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菊文
庭院里一片靜
文/艷菊文
徐志摩曾說“庭院是一片靜,看當(dāng)頭月好”,一種恬靜安謐,如春日小溪,在心頭潺潺流淌。
有一年游烏鎮(zhèn),踏入一家小院,墻體斑駁,木質(zhì)枯朽,魚鱗細(xì)瓦,老氣橫秋。但草木氤氳,笑語嫣然,有幾級石階伸進(jìn)河里,便覺水色淋漓,神清氣爽。
黃昏時(shí),躺在竹椅上,細(xì)品張潮的《幽夢影》,凝望西天云彩,冥想過往時(shí)光,任發(fā)思古之幽情。
斯時(shí),祖母坐在板凳上紡紗、結(jié)網(wǎng)。夕陽濡染下,似一尊古希臘的雕像,令人生起“人冉冉而行暮”的悲涼。紡車鐫刻著滄桑往事的疼痛和甜蜜。石磙沉默寡言,躲在寂寥歲月里,透過厚重的塵埃,折射著生命的灼灼華光。祖母如一頭緘默的水牛,反芻著過往的苦難和清貧。
鄰居月香嫂扭著楊柳腰,送來一籃鮮嫩的水紅菱。祖母隨即給人家送去一碗清炒螺螄。淡青色的炊煙,扭動成一幅蕩人心魄的水墨畫。
小院里,梔子盛開,芳香濃郁,撲人衣袂,二胡曲一樣綿軟、凄婉。墻根處的舊罐里栽著香蔥和朝天椒,燉蛋或煮魚時(shí),隨手一掐,即是上好的佐料。
菜蔬們色彩清新水靈,如一闋闋婉約的宋詞小令。農(nóng)具掛在檐口,無聲地昭示著稼穡艱難。
屋頂上,有瓦松在輕風(fēng)中搖曳,有瓦上生雨煙的意境。
秋天的小院,有一種蒼涼的氣息,如美人遲暮,陽光略顯憔悴。小院是一冊線裝書,流淌著古意。倚在梧桐樹下,看秋云清澈澄爽,如江南絲綢,柔曼輕盈。蹲在草堆上的夕陽,似渾圓的西紅柿,誘人伸手摘了吃。秋風(fēng)掠過,樹葉蝶般翩躚曼舞,地上灑滿憂傷的往事。
空中彌漫著稻谷的清香、蓮藕的芬芳,還有棉花那帶著苦澀甜津的氣息。小院里的那份親切、那份溫馨,靜靜地彌漫開來,笛聲一樣悠遠(yuǎn)。
暮色里,農(nóng)人荷鋤而歸的談笑聲、喚羊吆牛聲隱約傳來,陳年舊事般,一種溫暖的親情縈繞胸際。讓人走進(jìn)王維的渭川田家。一幅怡然自樂的晚歸圖。
從前的小院是一只巨大的敞口器皿,盛滿月光和清風(fēng)。柿子樹如清簡的素描,秋風(fēng)是鏡匣里的牛角小梳。小院平添“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的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