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永姬
(青海油田職工總醫(yī)院,甘肅 酒泉 736202)
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延續(xù)護理的效果觀察
冉永姬
(青海油田職工總醫(yī)院,甘肅 酒泉 736202)
目的 就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應用延續(xù)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與觀察組(接受延續(xù)護理),各40例,對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焦慮和抑郁狀況予以觀察比較。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率明顯不及觀察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也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施以延續(xù)護理,有助于護理依從性的提高,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有效緩解。
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延續(xù)護理
大多數(shù)腎臟疾病若發(fā)展到后期便會形成慢性腎功能衰竭,不僅很難治療,且也未有較好的預后,臨床上治療該類疾病主要是維持性血液透析,但大部分患者由于經(jīng)濟壓力和心理壓力較大,因而會出現(xiàn)各種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到治療效果[1]。相關研究表明,將延續(xù)護理應用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中,可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行延續(xù)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與觀察組(接受延續(xù)護理),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2.14+ 3.04)歲,透析時間1~6年,平均透析時間(4.31 1.25)年。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54.25 4.15)歲,透析時間2~7年,平均透析時間(5.18 2.14)年。排除精神疾病、血透透析禁忌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遵醫(yī)囑用藥、正確飲食指導等在內(nèi)的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其基礎上接受延續(xù)護理,具體如下。
(1)護理人員應同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由于患者長時間接受血液透析,因而伴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加之受文化程度的影響,讓其對護理模式也產(chǎn)生了不同的理解。為此,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對患者的健康知識需求、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狀況等進行了解,多和患者交流溝通,獲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同時還需將血液透析的方法告知患者家屬,相互信任合,配合,促進照顧職能的提高。
(2)護理人員需將各類藥品的療效與副作用清楚的告知患者,叮囑患者嚴格按醫(yī)囑用藥,定期對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進行檢查。除了向患者發(fā)放各種健康手冊外,還應積極開展知識講座。提醒患者定期對血壓與體質量進行監(jiān)測,控制食鹽攝入,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和心電圖,讓患者對各項檢查的意義有一充分了解。并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計劃。
(3)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必須重視保護動靜脈瘺,不然就會導致瘺狹窄或閉塞,致使透析質量不高。護理人員待患者完成血液透析后,需叮囑患者不以外力按壓造瘺位置或讓其與水接觸,保持造瘺位置的干凈衛(wèi)生,避免發(fā)生感染??蛇M行適量的運動,以充盈血管。
(4)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應在第一時間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將血液透析治療的意義告知他們,使患者家屬可以體會患者的心情變化,并對患者病情變化引起重視,叮囑患者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積極面對疾病。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將護理依從性分為不依從、部分依從以及完全依從三大類,并對護理總依從率予以比較,判定標準為患者總概率和不依從概率之差。
同時對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分析,利用SAS、SDS予以評分,100分為總分,患者得分越低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
經(jīng)一段時間護理治療后,對照組完全依從例數(shù)為12例,部分依從為15例,不依從為13例,總依從率為%;觀察組中完全依從為24例,部分依從為12例,不依從為4例,總依從率為%,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49.14 5.41)分、(48.45 7.04)分,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則為(20.27 5.42)分和(21.46 5.28)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主要手段,其作為一種血液凈化方法,具備很高的安全性,且應用起來也非常方便。血液透析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擴散,排除對流體內(nèi)過多的電解質以及各種多余的有害的代謝廢物,以對血液進行凈化、對水電解質予以糾正,并平酸堿。血液透析的半透膜厚度在10~20 μm范圍內(nèi),一般小分子與一些中分子物質才能通過膜上的孔徑[2]。為此,不可透出致熱源、蛋白質、細菌、病毒和血細胞等。但血液透析易引發(fā)較多的并發(fā)癥,如低血壓、消化道疾病、透析管堵塞、引流不暢以及貧血,水腫等。所以,延續(xù)護理對慢性腎衰竭患者而言意義重大。
延續(xù)護理體現(xiàn)了一種“人性化服務”,借助延續(xù)護理既可對患者出院后的延續(xù)治療 遵醫(yī)行為有所了解,在第一時間找到問題,采取處理措施,也可較好的指導患者的治療和并發(fā)癥預防,有助于防止疾病復發(fā),對療效進行鞏固,保障患者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率明顯不及觀察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也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證教育的針對性,從而幫助患者提高健康行為水平,降低跌倒發(fā)生率。
表2 兩組患者跌倒發(fā)生率比較
3.2 提高患者及家屬依從性
患者及家屬在住院期間更重視及擔心疾病治療、康復及預后,對預防跌倒等相關方面安全隱患重視力度及依從性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對自身能力評估過高,對住院環(huán)境中的危險因素認識不到位。護士應動態(tài)評估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做好多形式的健康宣教,并及時評估宣教的有效性。綜合預防跌倒干預措施,不斷強化患者及家屬預防跌倒的觀念,形成積極正確預防跌倒的態(tài)度,改善并規(guī)范其預防跌倒的行為,提高患者及家屬依從性,有效的預防跌倒。
3.3 提高患者自我照顧能力
老年患者對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掌握,可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遵醫(yī)行為,提高老年患者出院回歸社會后的自我照顧能力。
[1] 曹曉林,陳海菊,朱莉,等.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跌倒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0,9(7):11.
[2] 刁紅英.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意外跌倒危險因素的分析與預防對策[J].當代護士,2011:10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