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章梅
摘 要:為促進松溪縣產業(yè)做大做強,提高農作物耕作生產效率和產量,降低勞動強度,建立多功能起壟機使用技術培訓網點,建立核心示范基地。該機具的使用可有效地解放生產力,促進科技的進步。
關鍵詞:松溪縣;起壟機;機具;推廣
中圖分類號:S776.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6-0150-02
1 多功能起壟機推廣使用的背景和意義
福建永順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22日,注冊資金2060萬元,是一家通過GB/T19001-2008/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集農(煙)業(yè)機械研發(fā)、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和省級知識產權優(yōu)勢企業(yè)。公司占地面積近50畝,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公司有科技研發(fā)中心和專業(yè)研發(fā)團隊,且研發(fā)團隊被評為“海西綠色腹地產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從2006年起連續(xù)7年被松溪縣政府評為“納稅大戶”光榮稱號,“永動”商標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
多功能起壟耕作機械是根據(jù)煙葉、毛芋及其他經濟作物種植的要求而設計,松溪縣是個典型的農業(yè)縣,人均經濟作物面積達2畝,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農業(yè)機械化程度比較低,農民勞動強度大,嚴重制約了經濟作物的繼續(xù)發(fā)展。同時許多青壯年外出打工,使農村勞動力更顯稀缺。因此,推廣農業(yè)機械,提高勞動力效率,成為我縣農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當前,市場上的起壟機只能簡單地完成起壟、開溝、覆壟等作業(yè),本產品推廣的是永順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多功能起壟機是在普通起壟機的基礎上,改進技術的專利產品,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tǒng)產品的問題,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多功能起壟機屬于農業(yè)新機具,在機械流程上有新的工藝但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時與植物栽培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農作物減產,需要研究和總結出一套相適應的農業(yè)技術配套措施。如該機在施肥過程中,若不按作物生長需求施肥,會造成肥料浪費或供肥不足;整畦過程若不能殺滅土壤中的病蟲雜草,造成病蟲雜草為害。所以,從技術角度來說,研究和總結出一套與之配套的農業(yè)技術措施,是推廣起壟機的必要和必須的基礎。鑒此,本項目的實施,不僅能提高勞動效率,還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對于加快推廣多功能起壟機有著重大意義。
2 多功能起壟機的應用推廣促進了農業(yè)科技的進步
多功能起壟機的應用推廣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解放了生產力,極大地提高農業(yè)生產率,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降低農民勞動強度,提高種植質量和效益。產品有效促進耕作機械化的發(fā)展,提高農業(yè)機械化作業(yè)水平。一般情況下起壟機作業(yè)效率與多功能起壟機效率大致相等。8小時每天作業(yè)10畝,人工施肥每天2畝,復壟0.5畝、鋪膜1畝,那么多功能起壟機每天的作業(yè)效率相當于一臺起壟機另加上35個人工的作業(yè)效率。結果顯示:每畝可以節(jié)約3.5個工,每天人工費按100元計算,每畝可節(jié)約人工費350元。
3 建立核心示范基地
(1)建立“多功能起壟機”推廣與應用示范基地。全縣在煙草、玉米、甘蔗、蔬菜等作物各建立50畝示范基地。示范片的主要功能是:研究總結在“多功能起壟機”使用規(guī)范和與之配套的農業(yè)種植技術、施肥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對多功能起壟機的中耕管理行為可能帶來的種植風險進行研究,以期達到既可提高農作物中耕管理效率,又確保各種農作物的穩(wěn)產、增產。在此基礎上研究總結“多功能起壟機”使用和農技的結合,制作農技栽培規(guī)范和機具操作規(guī)程。編寫“多功能起壟機”在使用中機具和農技相結合的栽培技術規(guī)范和機具操作規(guī)程。
(2)建立“多功能起壟機”使用技術培訓網點和營銷網絡,搭建示范推廣平臺。培訓經銷商和農技人員,由他們負責“多功能起壟機”應用推廣工作,并負責當?shù)氐募夹g指導工作。
(3)研究總結“多功能起壟機”在農作物中耕管理的使用、維修技術與管理規(guī)范,注重機器的使用、維修、保養(yǎng)的每一個細節(jié),使機器能夠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以延長使用壽命。
(4)根據(jù)用戶意見和示范結果對多功能起壟機進行改進,以適應不同土壤類型、田間濕度的變化,從而擴大起壟機的功能和適用范圍。
4 加強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
