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莉
摘要:琳達·霍根文學作品積極進行生態(tài)思索,再現(xiàn)美國印第安本土生態(tài)文化的真諦,探尋化解當代生態(tài)危機、解放受壓迫的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出路。小說《太陽風暴》以“水”為核心自然背景,講述安吉拉(Angela)一家三代為主印第安女性的命運。聚焦小說中“水”和“女性”兩大特點要素,解讀琳達·霍根的積極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遵循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統(tǒng)一。
關鍵詞:琳達·霍根;水;女性;印第安;生態(tài)女性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7)02-0043-04
Abstract:Linda Hogan is a famous native Indian American ecofeminist writer. “Water” is the natural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 of Lindas novel Solar Storms, which tells the story centering around Angela and her three-generation Indian womens fat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and narration of “water” and “women” in the novel, estimated to explore Linda Hogans ecofeminist thoughts in the novel.
Key words:Linda Hogan;water;women;Indian;Ecofeminism
琳達·霍根(Linda Hogan)是著名的美國印第安契卡索(Chickasaw)生態(tài)女性主義作家。她筆耕不輟,作品形式豐富,從詩歌,散文,劇本到小說;作品內容關注自然、女性、族裔、身份、文化等主題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她積極進行生態(tài)思索,再現(xiàn)美國印第安本土生態(tài)文化的真諦,探尋化解當代生態(tài)危機、解放受壓迫的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出路。透過其文學作品,琳達·霍根質樸的美國印第安本土生態(tài)文化意識和積極的族裔女性主義思想,可窺一斑。
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是當代美國印第安生態(tài)文學的特色與核心主題。土地、水、動物和植物是印第安地域景觀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古老的印第安契卡索落居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由水滋養(yǎng)、繁衍生息,形成獨特的“人與自然萬物同宗同源”[1]的生態(tài)統(tǒng)一觀。然而,隨著人類中心思想的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的自然水權的控制和掠奪,美國本土印第安水域遭到嚴重生態(tài)破壞。琳達·霍根把印第安契卡索人對于“水”的獨特情義融入寫作,“水”是她生態(tài)小說強調的中心[2],她透過“水”的意象,展現(xiàn)美國印第安人于“水”之生態(tài)感悟;通過記錄印第安人從水權受掠奪,到在生態(tài)和族裔危機中覺醒并為水權和族裔主權抗爭的歷史;批判當今美國白人社會的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的二元論思想和行為。
