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陳竹 編輯 | 任紅
涼爽的城,饞人的小吃
◎ 文 | 陳竹 編輯 | 任紅
金黃色的樹葉將貴陽街頭點綴得格外美麗。2016年12月6日。 攝影/秦剛/東方IC
人人都可以找到的網(wǎng)絡(luò)資料,從來都濃墨重彩地描寫千百年來開疆?dāng)U土征伐的歷史,又用足夠的篇幅描摹一地一城的美不勝收。這些資料,很詳細(xì),沒溫度??催^,忘得快。
而來貴陽這種地方,更看重的是體驗。你只有進(jìn)入后,感受了,才能在細(xì)微處發(fā)現(xiàn)不同,增加樸素的生活之美。人的生活史,有血有肉的感受都是體驗來的。
貴陽城市不大,盆地嘛,據(jù)說人口密度之高堪比香港。馬路不寬,車多;小街小巷很窄,人多。近年來,新增“堵城”之說,城市間的排名總是靠前。但是來貴陽旅游的人數(shù)直線上升,隨便一個三天假,就是近百億的旅游收入進(jìn)賬。
來貴陽體驗,一是氣候,二是美食。
先拉一面大旗來舞,巴金先生的《貴陽短簡》?!拔疫€記得你對我說過你討厭貴陽的天。你似乎十分相信那句老話:‘天無三日晴?!乾F(xiàn)在我告訴你,我在這里接連看見幾個美麗的晴天。頭上沒有一片云,天空是淡青色的。陽光給樹葉薄薄敷上一層金粉。大群蒼鷹展開兩翅在空中自由的翻騰,麻雀在屋檐上愉快的講話。一陣微風(fēng)吹到臉上,就像一只熟習(xí)的手在輕輕撫摸。桃花盛開,楊柳也在河畔發(fā)芽。我呼吸著春天的空氣。”
巴金先生的《貴陽短簡》,寫于1944年5月初,收錄《巴金文集》第8卷。那年,巴金與蕭珊來到花溪,在“東舍”舉行了婚禮,度過了新婚蜜月。巴金與夫人蕭珊在這如詩如畫的地方,小憩三日后離去。
引經(jīng)據(jù)典地說了這么一堆,其實是想說貴陽的天氣好,而且好的歷史長,有名人記載,千年可查。
陽光下的南明河,楊柳拂岸,春意盎然。2017年1月29日。 攝影/彭年/東方IC
在夏天里,特別是熱浪中,說貴陽,應(yīng)該算是一個愉悅的話題。“爽爽的貴陽,避暑的天堂”,這既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個事實。
差不多十年前,貴陽到火爐城市去推薦旅游,策劃團(tuán)隊提出“賣涼爽”。大多數(shù)人不以為然,“涼爽有什么好賣的?”的確,貴陽人就在冬暖夏涼中,雖說冬暖差點意思,但夏涼是絕對的。這有啥稀奇,天天過的涼快日子,還值得到外頭去說?
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找到了營銷的痛點。涼爽果然大火。連年入夏之后,全國各地的游客到達(dá)貴陽以后最大的感受,大多是“涼爽”二字。貴陽用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讓四方來賓感受到了清涼。
這里需要植入一段權(quán)威表述:2007年,中國氣象學(xué)會經(jīng)過論證,認(rèn)為貴陽夏季具有溫度適宜、濕度適中、風(fēng)速有力、紫外線輻射低、空氣清潔、水質(zhì)優(yōu)良、海拔適宜、低能耗等氣候優(yōu)勢,授予貴陽“中國避暑之都”稱號。
貴陽歷年來的氣象統(tǒng)計顯示:貴陽市中心城區(qū)最熱月7月的平均溫度為23.9℃,清晨空氣清新宜人。而且,貴陽的降水70%集中在夜間,既不影響白天出行,對天空又有清洗作用。這大概就是所謂天遂人愿吧。
貴陽人愛說老天爺是公平的,讓我們排在全國富裕之末,卻給我們最好的天氣?!岸臎觥保窃鯓拥脑旎删土速F陽和上天的和諧。
所以坊間有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shù)貴陽”。更多的人不說順口溜,說大白話:貴陽,大空調(diào)。在貴陽的花溪,一個風(fēng)景如畫的地方,一到夏天,會來好多外地人,哪里的都有,近鄰重慶的最多,憑著手中的房卡、車卡、飯卡,在這里舒舒服服地過一個夏天。而貴陽人在三伏天基本不往外地走,哪里都熱。在電視上看到這里38度那里40度,總是萬分同情:天,熱死人啰。
貴陽的一些樓盤開售,買房者中的外地口音也是此起彼伏的。有人把在貴陽買房避暑和在海南買房過冬相提并論。
在氣候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的時候,貴陽的美食也已經(jīng)成了好多人心頭的忘不了。
