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伙計
坊間傳聞,說身體有酸堿之分,大部分疾病由“酸性體質”造成,于是有觀點稱可以通過堿性飲食來中和人體多余的酸性,達到身體酸堿平衡。這是真的嗎?身體的酸堿性和食物的酸堿性有關系嗎?
食物酸堿性是怎么判斷的
有人認為,醋、檸檬等吃起來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而吃起來有堿味——很苦澀的食物就是堿性食物。吃堿性食物身體就會變成堿性,而吃酸性食物身體就變成酸性。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將任意一種食物燃燒留下的灰燼進行化驗,按照pH值來衡量,pH>7則為堿性,pH<7則為酸性。根據這個標準,醋就是堿性食物,水果、蔬菜等也是堿性食物。而酸性食物的主要代表為肉類、魚類等高蛋白食物,以及大米、麥子、面包、白糖、啤酒等。
身體酸堿性和食物酸堿性有直接關系嗎?
人體血液正常的DH值在7.35~7.45之間,呈弱堿性。我們每天無論吃所謂酸性食物多還是堿性食物多,只會影響尿液的pH值,而不會影響血液的pH值。因為身體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會將這些酸性物質通過尿液排出體外,保持身體酸堿平衡。所以,有酸堿變化的是尿,而不是血液。所以大家若看到宣傳某種食物可調節(jié)身體酸堿性就可以直接忽略了。
“堿性食物”是不是更健康?
堿性食物通常都是我們原本認知里的健康食物,比如果蔬、粗糧等,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所以“堿性”只是健康的充分非必要條件,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因為“堿性”。
酸性食物該被摒棄嗎?
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排泄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和血液中的各類緩沖物質組成了身體內部的酸堿緩沖系統(tǒng),所以在正常人體內,酸堿永遠處于一個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由此看來,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人體酸堿失衡并不容易發(fā)生。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吃酸性食物身體沒那么容易“酸化”。
一旦我們血液的DH值變化超過標準區(qū)間(7.35~7.45),也就意味著身體發(fā)生了重大疾病,水、鹽等代謝都已經紊亂,必須就醫(yī)??梢姡挥性趪乐氐牟±項l件下我們的身體才會“變酸”,跟我們吃什么東西并沒有關聯。
堿性飲食和減肥有啥關系?
蔬果類一般是堿性食物,肉類基本都是酸性食物。肉類中的雞胸肉、牛肉等含高蛋白,低熱量,都是很適合減脂期間食用的。身體消化蛋白質本身就需要消耗自身的熱量,所以不要害怕吃肉,更不要因為聽說堿性食物更健康,就將酸性食物拒之門外。當然,也不能只執(zhí)著于蔬果類飲食。真正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攝入三大營養(yǎng)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而并非執(zhí)著于強調食物的酸堿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