女性角色和女性意識是琳達·霍根小說的另一特色。美國印第安文化中獨特的女性中心傳統(tǒng)特征,是追求構建男女平等和諧社會的理想目標。美國印第安族裔女性遭受來自美國白人和男性的雙重壓迫,“來自一個破碎的世界”[3],處在邊緣化和沉默無言的狀態(tài)。胡克斯在《女性主義理論:從邊緣到中心》中指出,這種邊緣性給予了美國少數族裔女性作家“特殊有利位置,并且利用這個視角來批判種族主義、階級偏見、性別歧視的主流霸權 ……想象與創(chuàng)造一個反霸”[4]。于是當代美國印第安女性作家,努力解構根深蒂固的西方二元論父權制意識,重新構建美國印第安女性和族裔的自我身份認同。琳達·霍根從自身生理體驗和心理感悟出發(fā),書寫當代印第安女性被白人和男性中心邊緣化的困境和苦難,以及她們?yōu)榇诉M行的抗爭和努力。
《太陽風暴》發(fā)表于1995年,1996年獲得科羅拉多圖書獎,是琳達·霍根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的代表作?!八焙汀芭浴庇绕湓凇短栵L暴》中得到了核心體現(xiàn)和探索。小說以“水”為核心自然背景,講述以安吉拉(Angela)一家三代為主的諸多印第安女性的命運。本文通過文本細讀,分析自然、女性、和族裔文化等主題,探究琳達·霍根積極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觀。
一、水壩阻流,創(chuàng)傷記憶
《太陽風暴》發(fā)生在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比鄰加拿大的大湖(the Lake Grand)與幼子河(the Child River)水域,記錄了20世紀 70 年代加拿大魁北克詹姆士灣水電項目的歷史。原本印第安土地上的水是循環(huán)流淌的、自然而又自由的、動態(tài)而又充滿生命的。但由于水電站建設,水流受阻。水電站建立、水壩的攔截隱喻人類對于大自然之水的控制、征服和掠奪。法國殖民侵略者貪婪狂語:“沒有誰能阻止我們在這塊土地上拿走我們想拿走的東西”[5]225?;舾ㄟ^真實的語言,深刻揭露和批判西方二元價值論下的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的本質。
水流受阻,依水滋養(yǎng)的萬物也因此失去自由和生命。印第安人世代棲居、生息的自然環(huán)境滿目瘡痍:“大地袒露著疤痕”[5]224。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平等、和諧和統(tǒng)一已經不復存在,人類以一種高于自然的姿態(tài)凌駕其上;印第安人崇尚的萬物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文化觀,受到了白人現(xiàn)代社會中占主流的西方父權制的沖擊和侵害。
自然之水不再自由流淌,化成滴滴眼淚,流在與自然有著相同命運的印第安女性的臉上和心底?!拔覀儞碛邢嗤臍v程,生命被摧殘,動物被虐殺,樹林被毀壞,我們的命運同這片土地緊緊相連的” [5]96?;舾纱税凳久绹〉诎脖就辆用裆娴淖匀皇艿铰訆Z和傷害,與安吉拉一家三代印為主第安女性的災難和傷痛,是一致的、相同的、彼此存在內在和必然的聯(lián)系。查倫·斯普瑞特耐克(Charlene Spretnak)指出, 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核心是西方文化貶低自然和女性, 而且兩者之間潛存著歷史、象征和政治的關系[6]。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進一步揭示自然和女性受到壓迫和掠奪根源都在于西方二元論價值觀,即一種非平等的等級價值觀,并在此等級基礎上進行統(tǒng)治和壓迫。endprint
主人公安吉拉的印第安故鄉(xiāng)小鎮(zhèn)取名“亞當的肋骨”(Adams Rib), 霍根獨具匠心的選用體現(xiàn)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觀念的圣經故事為地名來源?!皝啴數睦吖恰敝概允悄行缘囊桓吖亲龀傻模[喻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即女性是從屬于男性,以男性為中心的。這種不平等繼而帶來男性對女性主權的踐踏和對女性身體和精神的統(tǒng)治、壓迫。生活在“亞當的肋骨”鎮(zhèn)的諸多印第安女性的命運也由此隱含和預示。隨著水電站修建,土地被掠奪,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男人陸續(xù)離開,留下的女人成為“被拋棄的人”(the Abandoned Ones)[5]22。女人和自然一樣被掠奪,而當土地不再肥沃,動物難覓蹤跡時,女人和自然就被無情地拋棄。
