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
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亂地區(qū),在疾病肆虐的萬里之外,有這樣一支隊伍,用實際行動守望和平。他們就是中國“藍盔”。
應聯合國秘書長請求,中國自1990年開始,每年向聯合國派遣軍事觀察員執(zhí)行維和任務。他們用生命和熱血向世界宣示了中國的和平承諾。
為世界和平出征的中國藍盔
馮小強是中國駐利比里亞維和部隊的某工兵團參謀,自他第一次踏上利比里亞的土地至今日,對他而言,當時親眼目睹的利比里亞治安混亂、游行抗議貧乏、人民饑餓羸弱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爱敃r我內心升起一股使命感,我想我一定要實實在在多為他們做點事。”
2003年8月1日,聯合國決議授權在利比里亞建立維和部隊。8月18日,利比里亞各方簽署《全面和平協定》,9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509號決議,成立聯合國利比里亞特派團,正式開始推進維和行動。
而在維和初期,利比里亞更是充滿了各種兇險和挑戰(zhàn)。早期赴利維和的官兵回憶,長達14年的內戰(zhàn)摧毀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其支離破碎的程度令人震驚。首都蒙羅維亞,戰(zhàn)爭的痕跡隨處可見,電線桿彈孔密布,廣告牌被打成了篩子,隨處可見被洗劫一空的房屋和被炸毀的車輛。
2006年9月14日晚7時許,利比里亞一黨派的車隊在邦加將人撞死后逃逸,引發(fā)了當地的騷亂。一些武裝分子趁火打劫,在公路上肆意破壞,砸搶過往車輛和行人。當時,我運油車正在這個路段行進。中隊長馬鳳鳴指揮車隊立即原地掉頭,迅速撤回到當地孟加拉步兵營地,確保了人車安全。
類似的情況馮小強也經歷過多次。據他回憶,民眾游行、砸車、燒輪胎,這些情況在利比里亞時有發(fā)生。
政局的動蕩是造成利比里亞貧困易亂的重要原因。20世紀80年代末,利比里亞爆發(fā)內戰(zhàn),戰(zhàn)火一直持續(xù)到新世紀。國家的基礎設施摧毀殆盡,經濟文化交流非常困難。修路,成為援建任務的重中之重。
2010年6月17日,中國工兵分隊接受聯利團緊急任務,需要在兩個月內完成綏德魯市至科維鎮(zhèn)全長26公里的道路修筑任務,其中絕大部分是在熱帶雨林中修筑。內戰(zhàn)中,利比里亞基礎設施損毀殆盡,幾乎所有公路都成了紅土路,旱季塵土蔽日,雨季泥水橫流。路上一個不起眼的小水洼,連續(xù)十幾天暴雨沖刷下來,就能變成能讓卡車拋錨的大坑。工兵分隊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如期完成了任務。
據統(tǒng)計,赴利維和13年間,中國工兵分隊共勘察修復道路7500公里,架設維修橋梁69座;運輸分隊累計行程1300萬公里,多次化解武裝分子哄搶物資、持槍威脅等險境,運送各類物資93萬噸;醫(yī)療分隊接收診治患者5萬余例?;叵脒^去的維和經歷,馮小強感慨:“中國軍人在利的地位很高,是大家扎扎實實干出來的?!?/p>
穿越炮火頂起生命希望
戰(zhàn)爭不僅讓利比里亞千瘡百孔,更摧毀了這個國家的衛(wèi)生系統(tǒng)。瘧疾、登革熱、埃博拉,這些耳熟能詳的惡癥頑疾,是維和官兵習以為常的對手。
