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維倩
臨沂市羅莊中心醫(yī)院超聲科,山東臨沂 276017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臨床價值分析
史維倩
臨沂市羅莊中心醫(yī)院超聲科,山東臨沂 27601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臨床價值。方法分析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該院接收的120例(144支脛后動脈)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患者資料,均行CDFI與超聲造影診斷,并將檢測結(jié)果分別設(shè)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比2組診斷準確性。結(jié)果實驗組確診率、假陽性率分別為96.66%、3.33%,對照組確診率、假陽性率分別為100.00%、0.00%;實驗組高估26支血管狹窄程度,低估12支血管狹窄程度;對照組高估6支血管狹窄程度,低估4支狹窄程度。結(jié)論CDFI可作為臨床診斷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病變首選方案,但針對較難診斷患者,可結(jié)合超聲造影獲取信息補充,從而為臨床醫(yī)治提供重要依據(jù),可被臨床推廣、應用。
彩色多普勒超聲;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
糖尿病足指的是糖尿病者因合并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變及神經(jīng)病變而致使下肢潰瘍形成、感染等[1]。而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易引發(fā)一系列足趾疾病,嚴重者需截患肢,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故臨床針對糖尿病足動脈血管病變需盡早予以有效診斷與治療[2]。目前大多行CDFI(彩色多普勒超聲)予以診斷,該文為進一步研究此診斷方案的臨床價值,就選定的120例(144支脛后動脈)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患者資料予以詳盡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分析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間該院接收的120例(144支脛后動脈)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患者資料,其中男女比68:52;年齡47~87歲,平均(67.51±14.31)歲,病程8~20年,平均(14.05±0.16)年;其中足部畸形并皮膚受損46例,肢端變黑28例,46例下肢潰瘍并感染者;依據(jù)不同診斷方案結(jié)果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對此次研究結(jié)果無影響。
1.2 方法
1.2.1 診斷儀器 超聲造影(CEUS)予CPS(對比系列脈沖成像技術(shù),機械指數(shù)MI小于0.2,造影劑選用SonoVue,成分主要是六氟化硫微泡,溶解于5mL生理鹽水后,搖勻,取1.5 mL行周靜脈注入。CDFI檢查設(shè)備選取Siemens Sequoia 512彩超儀,設(shè)置探頭頻率為4.0~9.0 MHz。
1.2.2 掃描方法 該組均行CDFI與CEUS檢查,經(jīng)二維超聲對患者動脈硬化斑塊的厚度、動脈管徑等予以測量;CDFI仔細觀察管腔內(nèi)彩色血流充盈缺損情況,以及血流頻譜的形態(tài)且計算狹窄率。CEUS檢查時切換至造影成像模式,獲取圖像后注射SonoVue,密切觀察血管內(nèi)的微氣泡流動情況。依據(jù)DSA(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作為標準[3],0級:血管正常;Ⅰ級:狹窄率30%~49%;Ⅱ級:50%~75%;Ⅲ級:狹窄率76%~99%;Ⅳ級:血管完全閉塞;120例(144支脛后動脈)血管狹窄程度為:8支0級,46支Ⅳ級,36支Ⅲ級,42支Ⅱ級,12支Ⅰ級。
1.3 觀察指標
針對2組診斷結(jié)果(確診率、假陽性率)予以記錄與對比;以DSA結(jié)果診斷結(jié)果為標準,對比2組血管狹窄率診斷結(jié)果。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數(shù)據(jù)予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 (±s)組間對比通過t進行檢驗;正態(tài)計數(shù)資料[n (%)]組間率對比則予χ2檢驗,當2組對比顯示高度差異,即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對比2組診斷結(jié)果
實驗組確診率、假陽性率分別為96.66%、3.33%,對照組確診率、假陽性率分別為100.00%、0.00%;詳見表1。
表1 對比2組診斷結(jié)果
2.2 對比2組與DSA對血管狹窄率診斷結(jié)果
實驗組Ⅳ級59支,Ⅲ級24支,Ⅱ級36支,Ⅰ級8支;對照組Ⅳ級46支,Ⅲ級40支,Ⅱ級38支,Ⅰ級14支;由此可知,實驗組高估26支血管狹窄程度,低估12支血管狹窄程度;對照組高估6支血管狹窄程度,低估4支狹窄程度。