“被拋棄的人”在安吉拉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她命運多舛,五歲被迫離開她的養(yǎng)祖母布什(Bush);后又被暴力母親漢娜(Hannah)遺棄;輾轉于不同的白人家庭。離開印第安養(yǎng)祖母、母親和家園,暗示安吉拉的印第安身份、文化被拋棄;寄人籬下的白人家庭生活,帶給她的是無盡的精神傷痛,來自于白人文化對于印第安傳統(tǒng)文化的侵襲和殖民暴力。安吉拉看到發(fā)黑的河水,幾欲跳入水中以求解脫。茫然、絕望的印第安少女與被人類蹂躪冰冷、污濁的河水,兩者似乎都已無法承受生命之重,被霍根放置在同一場景中,給人以死亡氣息般的痛楚震撼。讀者不禁感嘆和深思女性和自然所經歷的傷痛,是如此的相似和相聯(lián)。
安吉拉的母親漢娜(Hannah),完全顛覆了一個父權制觀念下女兒、妻子、和母親的女性角色形象。作為小說女性三代的中間層,霍根用漢娜連接起印第安女性的創(chuàng)傷記憶和當下困境,她是所有苦難與過錯的承受者,又是苦難與過錯的傳遞者,是可惡、可憐又可悲的。
漢娜的母親洛瑞塔(Loretta)代表著遭遇人類中心主義和白人霸權主義殖民暴力的第一代印第安女性。洛瑞塔幼年時代,歐洲的皮貨商和捕獵者為了最大化的掠奪自然資源,他們近乎瘋狂地違背自然規(guī)律通過毒餌獵捕動物。饑餓中的印第安部落人民吃了下過毒的獵物后幾乎死光。洛瑞塔雖然僥幸存活,卻永遠帶著一股氰化物的氣味。這種永遠散不去的有毒氣味隱喻人類對自然、白人對印第安種族的暴力和毒害。這種暴力和毒害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侵入其骨子里,連女性最根本的母愛也受傷、中毒了。因而漢娜未能從母親那里得到絲毫的關愛,只有洛瑞塔支離破碎生活的延續(xù)和傳遞。從母親洛瑞塔憤怒與仇恨發(fā)泄,到母親男友們欺辱與蹂躪,再到被欺辱者和中毒而身亡的祖先的陰魂所附體,漢娜經歷了怎樣的身體和精神折磨!漢娜身上遍是戳傷、燙傷等各種傷痕,印第安族裔和印第安女性經歷的苦難在漢娜的身上放大至了極點:漢娜十歲時就像個“崩潰女人”[5]98。
作為母親,漢娜生完孩子連乳汁都沒有。乳汁是母愛的象征,是生命延續(xù)的能量。而受盡傷害的漢娜連女性的母愛也被掠奪了,她的身體里留下的只有麻木、仇恨和暴力。她嗜血地殺害一條狗;將嬰兒安吉爾塞進木柴堆里差點凍死;用牙撕咬安吉拉留下永遠臉上永遠的傷疤;將女兒遺棄至白人寄養(yǎng)家庭。此時的漢娜是個讓人憤恨的“難”與“惡”的中心,當一切“難”與“惡”累加到極點,只有歸了于生命的終結。“因為水電站的建設,漢娜的丈夫在無獵物可捕的情形下,懷疑漢娜是傳說中的水鬼,他刺殺漢娜以圖恢復世界的平衡”[7]120-123?;舾ㄟ^漢娜之死將她的痛苦撕裂,把她的悲劇命運推向高潮。她所有的“難”與“惡”的終結,即人們對她所有“悲”的領悟與“憐”的開啟,一如安吉拉只有在漢娜死的時候才真正理解了母親。漢娜的死因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聯(lián)的:從表象看,她是被丈夫殺死,是男性對于女性生命的霸權和掠奪;深層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生態(tài)的破壞,印第安種族的未來與自然的滋養(yǎng)生息無法持續(xù);而自然生態(tài)的破壞的根源是人類對于自然的征服和霸權,即二元價值觀下的人類中心主義。因此,漢娜個人的命運與印第安種族的命運女性的命運與自然的命運相互交織、彼此關聯(lián)。
二、水域朝圣,身心療愈
安吉拉從小被棄置在西方父權制的白人文化中,是失落和茫然的;而靈魂深處的印第安族裔文化,才是她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身份建構的根本和核心。安吉爾踏上歸鄉(xiāng)尋根的路,也開啟了心靈朝圣和文化回歸之旅。只有在印第安本土的自然水域環(huán)境和族裔生態(tài)文化的浸潤中,安吉拉才得以療愈身心。