2014年春,利比里亞爆發(fā)了嚴重的埃博拉疫情,數千人喪身惡疾。有些國家維和部隊暫停了輪換,甚至選擇撤離,而中國赴利醫(yī)療隊堅守崗位,幫助利比里亞有效控制了疫情泛濫。據參與救援工作的戰(zhàn)士回憶,埃博拉疫情期間特別難熬。白天氣溫30多攝氏度,要穿著全封閉的防護服執(zhí)行任務,每次執(zhí)行任務后都要隔離觀察,形勢非常嚴峻。“長衣長褲口罩眼鏡,加上兩層厚厚的橡膠手套,汗水每天硬生生濕透迷彩服,灌進厚重的作戰(zhàn)靴?!?/p>
那段時間,中國士兵常常在路邊看到因病暴斃的人,非常悲慘。駐首都蒙羅維亞的營區(qū)與利比里亞最先發(fā)現埃博拉患者的農貿集市只有幾百米距離,中國軍人不僅天天穿梭在重疫區(qū),還擔負著埋葬埃博拉患者遺體的任務。
原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護士長陳海花接診了第一例傳染病患者。憑借過硬的醫(yī)療技術,她順利完成治療后,處理好被污染的床單被子,防止了病菌的進一步傳播。
穿越疾病與硝煙,中國不僅為利比里亞捐助大批醫(yī)療物資、援建埃博拉診療中心,還派出了多批抗埃醫(yī)療隊,飛赴利比里亞抗擊疫情。2014年11月下旬,援利埃博拉診療中心在我工兵分隊的努力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修建完畢,并為感染埃博拉患者提供了100多個有良好隔離措施的床位。
維和期間,中國二級醫(yī)院接到緊急求助電話,當地有一名大出血患者,生命垂危。危急情況下,維和戰(zhàn)士們不顧可能存在的危險,紛紛主動要求獻血。經測驗,只有4名戰(zhàn)士血型相符,他們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把帶著體溫的鮮血注入到這個素不相識的病人體內,挽救了一條生命。
奮戰(zhàn)在利比里亞的官兵,為利比里亞人民撐起一片天空。醫(yī)療隊抽調骨干,在完成救助任務的情況下,與國外分遣隊醫(yī)療機構溝通協調,建立了疫情通報和專業(yè)培訓制度;運輸分隊在戰(zhàn)亂和疫情環(huán)境下全天候保障一支1.6萬人的維和部隊,面對超負荷工作量毫無怨言,認真完成工作。
維和部隊的工作獲得了利比里亞總統(tǒng)約翰遜·瑟利夫的點贊。他在發(fā)言中說,感激中國政府和人民為抗擊埃博拉所給予的無私的重要援助。面對埃博拉疫情給利比里亞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進程帶來重大負面影響,中國及時提供了多批援助,是世界上第一個派出專機向利運送援助物資的國家,引領了國際社會援助行動,為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絕不放棄為祖國和軍隊去戰(zhàn)斗的機會”
在服役的陸軍第十六集團軍某工兵團,申亮亮是公認的一專多能骨干。入伍11年7換戰(zhàn)位,每個戰(zhàn)位,他都有不俗表現。和他同年入伍的上士張洋說,剛入伍沒多長時間,申亮亮就創(chuàng)下了一天體能訓練跑40多公里的連隊紀錄。
入伍第二年的盛夏,申亮亮所在連隊要參加集團軍武裝5公里越野比武。比武前一天,一名老兵突然發(fā)燒不能參加比賽。連長正為難時,剛從醫(yī)院檢查回來的申亮亮毛遂自薦。為了能入選,他還特意原地跳了幾下。負重跑了不到一半路程,時任班長吳斌就看到申亮亮一邊跑一邊咬著牙,雙手還扶著腰?!袄哿司托粫?,別把身體弄垮了?!眳潜笳f?!拔也荒芡虾笸龋欢ǖ脠猿值降?。”申亮亮回答。最終,連隊得了第一名??梢坏浇K點,申亮亮就一頭栽倒在地。救護車上,吳斌幫申亮亮卸下身上的裝備時,在他口袋里發(fā)現了一張已被汗水浸透的診斷書,上面寫著“腰椎間盤突出,建議住院”。endprint
