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涌(石獅市教師進修學校,福建石獅362700)
圖畫在初中英語試卷編制中的有效運用
李涌
(石獅市教師進修學校,福建石獅362700)
初中英語試卷編制需要大量的圖畫。文章介紹了圖畫在試卷編制過程中的點綴、信息和考查功能,并結合筆者近年來的試卷編制實踐,分析了在初中英語試卷中如何合理地運用圖畫。
圖畫;初中英語;試卷編制
仔細翻看2016年各省市的中考英語試卷,筆者發(fā)現在試題中存在大量運用圖畫進行命題的現象。以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英語試卷為例,試卷中共使用26張圖畫。較文字而言,這些圖畫形象生動、賞心悅目,將它們運用在試卷中,使得整份試卷不僅美觀了許多,而且更具親和力。
但筆者在翻閱試卷時,也發(fā)現不少命題教師未能正確地使用圖畫,或者說不能在試卷中充分地體現出圖畫所具有的功能。筆者結合自身在試卷編制過程中的點滴心得,分享個人在初中英語試卷中使用圖畫的思考與做法,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筆者認為在英語試卷中,使用圖畫,應出于三個方面的思考。一是運用圖畫的點綴功能,也就是教師利用圖畫形象生動的特點,在試卷中插入圖畫,使試卷整體感觀更具親和力。如2016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英語試卷書面表達部分(如圖1)。該書面表達的考查內容是讓學生寫一封電子郵件。書信的格式、開頭和結尾,試卷已給出。從學生所答內容角度分析,命題教師在試卷中是否選用電子郵件的網頁圖畫,對學生寫作并無影響。但心理學上認為,熟悉的領域更有掌控感,讓人比較放心,有安全感。電子郵件頁面是學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以電子郵件的頁面作為載體,有利于學生考試信心的樹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揮。此外,電子郵件頁面的使用,也使得試卷一下子“活潑”起來,讓人賞心悅目。二是賦予試卷中的圖畫信息功能。命題教師借助圖畫,對試卷中考查信息進行必要的補允。如2016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英語試卷閱讀A篇(如圖2)。命題教師在閱讀文本中,沒有給出生詞whales的中文解釋,而是選用whales的圖畫。這樣,學生在讀圖時,也就自然地明白了whales的意思。其三為賦予試卷中的圖畫以考查信息。這類試題,命題教師直接將圖畫設計成試題或選項,要求學生通過讀取圖畫中的信息來解答問題。如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題聽力部分第一節(jié)聽句子,選擇正確的圖畫(如圖3)。
(一)圖畫的選擇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從網絡上下載圖畫,已經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當教師在編制試卷需要圖畫時,只要打開電腦,便能從不同的網站下載各種格式和不同像素的圖畫。但筆者發(fā)現許多教師在選用圖畫時,往往只考慮圖畫的像素,覺得像素越高的圖畫,放在試卷中也就會越清晰。其實,這是一種對圖畫或圖像描述技術的誤區(qū)。從圖像描述技術看,圖畫可分為位圖和矢量圖。位圖是由一個一個像素點產生的,當放大圖像時,像素點也放大了,但每個像素點表示的顏色是單一的,所以在位圖放大后就會出現馬賽克狀。通俗地講,生活中常見的照片就是位圖圖像。而矢量圖與分辨率無關,可以將它縮放到任意大小,并可以以任意分辨率在輸出設備上打印出來,而且圖像的清晰度也不會受影響。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為試卷選擇圖畫時,應盡可能選擇矢量圖。而選擇矢量圖的方法也十分簡單,教師在搜索圖畫時,只要在相關網頁的搜索欄中輸入“關鍵詞+矢量圖”,如教師在編制試卷中需要使用“時鐘”圖畫時,可在網頁搜索欄輸入“時鐘矢量圖”,便能在眾多的時鐘矢量圖中選擇試卷所需要的圖畫。