初見養(yǎng)祖母布什,安吉拉對她的沉默寡言感到不舒服。布什的沉默寡言隱喻著邊緣族裔女性的話語權的失去。安吉爾感到不舒服是一種內心深處對于印第安女性身份和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直覺感悟,這種不舒服恰巧契合了她在白人社區(qū)里所受到的心靈創(chuàng)傷,使她以極度的敏銳感知到這種印第安族裔女性的沉默。繼而鏡頭被拉近并神化,霍根從視覺到想象的角度勾畫了布什:“她整個人好像長在了地里,在土地與水域的分界處光著腳站著,……像是剛被神創(chuàng)造出來一樣……對神的創(chuàng)造充滿了敬畏”[5]67,布什不是單獨的,而是和土地、水和神靈一起出場的。如果說布什代表著印第安女性,那么“長在了地里”則暗示著布什生于斯,長于斯,其根于這片印第安土地。這塊土地給予她身份的認同,心靈的所在。印第安女性與土地,繼而整個印第安族裔與自然之間密不可分,合為一體。
在契卡索人(Chickasaws)信奉的和諧宇宙觀中,水起著關鍵的作用,它將人、動物、植物和神靈彼此關聯(lián)、統(tǒng)一。正如羅彼﹒厄斯里奇(Robbie Ethridge)指出,“宇宙分三層:上層世界;中層世界,人類的世界;和下層世界。上層指神靈的世界,通過水打通人類、動物、植物和神靈的精神交流;中層和下層由水隔開、分層”[8]??梢姡粌H是人類和動植物生存的自然物質,更與契卡索人精神世界密切聯(lián)系。布什出現(xiàn)在“土地與水域的交界處”,暗示人的生命來源于水的滋養(yǎng),精神和靈魂在水中與神靈對話。在印第安人看來,水既是自然存在,又是心靈的棲所;人的存在是既物質又精神的兩個層面,缺一不可。
布什的房子,藤蔓由窗戶爬進屋子,從墻外到室內順墻生長;屋里的戶外的動物化作尸骸放置在屋內。霍根通過布什的房子隱喻印第安女性的空間,展現(xiàn)出如水般流動的能量和生機。內部與外部、動物與植物、人類與自然、生命與死亡、物質與精神都沒有明確的界限,生命和心靈在無疆界的空間自由流動,是任意的、有活力的、循環(huán)往復的。布什無疆界的印第安女性空間象征著人與自然自由、和諧、統(tǒng)一的印第安生態(tài)精神和文化;霍根借此意象控訴人類中心主義對于自然、以及白人殖民主義對于印第安族裔的束縛。endprint
剛從白人的世界和文化中初回印第安故土的安吉拉,仍帶著人與自然等級、界限的枷鎖,為之所束縛;身體上受盡傷害、心靈上無所歸依、痛苦掙扎。安吉拉回到故鄉(xiāng)的水域,在布什的感染和引領下走進“水”,她學會游泳、劃獨木舟和捕魚。更奇妙的是她甚至形成了看見水下物體的特異感知,找到白色冰層下的魚?;舾柽@種特異的水的感知和了解,再次暗示水上與水下的有形疆界,在傳統(tǒng)印第安人的空間里是不存在的,人與自然之間聯(lián)系如水般無形、自由、流動、活力。
與自然密切接觸,使她開始逐漸打破人與自然的疆界、擺脫白人文化的束縛。“現(xiàn)在我知道它將土崩瓦解,隨風逝去” [5]74。在踏入人與自然無界限密切相連的空間時,安吉拉感到從身體到心靈都在水中被喚醒、舒展和治愈:“我生活在水中、我們之間無法分割……我一生都在尋找這曾經置于我身外的古老世界,只有我的身體還記著這古老的世界,在那一瞬間,我理解了我和鳥、雨一樣是它的一部分” [5]79。在傳統(tǒng)印第安的自然之“水”中,安吉拉的自我認識被喚醒、自我身份重新被建構。印第安作家莫馬迪(Mamonday)說: “只有在祖先的土地上,傳統(tǒng)印第安人才能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認識自我及自我與土地的關系,才能為自己界定出一種地方感、一種歸屬感”[7]122-124。
三、水之重流,吶喊抗爭
安吉拉在印第安古老的荒野水域中療愈了身心?!霸谒煜噙B的水面上,她們以獨木舟為身體和皮膚,穿行于綠葉、野稻與灌木叢中 [5]177?!边@是久違的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畫面。水是荒野狀態(tài)下,未被人類征服和掠奪的;船上的印第安女人們是遭遇拋棄、歷經傷痛的。兩者在自然中融為一體,水包容著、療愈著受傷的印第安女性;水上的女人領悟著水的意義:“它是人們進入未來的精神支柱……是開始新的夢想和新藥的地方;終究會有一天,人們會再一次想起每個生靈的神圣性。” [5]344她們逐漸意識到女性和水的命運是如此相似和彼此關聯(lián),女性只有解放了受阻的水流,才能解放女性,進而解救生態(tài)危機和殖民危機中的人類。
