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枝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yī)院普外三病區(qū),山西 忻州 034000)
分析乳腺纖維瘤手術前后臨床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安瑞枝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yī)院普外三病區(qū),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 對乳腺纖維瘤手術前后臨床護理干預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仍在我院治療的乳腺纖維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干預方法,觀察組組接受臨床干預護理,對兩組術后并發(fā)生發(fā)生率和患者護理滿意程度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5%)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率(88%)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纖維瘤手術中的臨床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率,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有推廣價值。
乳腺纖維瘤;護理干預;臨床;應用效果
乳腺纖維瘤屬于一種單發(fā)的良性腫瘤,該病癥發(fā)病較緩慢,患者在發(fā)病前或許沒有不良或不適應的感覺。普通型纖維腺瘤、青春型纖維腺瘤和巨纖維腺瘤是乳腺纖維瘤中最主要的三大類型。通常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本文將就在院的100例患者手術前后臨床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報道如下[1]。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仍在我院治療的乳腺纖維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年齡17~2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21.35±2.28)歲。所有乳腺纖維瘤手術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術前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心電圖、肝功能等術前檢查,再確定病患病情后對患者進行麻醉、腫瘤切除,做好術后傷口處理,避免感染。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按照常規(guī)護理方式對患者告知術中的注意事項,在手術過程中配合醫(yī)生操作并時刻觀察病人生命體征。
1.2.2、觀察組
術前:安排病人進入舒適安靜的病房,術前對病人進行注意事項的告知,手術過程中配合醫(yī)生操作,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術后注重患者傷口處理嗎,以防感染。
心理干預:術前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解并且告知病情和手術事宜,消除病人緊張、焦慮的情緒,加強患者康復信心。
術中干預:進行手術前讓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手術過程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協(xié)助醫(yī)師順利完成手術并對患者進行安撫[2]。
術后干預:對患者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觀測,針對病人的飲食、傷口處理還有恢復狀態(tài)對家屬進行告知,雙方配合確?;颊呋謴蜖顟B(tài)良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采用x2檢驗以百分數(shù)(%)表示術后患者護理結果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t檢驗以表示W(wǎng)HOQLQ-100評分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1 臨床護理結果
觀察組并發(fā)癥(1.5%)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1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率(88%)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結果[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結果[n(%)]
乳腺纖維瘤為一種普遍常見的外科臨床診療中的病癥類型,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所以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當腫塊體積逐漸加大后隨之的疼痛感也會加大,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來說針對乳腺纖維瘤的治療方式有兩種,分別為手術切除和中醫(yī)治療,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選擇手術進行摘除,手術切除具有治療迅速的特征,但是如果術后未按規(guī)范的方式進行術后護理,很容易傷口感染,為患者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引發(fā)乳腺纖維瘤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飲食因素,即日常飲食中過度攝入高脂肪飲食的人群容易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吸收的類固醇轉化為雌激素引起病變;基因遺傳,如果家族中母親患有此病,該家族中很有可能含有此病的致病基因;內分泌因素,如果雌性激素水平持續(xù)過高就會加大高敏感性組織患該病的概率。
本研究中對2015年3月~2017年5月仍在我院治療的乳腺纖維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各50例,分別對觀察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方式,對對照組采用臨床干預護理,包括對患者心理、生理狀態(tài)、規(guī)范護理措施。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入臨床護理干預能夠積極改善病患心態(tài),在加強病患康復信心的同時提升治療效果。在本項研究中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5%)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表明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期功能康復,改善其預后。腹腔鏡Dixon術患者由于對手術治療缺乏相應了解,易產生恐懼、憂慮等負面情緒,因此,快速康復護理中,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首先,護理人員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介紹,然后對腹腔鏡手術治療目的、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并對快速康復護理操作步驟予以簡單講述,經(jīng)針對性健康教育之后可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治療方式及護理措施的了解,從而減輕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4]。其次,護理人員通過成功病例講述,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及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可加強患者營養(yǎng)攝入,從而有助于其機體免疫力提升,從而促進其早期康復。護理人員對患者住院環(huán)境進行護理,保持室內適宜溫濕度,定期清潔消毒,能夠提高患者住院舒適度,促進護理滿意度提升。此外,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予以體位護理、保溫干預,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刺激,從而有助于應激反應減輕、各項體征穩(wěn)定,創(chuàng)口愈合加快,術后并發(fā)癥減少,進而促進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預后提升[5]。快速康復護理中,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病情恢復情況了解,從而制定個性化早期功能恢復方案,縮短其下床活動時間,有助于住院時間縮短,從而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生活質量提升。研究受各種因素影響,未對臨床護理效果作詳細分析,需再行進一步研究。
表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腹腔鏡Dixon術圍手術期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舒適度,減少并發(fā)癥情況,從而促進患者住院時間縮短,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1] 薛秋楓.快速康復外科在進展期胃癌病人圍術期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6):2257-2258.
[2] 朱小麗.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1):36-37.
[3] 杜金鳳.快速康復護理對胃腸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3):79-80.
[4] 梁冠蓮.快速康復護理措施在手輔助腹腔鏡Dixon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5,39(4):441-442.
[5] 孔紅艷.快速康復在老年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2):93-9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