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傳統(tǒng)品德教育,許多的內容難以與小學生的認知世界有效結合起來,影響了小學品德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小學品德教育質量。
小學品德生活化教學模式品德教育新課標中要求小學品德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注重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主線,在其生活實踐的基礎上構建品德,真正做到知識與品德來源于生活,又回歸到學生生活中去,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優(yōu)勢與實踐原則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認為應該把學校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只有將之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認為教育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追求學校生活的社會化,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我國小學品德課程設置時一直圍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的,通過教學活動設計,讓他們主動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成為積極健康、樂觀向上,具有良好社會品德的合格公民。因此,小學品德人才培養(yǎng)的價值取向。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生行為習慣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也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其次,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生活體驗中。例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可以設計一些課外活動,如在《我們的學?!芬徽n中,要求學生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教師即可以根據此,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感受校園文化,了解學校歷史,進而樹立集體主義精神和為學校爭光的愿望。
實踐生活化教學模式,也要遵循一些原則。首先,是生活化教學模式要促進學生道德形成與發(fā)展。傳統(tǒng)小學品德教學中,往往不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忽略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將品德教育課程開設成了故事課,依靠讀書、講故事來達到思想教育目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生活化教學模式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其次,是真實體驗原則??梢哉f生活化教學模式是體驗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也是親身體驗的過程。通過探索,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在社會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觀察視角,也就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收獲。這也是讓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重要途徑。第三,是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生活化模式。小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弱,他們的認知需要建立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這也是所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在小學品德教學中,學生肯定會自動的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經過對比和共鳴,提升道德素養(yǎng)。因此,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品德中的應用,促進了道德知識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指導。
二、小學品德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品德教育中過于重視對學生認知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社會實踐,最終導致學生對道德的認知處于表面,更不會與實際生活結合。而且品德教育的實踐性,也決定了只有實踐才能提高教學成效。所以,本文認為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要注重學生課前的生活積累;課中充分激發(fā)學生體驗;課后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踐。
課前精心準備,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小學品德教育中的課前準備,并不是要求教師去備課;而是要求教師在專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例如《我們的學?!芬徽n中,教師要在課前實地考察學校的變化,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所表現出的行為習慣等,為課堂教學取好素材。這樣學生在課上才能有更加真實的感觸,從而提高參與品德教育的積極性。
課中教學聯(lián)系生活。小學品德與其他學科的本質區(qū)別,就在于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學科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其他情感;品德教育則更加注重思想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多多采用啟發(fā)誘導、引用事例、體驗生活等方式,創(chuàng)設開放性課堂,將小學品德課堂變成生動活波的生活課和體驗課。通過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景,感受“真實情景”中的行為和蘊含的道德,有效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后實踐,指導學生行為。小學品德課程為學生日常行為、社會生活規(guī)范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只有將之落實到生活實踐中,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結合課堂知識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例如在小學品德課學習了講究衛(wèi)生、關心集體等知識點后,可以在學校中組織清理角落衛(wèi)生、擦玻璃、打掃辦公室等活動。也可以與家長聯(lián)合進行一些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活動,有效避免品德教育的形式化,真正將知識應用到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杲秀琴.小學品德課生活化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6,(26):80-81.
[2]熊秀蘭.論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5,(03):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