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杰
(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醫(y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25)
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吳麗杰
(神華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醫(y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25)
目的 探討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癡呆患者76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觀察組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為7.89%,遠比對照組的21.05%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明顯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癡呆患者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可取得良好護理效果,有效減少患者出現意外事件的概率,從而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質量。
預見性個體化護理;老年癡呆;臨床應用
老年癡呆,又叫阿茲海默癥,常見于老年人群,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多存在判斷能力、記憶力、基本生活能力等功能減退癥狀,易出現多種神經精神癥狀,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1]。據臨床研究報道,針對老年癡呆患者,給予及時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本案對老年癡呆患者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并取得了良好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癡呆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與2010年歐洲關于阿茲海默癥診療指南相關診斷標準相符。排除入院前即存在長期臥床、便秘、壓瘡、肺部感染等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男26例,女12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3.2±5.1)歲;病程10個月~11年,平均病程(5.3±1.6)年。觀察組男27例,女11例;年齡62~86歲,平均年齡((74.1±4.8)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6±1.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生命體重及病情變化觀察、健康護理、必要的心理護理等,觀察組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跌倒或墜床:提高警惕,加強巡視,尤其是夜間巡視;囑患者家屬全天陪護,嚴禁患者單獨行動;定期整理病房,清除障礙,保證患者活動順暢;于患者入院前將床擋調高,避免發(fā)生墜床。②肺部感染:保持病房整潔、通風,并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嚴格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保持在18~20℃,濕度保持在60%~70%;患者產生痰液時,護理人員應輕拍患者背部,幫助患者排出痰液;指導患者正確坐、臥姿,以促進呼吸道分泌物順利排出,保證呼吸通暢;鼓勵患者多飲水,第日飲水量保持在2~2.5 L;若患者感染性較大,則可適當給予霧化吸入治療。③壓瘡:定期幫患者翻身,并擦拭皮膚,適當抬高患者臀部,并及時為患者清理排泄物。④便秘:囑患者多進食纖維素含量豐富食物,同時加大飲水量;餐后可給予患者腹部按摩,10 min/次;若患者便秘嚴重,可遵醫(y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如開塞露、番瀉葉顆粒等。⑤溝通:掌握溝通技巧,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保持耐心與患者交流,并以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引導患者,避免傷害患者自尊心,建立護患良好信任關系。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情況及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情況。生活質量以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C30)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便秘1例,肺部感染1例,壓瘡1例,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為7.89%;對照組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便秘3例,肺部感染2例,壓瘡2例,跌倒1例,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為21.05%,觀察組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336,P<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經護理均明顯改善,觀察組經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遠高于對照組護理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組間比較,P<0.05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38) 23.92±3.16 26.21±3.86*觀察組(n=38) 22.13±2.58 32.15±5.34* t 0.032 5.764 P>0.05 <0.05
老年癡呆是好發(fā)于老年人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臨床癥狀主要有記憶力減退、耳鳴耳聾、反應遲鈍等,不但會患者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而且還會給患者家屬及社會帶來巨大壓力[3]。為此,就有必要對老年癡呆患者行護理干預措施。
預見性個體化護理是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所制定的依患者臨床癥狀而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的一種優(yōu)質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通過敏銳的觀察,給予患者避免發(fā)生意外事件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從而有效避免了患者出現跌倒、墜床、感染、壓瘡、便秘等情況的發(fā)生,再加上護理人員與患者的積極溝通,使得護患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從而降低患者發(fā)生意外事件的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其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明顯更低(7.89%vs21.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經護理均明顯改善,且護理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癡呆患者,行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具良好護理效果,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現意外事件,從而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中進行廣泛推廣。
[1] 陸 露,王曉瑩.預見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39(12):1729-1731.
[2] 曹俊杰.預見性護理模式在老年癡呆72例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3):243-244.
[3] 孫慧玉.預見性護理程序在老年癡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230-231.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749.61
B
ISSN.2096-2479.2017.24.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