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杜雪江 吳世平
龍開口鎮(zhèn)后山小學,離鎮(zhèn)政府50千米,是一所藏在大山皺褶里的寄宿制小學。漢、苗、彝、傈僳等民族雜居,偏遠、閉塞、落后幾乎是她的代名詞。交通不便,出行困難,學生難教。
校舍簡陋,有D級危房,功能室不全,運動場不達標,圖書匱乏,網絡不通,控輟保學難,老師待不住……雖然學校在不斷發(fā)展,但步子緩慢。是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機遇,給學校帶來了跨越式的發(fā)展?,F在的后山小學占地面積3 870平方米,學?;@球場、塑膠跑道、音樂、體育、美術教學設備完全達到標準,學校圖書室藏書4 539冊,網絡通暢。教師備課室每人一臺辦公電腦,學生計算機數達標,信息技術課正常開設。餐桌餐具統一采購,廚房用具全部實現電氣化。整個學校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校園文化氛圍濃厚,每一個角落都充分發(fā)揮著育人功能?,F在的學校除了那棵老榕樹外,都是嶄新的了。
后山小學的變化只是鶴慶許許多多山區(qū)中小學發(fā)展變化的縮影。2016年12月,鶴慶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評估認定。一位來自東北的驗收組專家在西邑小學坦言,整個東北農村都很少見到如此漂亮整潔的學校。同年,鶴慶縣還被評為5個“云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之一,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改變是鶴慶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扎扎實實抓教育,真金白銀投入的結果,是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適度超前經濟社會發(fā)展抓教育的結果。2009至2014年,鶴慶縣累計完成投資3.17億元,新建校舍29.02萬平方米,排除D級危房15萬平方米,加固改造B、C級校舍4.81萬平方米,全面消除了中小學D級危房。2015年啟動總投資2.02億元的“全面改薄”工程建設,新建校舍6.86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運動場地17.01萬平方米,添置教學儀器設備、生活設施總值2 144.83萬元,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均按Ⅰ類標準配備了小學數學科學、初中理科教學實驗儀器和音、體、美器材,按省定標準配備了圖書、計算機。項目建設過程中新征土地406畝,解決了15所學校標準化建設用地,完成了近3 000萬元的教育信息化改造建設。全縣中小學“三通兩平臺”覆蓋率達100%,基本實現城鄉(xiāng)學校校舍及設施設備無差別化。
為切實解決學校大班額現象,征地129畝、投資1.6億元,整體搬遷新建鶴慶一中初中部并更名為鶴陽初級中學;征地45畝、投資5 000萬元,新建云鶴鎮(zhèn)第二小學;征地16畝、投資2 000萬元搬遷龍開口鎮(zhèn)朵美中心小學。以上三所學校均已于2017年9月份實現招生。
2017年8月2日,家住六合鄉(xiāng)大甸村、就讀于云南民族大學的洪彥平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里對方告訴洪彥平將有一筆5 000元的生活補助。這正是鶴慶縣財政對就讀高等院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給予的每生每年5 000元的生活補助。
鶴慶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為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輟學,為了如期實現2017年脫貧摘帽的目標??h財政加大了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就讀子女的補助。學前教育階段全面免除幼兒園保教費;義務教育階段在享受“兩免一補”、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寄宿生生活補助的基礎上,給予寄宿生每生每年500元的生活補助;高中階段享受國家助學金,免除學費、住宿費,每年每生給予800元的生活補助;高等教育階段,全額辦理每生每年8 000元的助學貸款,每生每年給予5 000元的生活補助。
鶴慶縣委、縣政府還積極引導,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捐資助學。形成了“德馨桑梓·助飛鶴陽”“中船班”“珍珠班”“興杰班”“齊平助學金”等一批助學品牌項目,近五年共籌集助學金2 636.6萬元,資助學生24 737人(次),為5 232人(次)大學生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3 299.8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