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冬 張會珍 胡小亮 王 輝 左希宏
(濟南醫(yī)院心內(nèi)科,山東 濟南 250013)
老年隱蔽性高血壓與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晝夜節(jié)律特點
肖 冬 張會珍1胡小亮2王 輝 左希宏1
(濟南醫(yī)院心內(nèi)科,山東 濟南 250013)
目的探討老年隱蔽性高血壓與白大衣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變異特點。方法選取老年543例,根據(jù)門診的血壓測量結(jié)果以及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資料,分為持續(xù)高血壓組(SH組,156例)、隱蔽性高血壓組(MH組,98例),白大衣高血壓組(WCH組,89例)和理想血壓組(NH組,200例)。結(jié)果MH組、SH組血壓變異性較NH組、WCH組顯著(P<0.01);而WCH組與NH組之間,SH組與MH組之間血壓變異性無明顯差異(P>0.05)。結(jié)論MH患者較WCH組血壓變異顯著,這可能是這類患者比WCH患者靶器官損害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隱蔽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血壓變異
研究發(fā)現(xiàn),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壞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呈正相關(guān),尤其是老年人群〔1,2〕。白大衣高血壓(WCH)也稱“門診高血壓”,是指患者在診室內(nèi)測量的血壓升高,而在診室外測得的血壓正常〔3〕。而隱蔽性高血壓(MH)則與WCH相反,是指診室內(nèi)測量的血壓在正常范圍內(nèi),而通過家庭自測血壓或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卻升高〔4〕。目前關(guān)于MH及WCH血壓變異性的關(guān)系鮮有報道,本研究探討老年MH與WCH患者的血壓晝夜變異特點。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在院查體的老年人543例,男340例,女203例,年齡60~72〔平均(66.3±3.1)〕歲。根據(jù)患者血壓特點將受試者分為持續(xù)高血壓組(SH組,143例)、MH組(98例)、WCH組(89例)和理想血壓組(NH組,200例)。入選者均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和排除標準:所有入選者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為: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MH:診室測量的血壓<140/90 mmHg,而動態(tài)血壓測量(ABPM)的白天平均值為>135 mmHg/85 mmHg;WCH:與MH相反。排除標準:糖尿病、腦卒中、繼發(fā)性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未控制的心力衰竭以及精神異常不能配合者。
1.2收集資料 主要包括體重、高血壓史、吸煙史、飲酒史、家族史等;血壓測定:囑受試者取坐位,待其身體充分的放松,靜息5~10 min后,再由專業(yè)人員測量右上臂的血壓3次,注意每次間隔2 min。非同日測量三次共9次所得的平均值定為患者的血壓值。
1.3動態(tài)血壓測量 采用美國Spacelabs 90217動態(tài)血壓儀行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監(jiān)測時間從06∶00~07∶30至次日06∶00~07∶30,袖帶綁于左上臂,采用自動充氣的方法,設(shè)置白天(6∶00~22∶00),夜間(22∶00~次日6∶00)均每30 min測壓1次。連續(xù)記錄24 h,有效測量次數(shù)>90%為有效監(jiān)測,記錄期間囑可以正?;顒?。觀察指標:晝間、夜間、24 h平均PP(dSBP、nSBP、24 h SBP),晝間、夜間、24 h平均DBP(dDBP、nDBP、24 h DBP),晝間、夜間、24 h平均DBP(dPP、nPP、24 h PP);血壓變異性參數(shù):晝間、夜間、24 h血壓標準差(SD)及變異率(CV)。
1.4實驗室檢查 所有受試者均抽取空腹肘靜脈血5 ml,應(yīng)用我院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儀分別檢測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各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各組年齡、性別、HDL-C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MH組、WCH組、SH組吸煙、飲酒、SBP、DBP、FBG與NH組差異顯著(P<0.05,P<0.01),且WCH組、SH組TG、TC也較NH組差異顯著(P<0.05,P<0.01);WCH組、SH組SBP、DBP較MH組差異顯著(P<0.05,P<0.01),見表1。
2.2各組動態(tài)血壓參數(shù)比較 MH組、SH組動態(tài)血壓參數(shù)較NH組、WCH組差異顯著(P<0.05);而WCH組與NH組,SH組和MH組動態(tài)血壓參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各組血壓變異性比較 MH組、SH組血壓變異性較NH組、WCH組差異顯著(P<0.01);而WCH組與NH組之間,SH組與MH組之間血壓變異性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1 各組一般資料臨床資料比較
與NH組比較:1)P<0.01,2)P<0.05;與MH組比較:3)P<0.05
表2 各組動態(tài)血壓參數(shù)比較
與NH組比較:1)P<0.01;與MH組比較:2)P<0.05
表3 各組血壓變異性比較
與NH組比較:1)P<0.01;與MH組比較:2)P<0.01
