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摘要】目的:分析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中的臨床價值。方法:本文隨機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選用便利抽樣法將患兒均勻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個組別,分別給予兩組患兒常規(guī)護理、肢體語言溝通護理,觀察兩組患兒的依從性水平及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的總依從率、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兩組患兒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肢體語言溝通護理的應用,可有效改善患兒的依從性,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肢體語言溝通;依從性;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79-01
前言
患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在臨產治療及護理中,醫(yī)護人員難以將語言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給患兒[1]。事實上,醫(yī)院陌生環(huán)境容易使患兒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正常治療。為改善這種局面,本文將肢體語言溝通用于小兒護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將82例患兒的臨床護理流程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隨機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選用便利抽樣法將患兒均勻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1例)兩個組別。納入標準:①患兒年齡<9歲;②患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認知障礙、精神障礙的患兒;②排除不配合的患兒。對照組男性患兒24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2-8歲,平均年齡(5.7±2.1)歲。觀察組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20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3.2±2.4)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含健康教育、病情觀察以及病房無菌環(huán)境保持等。
1.2.2 肢體語言溝通方法:
護理人員將肢體語言融入臨床護理中,給予觀察組患兒肢體語言溝通護理:入院后,及時與患兒溝通,取得患兒及患兒家屬的信任??膳c患兒之間約定特殊的溝通方式,如擊掌、勾手指等;與患兒溝通時,根據患兒的高度選擇適當姿勢,若患兒站立或坐在病床上,可于半蹲狀態(tài)下,與患兒保持平視,使得患兒得到充分重視;鼓勵患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溝通時采用微笑、點頭或撫觸患兒肩膀、頭部等方式,向患兒表達自身的傾聽狀態(tài);若患兒因病情或治療過程產生痛感時,可為患兒提供撫觸護理,同時與患兒交談,轉移患兒注意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的依從性水平,評分項包含不依從、一般依從、完全依從3種。
觀察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項包含滿意和不滿意2種。
1.4 評價方法:
由護理人員結合患兒的實際表現對其依從性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為:①不依從:患兒抵觸強烈,頻繁哭鬧,建立靜脈通道、測量體溫等護理操作需在家長的配合下強制完成;②一般依從:患兒基本可以配合護理人員完成各項護理操作,但偶有哭鬧發(fā)生,患兒存在一定程度的負性情緒。③完全依從:患兒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完成各項操作?;純阂缽穆实挠嬎惴椒椋阂缽穆?一般依從率+完全依從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文選用SPSS19.0軟件對82例患兒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利用χ2檢驗對兩組患兒的依從性數據、護理滿意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若P<0.05,可判定兩組患兒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的依從性水平:
對照組患兒13例不依從,而觀察組無不依從發(fā)生。觀察組患兒的總依從率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的總依從率68.29%,兩組患兒間的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 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97.56%,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8.05%,兩組間的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患兒的護理難點在于:在侵入性治療或護理、病情等因素的影響下,加之患兒本身認知能力較弱,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影響護理操作的順利進行。當患兒出現哭鬧或其他不配合行為時,部分家長可能會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產生誤解,這些狀況為護理人員帶來了極大的工作壓力[2]。
肢體語言溝通護理通過微笑、肢體接觸等方式,有效消除患兒的負面情緒,建立和諧護患關系,避免護理人員與患兒、患兒家屬之間的隔閡阻礙護理操作正常進行。
上述研究表明,肢體語言溝通護理用于患兒的臨床護理,可顯著提升患兒的依從性水平和護理滿意度。與常規(guī)護理組相比,兩組患兒間的依從性差異、護理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臨床推廣。
結論:為提升患兒的依從性水平,醫(yī)院可為患兒提供肢體語言溝通護理,有效解決患兒的抵觸問題及負性情緒,提升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幫助患兒快速獲得良好預后,間接縮短其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王小梅,陳芳,李莉.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的臨床價值[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03:379-380.
[2] 凌水英.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06:224-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