在水中療愈了身心的安吉拉開始醒悟,并從水中汲取了力量。雖然小說中安吉拉和她的女性祖輩們的抗爭,沒能阻止水壩的修建,但安吉拉在“印第安時間”電臺的訪談,暗示印第安女性開始從沉默的邊緣,走向關注的中心。她們開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為受控制、受壓迫的自然和女性發(fā)聲、吶喊。安吉拉“印第安時間”電臺的發(fā)聲如星星之火,聲音傳遍美國,引起更多的人關注、思索水壩建立帶來的生態(tài)危機。此外,安吉拉是小說中最年輕的一代印第安女性,她的發(fā)聲吶喊隱喻著當代族裔女性的希望,她們開始為破壞的自然生態(tài)而抗爭,更為女性和族裔身份的重新建構而努力。
四、結語
縱觀《太陽風暴》,印第安女性的命運與水緊密相聯(lián),相互作用。印第安人深刻領悟生態(tài)平衡之哲學,尊重自然,受水之滋養(yǎng),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但隨著白人殖民者的到來和父權制思想的沖擊,印第安部族中無論是自然化的女性還是女性化的自然,都遭到了奴役和重創(chuàng)。水流受阻,水權被人掠奪,生態(tài)平衡就此打破,世界墮入混亂、無序狀態(tài):印第安女性被邊緣化和拋棄。飽受苦難和創(chuàng)傷的印第安女性在自然之水、中得以療愈身心,汲取希望和力量;她們意識到治愈創(chuàng)傷、重建女性和印第安族裔身份就必須拯救一直包容她們,且和她們有著共同受壓迫命運的自然。
生態(tài)女性主義不僅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還試圖揭示自然與女性之間必然和內在的關聯(lián),探討影響人類與自然、人們相互之間的差異與聯(lián)系的因素?!短栵L暴》體現(xiàn)了琳達·霍根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和思考,只有遵循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統(tǒng)一,自然才能如水之長流,自由而又充滿活力;而女性、印第安部族、乃至人類才會生生不息、世代長存。
參考文獻:
[1]Silko,Leslie Mamonday. Landscape, History, and the Pueblo Imagination[M].Athens: UP of Georgia, 1996: 273.
[2]LC Smith , TL Holland. Beyond All Age: Indigenous Water Rights in Linda Hogan's Fiction[J].Studies in American Indian Literatures ,·2016 ,·28 (2) :56.
[3]Hogan,Linda. The Woman Who Watches Over the World: A Native Memoir[M].New York:W. W. Norton &Company, 2001:94.
[4]貝爾·胡克斯 .女性主義理論:從邊緣到中心[M].波士頓:南端出版社, 1984.
[5]Hogan, Linda. Solar Storms[M].New York: Scribner,1997.
[6]查倫·斯普瑞特耐克.生態(tài)女權主義哲學中的徹底的非二元論[A].法爾克.沖突與解當代西方學術敘語[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63.
[7]方紅. 環(huán)境體驗與創(chuàng)傷治愈:琳達·霍根《北極光》的意象與生態(tài)主題研究[J].當代外國文學,2011(3):120-125.
[8]Ethridge, Robbie. From Chicaza to Chickasaw: The European Invas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ississippian World, 1540– 1715[M].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10. [責任編輯:吳曉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