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敏
摘要:繪畫是直觀形象,富有強烈的趣味性和深厚的情感性,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表現形式,網絡美術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運用網絡手段進行教學,一種是使用網絡設備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制作微課是積累校本課程資源的重要內容,為學生搭建成長的階梯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教師的義務。
關鍵詞:直觀形象 操作能力 視覺效果 拓展學生思維
繪畫是直觀形象,富有強烈的趣味性和深厚的情感性,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表現形式。“涂涂抹抹”之間溝通交流、傳遞感情,還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睹佬g課程標準》中反復強調:“要探索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手段。”在信息時代,開展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鼓勵孩子們主動檢索美術信息,利用數碼相機和計算機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互相交流,這是美術學科帶給孩子們的一種新思維。
網絡美術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運用網絡手段進行教學,一種是使用網絡設備進行創(chuàng)作。前者重在師的引導,后者重在生的表現。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從直觀導入和強化重點兩方面借助網絡手段進行教學,從突出知識整理和電腦直接繪畫兩方面提高學生的動力操作能力。經過時間的推移,欣喜的看到了學生身上成長的印記。
一、運用信息技術,凸顯視覺效果
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積累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的經驗,發(fā)展感知、形象、思維、表達和交流能力。課堂導入是綜合視覺性、人文性和愉悅性最為直接環(huán)節(jié)。成功的導入可以讓學生一下進入學習的感知環(huán)境,有一種強烈的畫面感覺。如在教學《保護珍稀野生動物》一課時,告訴學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然后提問:你們知道有哪些珍稀的野生動物嗎?它們是哪個國家的?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珍稀的野生動物嗎?學生說出一種,屏幕上就出現一種,并有強烈的動感視頻畫面。視覺刺激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在教學《水墨游戲》一課時,由于是學習中國水墨畫,學生平時生活中接觸的比較少,焦、濃、重、淡、清這些墨色更是分不清,再加上工具材料需要專門準備、不易于收集,學生對此類課根本不感興趣。在導入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古代、近代、現代的山水、動物、人物、植物等各種題材的水墨畫,讓學生對水墨畫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利用實物投影儀,示范幾筆畫出一只可愛的小雞。小雞是學生喜歡并熟悉的小動物,幾筆就能畫出這種畫法對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形成濃厚興趣,讓學生對中國畫這個傳統(tǒng)繪畫種類有了想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的愿望,形成了學習目標,同時也達到了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追求人文性的目的。
二、設計微課程,改變學習途徑
設計制作微課是積累校本課程資源的重要內容,技法點擊是校本課程《刮蠟畫》授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重點。在實踐中,我把此環(huán)節(jié)制作成微課,放在學校網站中供學生上網自由學習。以技法為導向,應用技藝構建技法的框架,學生在基礎上開展個性化學習。如教學《美麗的蝴蝶》一課時,技法點擊內容是線條流暢、粗細搭配、規(guī)律組合。課堂上教師需要用5-8分鐘來示范講解這個重點知識,采用微課學習后,這一部分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上網學習,學生在自學時通過反復練習,基本可以完成線條流暢這個技法問題,課上只解決如何有規(guī)律的搭配就可以了。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隨著微課制作的數量增多,形成微課程,有助于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更有幫助。不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來安排學習的技法,不受時間、空間和其他同學的制約,在完成一個技法學習后,根據任務要求可以進行下一個技法的學習,這樣更有利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創(chuàng)新。
三、精選相關知識,滿足學習需求
為學生搭建成長的階梯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教師的義務。在美術課堂上,利用網絡資源給學生搭建展示發(fā)揮的平臺,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并通過自己的構建,達到熟練的掌握知識。如教學《面具》一課時,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關于面具的知識,學生有通過工具書查找到面具的起源、有找來畫報上面具的圖片、有通過網絡查找到中外面具的種類等。然后,通過讓學生制作PPT完成知識介紹。剛開始時,學生只是簡單的呈現幾組照片,或是一段文字。長期堅持,學生能達到圖文并茂,并且收集到的資料是經過處理加工的,符合課業(yè)內容要求。學生在收集資料時,就會有自我處理資料的過程;在制作PPT時,又會有一個精選資料的過程;在介紹時,又會有一個知識呈現的過程。這樣,一個知識學生反復三次,重復記憶,達到牢固掌握,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運用電腦繪畫,拓展學生思維
小學美術教材中一直都有電腦繪畫內容,雖然只占少量比例,但與傳統(tǒng)繪畫形式相比較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可修復性,對發(fā)散學生思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的電腦操作水平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初學者必須掌握各種畫圖工具的使用技能,再表現美術性。如教學編輯顏色時,運用顏色的三原色、三間色、互補色等色彩知識,通過設定調色、飽和度和亮度自定義顏色,豐富顏料盒。如教學復制和粘貼功能時,創(chuàng)設秋天落葉滿地堆積或冬天雪花滿天飛舞的場景,使用“鉛筆”或“刷子”運用流暢的線條完成線描,使用“用顏色填充”或“噴槍”完成涂色,定稿成大小不同的單個紋樣,通用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等透視知識進行復制和粘貼,很快一幅夸張中略帶寫實的作品就躍然電腦上。下一節(jié)課可以延伸到翻轉和旋轉、拉伸和扭曲等工具的使用,畫面的效果會大有不同。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工具,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電腦繪畫的優(yōu)越性后,在新奇與喜愛的支配下,所表現出的作品或構思獨特或栩栩如生或感情濃郁。
網絡美術在小學的應用課業(yè)內容少,廣大美術教師應發(fā)揮自身能力,從尊重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出發(fā),從相關知識的整理呈現、微課程的設計制作、網絡美術的教學方法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讓網絡知識融會貫通在每節(jié)課中,時刻帶給孩子們一種新理念、一種新做法、一種新思維,相信孩子們會還給你更多的驚喜。
參考文獻:
[1]胡向榮.需求引領下的電腦繪畫教學新思路——從一堂精彩的電腦繪畫課說起[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0).
[2]胡鐵生.微課程的屬性認識與開發(fā)建議[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0).
(作者單位: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qū)前甸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