近年來逐漸被大家發(fā)現(xiàn),盡管部分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藥物,雖然偶測血壓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是其靶器官的損害仍然較重。正常人血壓呈現(xiàn)明顯的晝高夜低的節(jié)律表現(xiàn),稱之為“杓形血壓”。血壓的晝夜節(jié)律能使我們適應(yīng)機體的活動,對心、腦血管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有重要的保護意義〔5〕。隨著高血壓病程的延長和患者年齡的增加,病理性的血壓變異發(fā)生率呈現(xiàn)明顯增加的趨勢,血壓變異性已經(jīng)作為全因死亡的獨立的預(yù)測指標,成為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的新靶點,血壓變異性越大,其心臟和大動脈損害越明顯〔6~8〕。血壓變異性的增加可能與患者左心室的重構(gòu),左心室的灌注減低及腎臟血流灌注的減少密切相關(guān),而動脈硬化和血管內(nèi)皮損傷是其主要影響因素〔9,1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的血壓升高容易造成患者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的損害,推測MH同樣會造成患者靶器官損壞,對于老年人、高風險人群應(yīng)及時的進行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MH的存在,及早地進行藥物干預(yù),改善患者的預(yù)后,而對于WCH患者,由于其24 hABPM均處于正常水平,其血壓變異性與NH組相比也無明顯異常,故其對大血管、心、腦、腎的損害作用相對較少,可能不用過早的藥物處理,但由于有的WCH患者已經(jīng)存在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煙等危險因素,也具有發(fā)展成SH的風險,因此,對于WCH患者及早地進行危險因素的干預(yù)也是非常必要的。
綜上所述,由于血壓變異性與患者靶器官損害存在明顯的相關(guān)性,MH患者較WCH組血壓變異性較為顯著,這可能也是這類患者比WCH患者靶器官損害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1胡小亮,王夢洪,鄭澤琪,等.老年隱蔽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2):1288-90.
2胡小亮,路方紅,劉振東,等.隱蔽性高血壓患者中心動脈壓及增強指數(shù)與動脈彈性的相關(guān)性〔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1050-4.
3王 偉,丁林鋒.白大衣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對靶器官損害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4;19(2):95-7.
4吳曉華,陽義霞.持續(xù)性、隱蔽性和白大衣3種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分析〔J〕.心血管康復(fù)醫(yī)學雜志,2014;23(4):411-4.
5王會明,張愛元.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變異性與心臟重構(gòu)的相關(guān)性〔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5):486-7.
6Kumarasamy S,Gopalakrishnan K,Kim DH,etal.Dysglycemia induces abnormal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J〕.Cardiovasc Diabetol,2011;22:104-14.
7郭慈興,郭 蔚,劉永明,等.血壓變異性在高血壓病防治中的臨床意義〔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3;34(3):64-6.
8Veerabhadrappa P,Diaz KM,Feairheller DL,etal.Enhance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a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group of African Americans:FIT4 Life Study〔J〕.J Am Soc Hypertens,2010;(4):187-95.
9劉 丹,陳藝莉,黃慧玲.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及血壓晨峰的相關(guān)因素〔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3;21(4):335-9.
10Alpérovitch A,Blachier M,Soumaré A,etal.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an elderly cohort,the Three-City Study〔J〕.Alzheimers Dement,2013;13:2474-6.
〔2016-08-25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張會珍(1979-),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臟的能量代謝研究。
肖 冬(1978-),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高血壓及相關(guān)疾病研究。
R544.1
A
1005-9202(2017)17-4238-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33
1 濟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 2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