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善于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注意跨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內(nèi)容和方法的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思維的深度和認知的寬度,初步習得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語文能力,提高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及其語文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
一、培養(yǎng)寫作興趣
例如教學蘇教版習作《秋天的樹葉》時,教師可根據(jù)作文內(nèi)容,憑借美術學科,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的情境,以直觀形象的畫面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我讓學生先找到楓樹、銀杏、桂花、樟樹等植物的葉子,照著它們的樣子畫下來,然后涂上顏色,最后把他們的畫展示出來,那片片樹葉姿態(tài)各異,色彩紛呈,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那輕柔舒緩的音樂,如山間汩汩流淌的小溪,讓孩子們浮想聯(lián)翩,學生親手畫的圖畫,那些多姿多彩的樹葉,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似撒落空中的花瓣……他們興趣很濃,分別從葉子的形狀、顏色等方面進行了觀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了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學生很快融入情境當中去。
二、作文和美術聯(lián)姻
1.畫寫結合,寫景狀物
大自然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是畫寫聯(lián)姻、和諧貫通的平臺。自然界所蘊藏的美是無窮的,從植物、動物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許多新奇美麗的畫面和作文素材。在美術和作文教學的融合中,我讓學生走進社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觀察,讓學生感知領會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靈深處去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例如,一次作文訓練,要求學生寫一處景物,我就讓他們觀察美麗而又熟悉的校園,然后聯(lián)系美術學科的寫生課,帶領學生來到校園里觀察,那淡淡的藍天,厚厚的草坪,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幅校園的美景圖,學生在仔細觀察后,創(chuàng)作熱情被激發(fā)了,紛紛在畫紙上畫下了學校的美景,之后我因勢利導,對他們說:“剛才大家欣賞了校園的美景,仔細觀察后,把心中的校園畫了下來,我覺得這還不夠,大家是不是把對校園美景的喜愛寫出來呢?”學生就在觀察、畫畫的基礎上寫了作文。
可以說,走進大自然,為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設了更寬廣的空間,同時也密切了美術學科和寫作的關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們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再比如上花卉寫生課,那時正是秋天,我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種不同品種的菊花,然后引導他們分析、理解菊花的生長、結構,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在作品中畫出了姿態(tài)各異的菊花形象,有的像一個繡球,有的像仙女的卷發(fā)……學生們用美術手段反映和描繪著大自然中的一切,各種形象生動、內(nèi)容豐富的景物紛紛躍然紙上。畫完之后,再用一段話說說菊花的生長、結構,用“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的句式把菊花的形狀說出來,最后說說自己對菊花的喜愛之情,稍加整理,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就“新鮮出爐”了。
2.變文為圖,化圖為文
如教學《山行》一詩時,我采用變文為圖,化圖為文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悟古詩、理解并練習繪畫,在圖文結合中有效提升寫作能力。詩人詩文中的深秋遠山透著獨特而又迷人的風景,為了讓學生深切感受這種『青景,我引導學生用水彩筆畫一幅“山行”的圖畫。學生興趣盎然,邊讀邊想,邊想邊畫,在作畫的過程中不斷討論、細讀,逐漸體會到深秋的蕭條、遠山的多彩秀美,感受秀美卻略顯蕭條的景色,然后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圖中內(nèi)容寫下來。這種“畫中寫話”的訓練,還可應用在故事作文教學中,如教學完《宿新市徐公店》,我引導學生用畫表達詩的意思,緊接著依據(jù)圖畫來編故事,在細心觀察、合理想象后,學生把文中的小孩與蝴蝶嬉戲的經(jīng)過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繪畫和作文訓練有機結合,在提高繪畫能力的同時,作文也有話可寫且有新意。
三、作文與音樂攜手
學貴于恒,教貴善誘。我將作文與音樂結合,采用音樂導情的方法,借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寫作興趣。上課前,根據(jù)寫作題材的需要,選擇相應的音樂來渲染氣氛,把學生帶進美妙的音樂中,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
音樂與作文攜手,還可以體現(xiàn)在讓學生自創(chuàng)歌詞的訓練上。如《月光啟蒙》是一篇歌頌母親的散文,學習課文后,我設計了一個創(chuàng)作歌詞的作文練筆:為媽媽寫歌詞。這是課文中心思想的延伸,表達自己感受的好形式。于是在教學中,我和學生緊緊抓住課文中作者的情感線,以讀帶講,讀中感悟,課文的末尾,我又加進了對作者孫友田母親的介紹,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有感情的齊讀后,孩子們回憶了自己的媽媽關心自己的所有事例,很快動筆了,先自己寫下一兩句,然后小組合作,選出幾句“佳句”。有位學生寫道:在那幸福的小家庭,小呀小家庭,我那親愛的媽媽有雙勤勞的手。過去的時光難忘懷,難忘懷,雙手曾給我多少愛,多少愛。擦干我那臉上的汩花,溫暖我那受傷的心。媽媽的手,勤勞的手,叫我思念到如今?;氐叫腋5男〖彝?,小呀小家庭,我那親愛的媽媽已忙忙碌碌?,F(xiàn)在的時光真幸福,真幸福,媽媽曾給我多少愛,多少愛。白米飯鍋中噴噴香,紅燒魚在桌上等,媽媽的愛甜蜜的愛,叫我永遠難意懷。
四、作文與表演結緣
孩子們喜歡表演,作文可以和表演結緣。要想演得生動傳神,首先要對課文有深入的理解和想象。蘇教版第十冊《半截蠟燭》一文中,生動地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事,文中伯諾德夫人一家和德國軍官之間圍繞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進行了一場沒有硝煙但又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具有極強的戲劇沖突。人物的動作、神睛、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細膩,人物富有個性。在教學時,我就采取了先指導演的方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演練過程中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說,演出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尾聲等,并恰當?shù)剡\用上比喻句和擬人句。
音樂、美術、表演等課程是小學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對藝術的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zhì),因而利用音樂、美術的美育功能,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基礎上,增強情感體驗,激發(fā)有意識地聯(lián)想、想象思維,把藝術表現(xiàn)形式轉化為語言文字,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作文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