2013年,晉升為上士的他,被任命為車場站長。在車場工作的3年,57臺各型裝備和車輛性能、參數、狀態(tài)甚至行駛公里數和常見故障點,申亮亮都“一口清”。得知部隊有維和任務,申亮亮連續(xù)3年向組織遞交志愿參加維和請戰(zhàn)書,他說:“絕不放棄為祖國和軍隊去戰(zhàn)斗的機會。”
2016年5月18日,申亮亮和另外194名戰(zhàn)友作為第一梯隊官兵,從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出發(fā),踏上了馬里維和之路。
馬里維和任務區(qū)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認定的最危險任務區(qū)。那里恐怖襲擊頻發(fā),高溫多雨,傳染病肆虐。申亮亮所在的工兵團連隊好友周厚村,參加過2013年十六集團軍第一次赴馬里的維和任務。他說,去之前每個人都要打十多種疫苗。在馬里維和的戰(zhàn)士們,一般每天5點多起床。每個小分隊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務:搭建板房、排污水或是清理生活垃圾等。每天,都有戰(zhàn)士輪流在營區(qū)大門口站崗放哨?!皪徤谑亲钗kU的,常有襲擊者或游行示威者,他們有時直接沖入營門,”周厚村介紹。所以不管天氣多熱,哨兵都要穿好戰(zhàn)靴和防彈衣,戴上鋼盔。
這些危險因素,申亮亮早就清楚?!罢嬲肴ゾS和的人,任何困難都影響不了我們的決心,”周厚村十分肯定。和申亮亮同年入伍的王忠?guī)r,也報名參加了同批維和官兵的選拔,但因成績靠后,沒能選上?!安蝗ゾS和,感覺軍旅生涯總是有點遺憾?!鄙炅亮猎踔?guī)r說。兩人報名的時候約定,不論誰去,都代表著對方。出發(fā)前,王忠?guī)r囑咐申亮亮,回國時給他帶一瓶馬里的沙子,也算是圓他的維和之夢。
在法語區(qū)馬里,申亮亮把微信名字改成了“Nations Unies”,法語“聯合國”之意。微信朋友圈簽名改成了“勇敢、勇敢”。
抵達馬里當晚,申亮亮給家里打電話報平安。幾天后,還給家人發(fā)去視頻,“爸媽,你們看看我生活的地方,住得還行,吃得也好,大家對我很照顧,你們就放心吧。”
維和生活忙碌又枯燥。11天里,申亮亮執(zhí)行過站崗執(zhí)勤、修繕營區(qū)和服務當地民眾等任務。姐姐申海霞看到弟弟在微信朋友圈曬執(zhí)勤照時,留言提醒他:“別啥事都憨憨地往前沖,一定要注意安全?!薄拔倚睦镉袛?。”申亮亮回復說,“別給咱媽說,聽到沒?”
在馬里,申亮亮和家人最后一次視頻聊天時,一直反復叮囑姐姐照顧好爸媽,過幾天他會繼續(xù)給家里寄錢,等他回去給小外甥買好吃的和好玩的。
誰也無法預料,這些話竟成了申亮亮的遺言。
西非馬里,當地時間2016年5月31日,一輛載有500多公斤炸藥的汽車,駛入申亮亮所在維和部隊的營區(qū)。當時,正負責營區(qū)2號崗哨警戒執(zhí)勤任務的申亮亮立即發(fā)出預警信號,引導后方部隊隱蔽。
在汽車側翻時,他本可以選擇撤離現場,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因為他的及時處置,500多公斤的炸藥襲擊,只一人犧牲,“這在聯合國維和歷史上,也不多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有關人員如此評價。
只是,這一人的犧牲把一位農村母親的世界炸得粉碎。悲傷得無法站立,申亮亮的母親楊秋花坐著輪椅到機場迎接兒子的遺體回國。追悼會上,哭成淚人的楊秋花在多人攙扶下走到兒子的靈柩前,擺上一支白花,用河南鄉(xiāng)音大聲而顫抖地說:“我的兒子,你為國爭光了,我謝謝你!”
