意外中現(xiàn)素材。雖寫作主題在學生生活中不會出現(xiàn)很大變化,但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已有的素材。因此,教師可以留心發(fā)現(xiàn)并引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習作素材,尤其是一些無法“預設”的資源:此類事件顯然不是在教師預期范圍之內(nèi),但部分學生親身經(jīng)歷,這是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的體悟、感觸和思想的碰撞,幫助學生捕捉習作素材。
[案例討論]“馬蜂事件”
教室里正在安靜地上著課,突然一只馬蜂飛進了教室。我巧利用此情景,讓學生根據(jù)“馬蜂事件”自由暢談。生1:我正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突然一只馬蜂飛進教室,我看到它向我飛來。我驚恐地叫了起來。生2:馬蜂飛進來后,我就聽到它“咚咚咚”地聲音,原來在不停地撞玻璃想要飛出去。我看它撞玻璃肯定很疼,想讓它早點飛出教室。師:馬蜂怎么會飛進我們的教室呢?生1:老師,我想是我們教室放了一束百合花,是百合花的香氣引來了馬蜂。它也想聞聞百合花的香味。師:你觀察真仔細,真厲害。
課下學生的習作寫得出乎意料的好。有的發(fā)揮想象寫馬蜂的自述;有的寫看到馬蜂之后,同學們的不同反應……每個同學都能從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等不同角度來寫,表達自然,語言流暢。
總之,在小學生習作素材的挖掘與積累之路中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走向自然,更要引領學生從生活、社會、自然中發(fā)現(xiàn)習作的素材,激發(fā)習作的欲念,從而走進自由習作、快樂作文的大門。
[1]馮健生.淺談小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J].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2(4)
[2]吳曉燕.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文本細化[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29)624
[3]韓明艷.談小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一點體會[J].寫作指導, 2012
[4]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