網(wǎng)上搜索到的網(wǎng)友評價這樣說:“想要活得精致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笑不露齒,比如穿得要精心,再比如吃飯的時候規(guī)矩一籮筐??墒侨绻胍畹米栽?,活得舒服,只要去吃一頓貴州菜,再打個飽嗝,生活就美好到了骨子里。”評論者是在去了北京著名的“三個貴州人”餐廳就餐后寫的。
令貴州人驕傲的是,近年來,貴州菜(黔菜)帶著貴州的山風(fēng)野趣,初出茅廬,就在高手如林的大都市中脫穎而出,征服了眾多食客、吃貨。
原來有個詞叫“先發(fā)制人”,現(xiàn)在有個詞叫“后發(fā)趕超”,用來講黔菜的出現(xiàn)似乎也恰當(dāng)。在大山的屏障下,自由生長,靜靜成熟。它為天下知曉的步伐雖然遲緩,卻未必不是好事。高山深谷一方面阻隔著它走向外界的腳步,另一方面又保護(hù)它的自然純凈。那些來自山野的食材,帶著少數(shù)民族風(fēng)土人情的特色,在今天這個綠色環(huán)保成為時尚、原生態(tài)文化倍受追捧的時代,注定成為人們的新寵。
吃喝實在是一件很沒有原則的事。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都是極其私人的,情緒化的。所謂“食無定味,適口者珍”。
高大上的茅臺酒在貴州,蜚聲海內(nèi)外的老干媽辣醬在貴州,好吃叫人停不下的辣子雞在貴州,在全國餐飲界呈席卷之勢的酸湯魚也在貴州。以辣為主,酸味并行,黔菜辣辣得香,黔菜酸酸得爽。
但是我和外來的朋友們最喜歡的是那些數(shù)不勝數(shù)的小吃。貴陽的小吃,對于當(dāng)?shù)厝硕裕且环N踏實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簡單而美味,讓人深深依戀。推開小餐廳的門,就是家的味道。
翠微園。2010年9月3日。 攝影/吳東俊/CFP
比如“絲娃娃”,貴陽街頭最常見的小吃,其形頗似初生嬰兒被裹在“襁褓”中,因而得名。用小面皮包裹豆芽、蘿卜絲、海帶絲等,澆上醬油、香醋、辣椒等調(diào)料,酸辣可口。省府路上有家黃姓“絲娃娃”店,藏在民居里,絲娃娃的味道極好,炒粉炒飯的味道一流,總是人多而且總是熟客多。推門進(jìn)去,老板招呼:來了,隨便坐,要等哈。另一家名氣大的是楊姨媽,她的絲娃娃從三張桌子到全城多家連鎖,據(jù)說還蓋了高樓,算是勤勞致富的一個注腳。
貴陽的青巖古鎮(zhèn),被稱為玫瑰味道的古鎮(zhèn)。沿著石板路走過去,都是各種小吃的店面。玫瑰糖的冰粉,入口即化,清涼心脾;玫瑰糖的高粑稀飯,大茶壺的滾開水,一沖香氣四溢。而黃老伯的玫瑰糖讓人念念不忘。別人都頂著他老人家三百年的家傳手藝,在街上大張旗幟。他卻躲在自己的墻邊窩居,慢悠悠地發(fā)麥芽炒糖漿。生熟客人擠了一屋,他仍不慌不忙地裝箱算賬。問他,大街上的那些是真是假。他說,都是親戚,隨他們了。不急不火,不爭不搶,像六百年古鎮(zhèn)的人。常常是這樣,一包裹著芝麻引子的麥芽糖片拿在手,古鎮(zhèn)還沒逛完,糖就吃完了。
貴陽小吃 攝影/東方IC
晨曦中,貴陽南明河畔超級樓盤未來方舟。2016年10月27日。 攝影/呈文/ CFP
雷家豆腐圓子,是貴陽聞名遐邇的小吃,一百年的歷史了,至今還在書寫品牌傳奇。同樣是豆腐,另一個貴陽名小吃叫做“戀愛豆腐果”?!皯賽鄱垢笨谖稛崂倍掷寺?,烤豆腐的攤攤前是否都是戀愛之人,這個還真沒調(diào)查過。還有碗耳糕,還有腸旺面,還有黃家糯米飯……花溪牛肉粉早已沖出貴陽,走向全國,其湯味醇厚,辣燙鮮香的特點征服了無數(shù)人。
貴陽陜西路的夜市,是小吃一條街。以前是合群路,因為市政建設(shè)的緣故,搬遷到了陜西路。貴陽人請外地朋友吃飯,常常是剛放下筷子,熱情的主人家就會邀請:走走走,去吃點宵夜。食物堵到胃脹的人,其實看重的是宵夜的氛圍。本地人外地人常常要到這里來飽眼福飽口福,把活色生香的貴陽小吃,連同貴陽夜生活,一口氣都吃進(jìn)肚子里。貴陽飲食最活潑家常的是小吃,街頭小吃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街頭的小吃不斷地在進(jìn)化,味道越來越好。在貴陽覓食,如果不嘗嘗街頭小吃,你可能真的就沒有來過貴陽。
而小吃的最動人之處不僅是滋味,更是那種對階層特征和貧富差距一筆抹去的氣度。它們就是那么便宜,便宜到任何人都可以開懷享受,它們就是那么好吃,好吃到再有錢的富人也無力抗拒,豪車停在一邊,一樣坐在歪歪扭扭的板凳上。這是吃的魅力,更是生活貼心的快樂。這種快樂,你在貴州的每一個地區(qū)每一座城鎮(zhèn)每一條街巷都能看到。篤定而安逸,自在愜意,生活美好到骨子里了。
南明河風(fēng)光。2014年10月8日。 攝影/趙欣/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