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旭君
讓食物在入口之前更健康
文/黃旭君
都說病從口入,夏季食物容易發(fā)霉變質,是食物中毒的高發(fā)季節(jié)。所以,食物在入口之前處理是否得當,跟我們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們通常都關注“吃什么才健康”,有時候卻忘了“怎么煮更健康”,其實在食物入口之前,我們要經過挑選食材、清洗、切菜、烹調等過程,這其中每一個過程都會對食物作出改變,對健康造成影響。那么,我們該如何讓食物在入口之前更健康呢?
我們人體需要多種營養(yǎng)素,沒有任何一種單一食物能夠完全提供。食物多樣,才能做到膳食平衡。同時,多種食物可以發(fā)揮營養(yǎng)素的協(xié)同和互補作用。比如青椒炒肉,青椒中的維C有助于肉中礦物質鐵的吸收;而麻婆豆腐飯,可發(fā)揮谷類和豆制品的蛋白質互補作用。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趙泳誼表示,每天吃夠20種食物,乍一聽起來很難做到,其實有小妙招可以辦到。
例如,我們可以在主食上下功夫,早上喝杯五谷雜糧豆?jié){(包含黃豆、玉米、小米、黑米、蕎麥、燕麥、紅豆、高梁、綠豆、花生等),就可以輕松吃到大約10種食材。
再如,我們炒菜的時候可以做成大拌菜(紫甘藍、黃椒、紅椒、生菜、黑木耳、櫻桃蘿卜、番茄、胡蘿卜、芹菜),又可以輕松吃到9種食物。
此外,葷菜可以多用配菜點綴。炒肉的時候,多搭配胡蘿卜、青椒、木耳、蘑菇、芹菜等蔬菜,又能吃到5種以上的食物。
蔬菜應該一棵棵單獨清洗為佳,盡可能保持蔬菜的莖葉完整。為了去除農殘,可先用干凈涼水將蔬菜浸泡一段時間,切記揉搓蔬菜,以及用開水或熱水浸泡清洗蔬菜。不少人圖方便,會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這樣做,菜里所含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會溶到水里,造成損失。而且,蔬菜切好后再沖洗,表面的農藥殘留和泥土很容易進入斷面。
趙泳誼指出,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并盡量將水分控于后再切。同樣,蒸飯前淘米也不要反復搓洗,以防其中的B族維生素隨之大量損失。
從營養(yǎng)的角度來說,菜并不是切得越細碎越好。切得越小,其表面積越大,接觸空氣和熱鍋的可能性越大,那么營養(yǎng)素損失得也越厲害。還會有一些營養(yǎng)物質隨著蔬菜汁液而流失。
我國飲食文化豐富多樣,蒸炒燜煎炸各有特色,對于“吃貨”,似乎沒有哪一種烹調方式是標準答案。然而對健康而言,能較大限度保持食物營養(yǎng)素的烹調方式,就是最佳答案。
市面上有嫩肉粉,用來腌制肉類能讓其更加嫩滑。可是這種堿類物質會使蛋白質發(fā)生變性,不易被人體吸收,肉中大量的B族維生素也會損失殆盡。平時腌制肉類的時候,可用鹽、胡椒粉。紹酒、蛋清和淀粉將肉片抓勻,然后用適當的油溫滑熟,這樣可以很好地保住營養(yǎng),并且口感也不錯。淀粉中所含的谷胱甘肽可有效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所以勾芡也是不錯選擇。
不少人炒菜時有多放鹽或早放鹽的習慣,這樣會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過多,不僅造成營養(yǎng)素損失,而且還會讓菜肴塌蔫,影響口感。肉類放鹽太早,則會讓蛋白質過早凝固,不僅難消化,腥味還揮發(fā)不了,湯汁的鮮味也滲不進去。建議將菜做到七八成熟時再放鹽,或者出鍋前再放。
填字游戲
20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