動蕩下他們是和平的堅守
從1990年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中國軍隊累計派出維和官兵3.1萬余人,先后有十多名官兵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
在南蘇丹,中國維和士兵駐守的難民營外,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的激戰(zhàn)不斷,重機槍、迫擊炮、火箭筒、裝甲車、坦克、武裝直升機等重火力一起上陣?!拔覀儎傄惶ь^,便看到炮彈在6號哨位旁邊的土坡爆炸,激起非常高的煙塵。很多子彈往難民營這邊打,我們前方兩三米處的石頭被打得到處亂飛?!卑嚅L李東回憶說。但中國維和士兵們堅守了數十個小時的防線巋然不動。
在利比里亞,中國維和醫(yī)療分隊真切地感受到疫病的威脅,那里有埃博拉、瘧疾、黃熱病、登革熱、拉沙熱等20多種熱帶傳染病。其中,埃博拉可導致內出血和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達50%至90%?!昂芏嗷颊叨加懈邿岚Y狀,而埃博拉的典型癥狀就是高熱。我們的二級醫(yī)院條件有限,無法檢測患者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所以每次接診病人,就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時刻面臨著‘非洲死神的威脅?!贬t(yī)療助理員楊濤說。
在黎巴嫩,中國赴黎維和部隊掃雷連戰(zhàn)士每天跪在地上作業(yè)10多個小時,用小鏟和毛刷像考古般在地上搜排。這片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之間的臨時邊界線“藍線”地區(qū)埋有數以十萬計的各種地雷,被視作“死亡地帶”。最終,經過近4個月艱苦作業(yè),中國士兵成功開辟出一條長200多米、寬3米的安全通道。
在馬里,中國維和士兵所在的昂松戈營區(qū)是馬里穩(wěn)定團東戰(zhàn)區(qū)最危險的任務區(qū)。1年多時間內發(fā)生33起暴恐襲擊,造成29人死亡。“我們始終感到戰(zhàn)爭就在身邊,不敢有半點懈怠?!敝袊け智碴犠鲬?zhàn)副分隊長尹永一說。就在這種惡劣的安全條件下,分遣隊復位并重建板房超額完成任務55.6%,加固板房超額完成任務18.3%,拆解、整理徹底損壞板房超額完成任務33.3%。
在剛果(金),中國維和醫(yī)療隊婦產科醫(yī)生趙玲和翻譯惠盼得知布卡武市郊一個村莊30多名婦女被暴徒凌辱后,冒著危險,深入山區(qū)實施救援行動。調查工作結束時,一名叫賽莉夫的受害婦女專門找到趙玲醫(yī)生,她說,她懷孕7個月了,被暴徒侮辱,1歲多的兒子也被打死,本來已經對生活絕望,通過治療得知肚子里的孩子還活著,讓她又看到了希望?!胺浅8兄x中國軍人給我的幫助。孩子出生后,我一定會告訴他,他還有個‘中國媽媽”。
在每一個聯合國維和任務區(qū),中國“藍盔”部隊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更是友誼和文明的傳播者。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范,展示出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拉德蘇說,近年來,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重要貢獻者。
一名維和戰(zhàn)士在出國前的志愿書上曾這樣寫道:“只要能為世界和平做出一點中國軍人的貢獻,就是再苦再累,哪怕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造就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爛的維和力量,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些中國藍盔在海外面對著惡劣的生存條件以及疾病、暴亂、戰(zhàn)火等所有身在和平年代的同齡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而更多年輕的中國藍盔迎向艱險,且行且歌,他們用勇敢、愛心和堅守,付出汗水、鮮血甚至生命,向全世界詮釋著新時代的中國軍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