(1)該產品通過了福建省農機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的檢驗,獲得了福建省農業(yè)廳的推廣鑒定證書。該產品上市以來在農業(yè)生產、煙草種植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將實現(xiàn)先進適用的輕便型農業(yè)機械化使科技項目貼近農業(yè)生產的實際需求而推動農業(yè)科技進步。多功能起壟機具有輕便型多功能,與使用同類產品相比可以省工、省時、高產,解決了山地或丘陵煙草、甘蔗、玉米、蔬菜需要快速中耕管理勞動力不足的矛盾。被多個省市農機局、煙草公司列入農機購置補貼和煙草專用機械補貼目錄。充分調動農民和農機合作組織的購買積極性。同時加強技術指導,通過培訓班,面對面組織技術骨干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技能傳授。
(2)研究總結“多功能起壟機”在整畦施肥覆膜過程中,農作物施肥技術和消滅土壤病蟲雜草技術,使農作物管理高效高產。
5 多功能起壟機的應用與推廣的情況
第一步驟是從2015年3月份到6月份進行,項目的機械化就要是根據(jù)不同的農作物的耕作時間,分期進行的,示范推廣前準備工作:制定煙草、玉米、甘蔗、蔬菜等經濟作物的中耕管理機械化技術方案和與之配套的農業(yè)高產栽培技術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在全縣安排了6個試驗示范,其中煙草2個、玉米1個、早熟芋1個、甘蔗1個、蔬菜1個。
2015年10月7日-10月12日在1個生產基地(煙草、玉米、甘蔗、蔬菜等)進行示范推廣,建立示范點進行“試驗、示范、培訓、推廣”。根據(jù)不同農作物的栽培時令要求,作物高產栽培的施肥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推廣同步進行。建立一個起壟機的應用培訓點。培訓內容主要是圍繞“起壟機的使用手冊”進行現(xiàn)場講解與示范,促使中耕管理機的使用者掌握機械使用方法(合理地起壟、施肥、覆膜、覆土技術)、保養(yǎng)注意事項,栽培技術要點(符合起壟機中耕管理的施肥、除草、用藥、排水等),該階段培訓了2000人次。endprint
2015年11月1日-11月6 日繼續(xù)對使用多功能起壟機進行中耕管理的農作物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與示范推廣。在本省及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等分別建立一個起壟機操作示范基地,每個示范基地5畝(主要是通過農機經銷商建立)。進行技術培訓,培訓內容與2015.7-2015.12的培訓內容一致。該階段培訓了800余人次。
2015年11月7日-11月12日對項目中形成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在福建省大面積應用推廣。
6 取得的成果及推廣應用情況
(1)研究總結“多功能起壟機”在整畦施肥覆膜過程中,農作物施肥技術,探索機具的使用不降低農作物的產量的栽培經驗。
(2)多功能起壟機每天作業(yè),8小時可以完成10畝的起
壟、施肥、覆膜、覆土作業(yè),人工施肥每天2畝,復壟0.5畝、鋪膜1畝,那么多功能起壟機每天的作業(yè)效率相當于一臺起壟機另加上35個人工的作業(yè)效率。結果顯示:每畝可以節(jié)約3.5個工,每天人工費按100元計算,每畝可節(jié)約人工費350元。
(3)建立了“多功能起壟機”推廣應用示范點17個。
(4)全縣應用推廣“多功能起壟機”460臺,推廣面積2.6萬畝。在省內推廣2800臺、省外推廣4190臺。
(5)集中開展技術培訓32場次,使一機有一人能夠受到一次培訓或個別輔導。
7 經驗總結及存在問題
全縣應用推廣“多功能起壟機”460臺,推廣面積2.6萬畝。在省內推廣2800臺、省外推廣4190臺。集中開展技術培訓32場次,使一機有一人能夠受到一次培訓或個別輔導,使農民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縣永順機械生產的多功能起壟機擁有多項新型專利的支持。公司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對農耕起壟、施肥、鋪膜聯(lián)合作業(yè)的機械化進行可行性分析,在研發(fā)期間,我們對不同的土壤土質、粘度、硬度及地面植被的多少對施肥鋪膜的影響做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對壓膜輪的位置調整和壓膜力的大小調節(jié)對地膜的平展與損壞程度的影響進行充分的驗證;對整機的結構進行了多種方案的優(yōu)選,確保設計指標的實現(xiàn)。機具在結構、性能、作業(yè)質量、經濟實用性及穩(wěn)定性上均能滿足煙葉、毛芋、玉米、包菜、蘿卜等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要求,其作用已日益凸顯。產品除在省內銷售外,還遠銷廣東、江西、山東等省,已被廣大農戶所接受,深受農戶的好評和歡迎,并被上述省市列為煙草專用機械補貼機型,使得該產品能在農業(yè)生產中起到更廣泛的推廣應用。以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提高農業(yè)機械化作業(yè)水平,更好地為農(煙)業(yè)生產服務。它具有功能多、適用性廣、效率高,它的推廣應用,將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效帶動我省乃至國內農業(yè)種植業(yè)的發(fā)展,促進增加財政和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胡良龍,田立佳,計福來,等.國內甘薯生產收獲機械化制因思考與探討[J].中國農機化,2011(3):16-18.
[2]郭玉祥,馬云紅.農機化“兩新”技術的實驗、示范與推廣[J].吉林農業(yè),2011(3):193.
[3]趙志華.衡陽市農機推廣成果與促進舉措[J].湖南農機,2014(4):144.
[4]李中華,趙杰.農業(yè)機械一體化應用現(xiàn)狀[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15):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