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英,馮 敏*
(重慶市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1.產科;2.血透室,重慶 405400)
·婦產科護理·
行為干預在先兆流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陳榮英1,馮 敏2*
(重慶市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1.產科;2.血透室,重慶 405400)
目的 研究與分析行為干預在先兆性流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先兆性流產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利用電腦將其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與干預組,各40例。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干預組實施行為干預。對比分析兩組SA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護理前,兩組SA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等改善顯著,且優(yōu)于護理前及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行為干預在先兆性流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其既能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促使胎兒獲得良好生長發(fā)育,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行為干預;先兆性流產;護理;應用效果
在臨床婦產科中,先兆性流產屬于常見病癥,此類患者若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和護理,則非常容易引發(fā)流產癥狀[1]。據(jù)有關臨床研究顯示,孕早期一些不良情緒,如抑郁、焦慮等,可增加流產發(fā)生率[2]。而針對先兆性流產患者,及早采取措施對其實施行為干預,有效緩解其各種不良情緒,則對于孕婦以及胎兒而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因此本文對行為干預在先兆性流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先兆性流產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利用電腦將其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與干預組,各40例。常規(guī)組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27.12±5.18)歲;干預組年齡21~42歲,平均年齡(28.23±4.3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即飲食干預、心理護理、運動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干預組實施行為干預,具體為:(1)認知干預。即通過人質改造結合心理教育,讓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且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加強交流和溝通,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加以詳細的了解,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改變和影響患者的認知行為以及心理狀態(tài)。同時要對患者加強健康宣教,要將先兆性流產的相關知識詳細的告知患者,并對其各種負面情緒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緩解。另外要將此類病癥治療的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以便消除其各種心理障礙,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行為干預。即指導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通過放松療法放松全身肌肉,以便將焦慮和緊張情緒有效消除。同時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安靜的環(huán)境氛圍,要指導患者通過呼吸調整及暗示療法等,使其快速入眠。另外患者家屬還需積極配合護理人員消除孕婦的顧慮,促使其能避免過度精神刺激及驚嚇,以確保心情舒暢。
1.3 觀察指標
(1)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焦慮狀態(tài),>50分為焦慮障礙,焦慮癥狀嚴重程度與分數(shù)成正比。(2)采用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測定因子為:抑郁、恐怖、軀體化、敵對等,評分為5級,由1級(無癥狀)~5級(極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常規(guī)組SAS評分為(52.32±5.24)分,干預組為(52.08±6.37)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SAS評分降低為(40.12±3.04)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的(48.23±6.3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護理前及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及常規(guī)組比較,*P<0.05
測定因子 時間 常規(guī)組(n=40) 干預組(n=40)抑郁 護理前 2.58±1.32 2.49±1.25護理后 1.95±0.23 1.24±0.12*恐怖 護理前 2.43±1.26 2.44±1.34護理后 1.93±0.38 1.40±0.11*軀體化 護理前 2.57±1.30 2.61±1.42護理后 1.84±0.23 1.25±0.24*敵對 護理前 2.56±0.57 2.63±0.59護理后 1.79±0.25 1.20±0.21*
據(jù)有關研究表明,先兆性流產的影響因素主要為全身性疾病、子宮內膜功能異常、生殖道異常、免疫功能異常、感染因素、內分泌異常以及遺傳因素等。而從生理因素分析,孕婦受外傷、胚胎發(fā)育問題、過度精神刺激、母體全身性疾病、母體生殖器官炎癥等,均可造成孕婦發(fā)生先兆性流產[4]。而行為干預作為一種高效的心理干預措施,其能通過分析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對其錯誤的認知行為加以糾正,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通過對先兆性流產患者實施行為干預,既能改善其思想認知,促使即負面情緒獲得有效緩解,同時還能促使胎兒獲得良好的生長發(fā)育,所以其對于患者而言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5]。
本文研究中,護理前兩組SAS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等改善顯著,且優(yōu)于護理前及常規(guī)組(P<0.05)。
綜上所述,行為干預在先兆性流產護理中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其既能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促使胎兒獲得良好生長發(fā)育,值得推廣于臨床應用。
[1] 莫丁姣.心理評價及干預在先兆流產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6:254-255.
[2] 王迎春.護理干預在先兆流產保胎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06:164-165.
[3] 馮雪蘭,黃鳳霞.綜合護理干預對先兆流產患者焦慮情緒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瓢?,2011,02:66-67.
[4] 劉春梅,劉明旭.循證護理應用于早期先兆流產孕婦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91:250-251.
[5] 鄧全瑜.分析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干預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2:319-32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4.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