其次,教師在為試卷選擇圖畫時,還應考慮圖畫與試題結合的科學性。例如,筆者在審閱一教師編制的“聽句子,選擇正確的圖畫”試題時,發(fā)現該教師所設計的聽力句子為:The two boys are playing chess.而在編制圖畫選項時,教師設計了如圖(圖4)的三幅圖畫選項。筆者以為這樣的圖畫選項,未能完整地考查聽力內容,學生做聽力時,只要聽到“two boys”時,就可以作答。筆者重新改編了圖畫選項(如圖5),這樣,學生必須聽完整個句子,對圖畫中孩子們的活動進行判斷,才能選出正確的圖畫。此外,在試卷編寫過程中,教師在選擇圖畫時,還應遵循“不應造成學生非知識性錯誤”的原則。圖畫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但也容易造成學生過度地“有感而發(fā)”。學生在讀具有考查功能的圖畫時,若圖畫本身所提供的信息過于豐富,學生也極易因非知識性錯誤失分。如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英語試卷第四部分第二節(jié)遣詞造句第90小題(如圖6),試題要求學生寫出的正確答案是:They will fly the kite tomorrow.當時命題團隊拿到圖畫,孩子們放飛的是一只燕子形狀的風箏(如圖7)。筆者查閱《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發(fā)現,單詞“swallow”并不是五級詞匯,大多數學生是寫不出來的。若堅持使用圖7,一定會有學優(yōu)生考慮是不是要在句子中表達了出“swallow”,卻又因“swallow”不會寫而造成失分。
(二)圖畫的整理
網絡為教師在試卷編寫過程中尋找合適的圖畫提供了便利。但試卷編寫有時間短、任務重的特點,教師在網絡中挑選合適的圖畫用于試卷中是需要花大量時間的。因此,筆者常聽見命題教師抱怨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找到合適的圖畫太難了。為了幫教師解決這一難題,筆者提出建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五級要求的24個話題電子圖畫庫的辦法。筆者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搜集圖畫,并將圖畫以五級要求的24個話題為單位,建立話題文件夾,將搜集來的圖畫按話題文件夾進行歸類整理。當在在試卷編寫過程中,教師需要圖畫時,便可在相應的文件夾中尋找,大大節(jié)約了教師找圖的時間和工作量。
(三)圖畫的制作
雖然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搜集了圖畫,但在試卷編寫過程中,有時還會遇到網絡上所找圖畫與考查語言知識不夠貼合的情況。如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英語試卷第三部分閱讀題B篇插圖(如圖8)。根據閱讀文本,漁夫們最終抓到了一只魚,而命題團隊拿到圖畫(如圖9)所表達的意思是:漁夫抓到了許多魚,因為釣魚桿上掛著幾條魚,手上還拎著一條魚。當時命題團隊對這張圖畫進行了討論,認為若試卷中直接選用此圖,并不能給考生解題帶來幫助,反而會使學生因受圖畫信息的影響,質疑自己從閱讀文本中提取的信息是否準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于是,命題組提出讓筆者利用windows系統自帶的畫圖軟件對圖畫重新制作,看是否能達到圖文相符。在windows系統自帶的畫圖軟件(如圖10)中,筆者先將圖9通過復制,粘貼進畫板中。接著,筆者使用軟件中“自由圖形選擇”工具,先是“裁剪”漁夫手中小魚,然后將小魚“拉大。之所以“拉大”小魚的目的在于使魚的信息更清晰,有助于學生借助圖畫,理解文字文本,也體現命題團隊對考生的關愛,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袄蟆毙◆~后,筆者再次使用軟件中“自由圖形選擇”工具,先“裁剪”下小魚,再將小魚“放”回漁夫的手中。然后,筆者使用軟件中“橡皮擦”工具,“擦去”漁夫魚桿上掛著的小魚,使圖畫只呈現一只魚,使圖畫信息與閱讀材料信息一致。最后,筆者使用軟件中“矩形選擇”工具,從畫板中剪切出圖畫,將其粘貼至word中,完成圖畫的制作(如圖8)。筆者這里談到的圖畫制作技術是利用矢量圖具有獨立分離圖像,可以自由無限制的重新組合的特點,在windows系統自帶的畫圖軟件中對圖畫進行必要的修改的方法。教師在編制試題時,若需要對圖畫進行修改時,可以通過這一技術,在windows系統自帶的畫圖軟件中,通過復制、裁剪、擦拭和粘貼的辦法,實現圖畫的修改。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