糖尿病足為糖尿病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且下肢動脈病變?yōu)樘悄虿∽阒饕l(fā)病原因。相關(guān)研究表明[4],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進展快,且發(fā)生率較高,下肢動脈病變于糖尿病早期即已出現(xiàn),且累及下肢遠端的中小動脈。所以,盡早明確糖尿病足下肢動脈血管的受損范圍、部位及狹窄程度,可避免嚴重后果的發(fā)生,且對臨床制訂相應醫(yī)治方案具重要價值。
該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確診率、假陽性率分別為96.66%、3.33%,對照組確診率、假陽性率分別為100.00%、0.00%,提示CDFI診斷具積極意義。但CDFI于血管狹窄檢測中存在下列缺陷:①經(jīng)CEUS檢查可顯示出一些患者多節(jié)斷狹窄血管遠端的血流速度比較慢,但CDFI無法對其予以診斷,且易誤診成血管閉塞;②易受操作者診斷經(jīng)驗影響,從而影響減產(chǎn)效果;③CDFI受角度的影響,而影響狹窄處或者狹窄前血流信號,故低估患者狹窄程度;④于多普勒信號弱、血管位置深情況下,促使CDFI檢查敏感性與準確性下降[5]。DSA為診斷血管閉塞與狹窄金標準,其可明確是否存在動脈狹窄與狹窄程度及位置,但同樣存在血管破裂、感染及出血等有創(chuàng)風險等,故臨床應用易受一定的限制。但CEUS應用能夠顯著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當顯示管腔未充盈、邊緣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即表明狹窄,但注入造影劑之后若管腔內(nèi)依然無血流灌注,即血管閉塞[6]。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高估26支血管狹窄程度,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多節(jié)段狹窄血管的遠端血流速度較慢,致使CDFI無法顯示進而誤診成血管閉塞[7]。同時,實驗組低估12支血管狹窄程度,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CDFI受角度的影響,致使狹窄處與狹窄前均可充盈血流信號,且存在外溢現(xiàn)象[8]。而實驗組出現(xiàn)4(3.33%)例假陽性,主要是由于患者下肢腫脹或肥胖,加之血管的位置比較深,多普勒信號差。此外,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高估6支血管狹窄程度,低估4支狹窄程度,提示CEUS亦存在不足之處。
綜上所述,CDFI針對糖尿病足動脈血管早期病變具較高價值,但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價值,需結(jié)合CEUS檢查,從而為臨床醫(yī)治此病提供參考依據(jù),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唐鶴菡,李昌憲,袁元,等.序列優(yōu)化的下肢MR血管成像診斷糖尿病足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5,49(1):6-10.
[2]蔣春雨,王建波,程永德,等.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MRA與CTA診斷對比研究[J].影響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5, 24(3):220-224.
[3]余宏建,郭學軍,陳在中.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病變的CTA及MRA影像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3):122-125.
[4]莫色阿合,簡華剛.高頻超聲在糖尿病足早期診斷的應用及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4,43(3):379-381.
[5]張韜,趙峰,王洪興,等.18MHz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糖尿病足的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29):3539-3544.
[6]張揚,翟仁友.糖尿病足下肢動脈病變的影像學診斷與介入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6,4(4): 238-242.
[7]楊燕貞.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足踝部動脈與神經(jīng)的變化及危險因素的相關(guān)性研究[J].2016,25(4):710-712.
[8]崔影,陳靜.彩超對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應用,2016,10(23):36-37.
R445.1
A
1004-6569(2017)05(b)-0087-02
2017-04-21)
史維倩(1981-),女,山東臨沂人,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超聲診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