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高文穎,李雙東
?
高校排球項目情景模擬教學模式研究——以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為例
張國強,高文穎,李雙東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體育軍事教學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以安徽大學江淮學院2014級四個排球班作為研究對象.在其中的二個班級采用比賽場景模擬模式進行教學,另外二個班級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然后進行對比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比賽場景模擬模式在排球教學過程中對提高學生動作技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排球比賽的積極性方面都能較好的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新問題.
比賽場景模擬;排球教學;教學模式;高校
排球運動在提高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子排球隊發(fā)揚不畏強敵,勇往直前的頑強拼搏精神.屢克強敵,最終奪得一枚寶貴的奧運金牌.這一盛舉不僅讓老一輩球迷重溫了“五連冠”時的女排精神,也激起了國民參與到排球運動中的激情,社會上形成了一股參與排球運動的熱潮.作為安徽大學江淮學院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排球課也逐漸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但是目前,排球課的教學不盡人意,在“教”與“學”中都存在很多問題.
1.1 “教”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1 教師教學手段單一
排球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參與到排球運動中去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能力和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很多排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及需求去全面、細致、有針對性制定教學工作計劃,而是依然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單一教學模式,簡單的整齊劃一,統(tǒng)一教授基本動作,一個學期甚至一學年都在教授傳球、墊球、步伐等基礎技術,所有學生反復練習追求技術動作的正確性,這種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的單一模式卻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參與比賽的能力,同時也沒有注重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另一個主體——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化,沒能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毋庸置疑,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的基本排球技能存在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對于技術動作的串聯、技術動作在比賽中的運用及對技術動作更深層次的理解,學期結束除了能簡單掌握幾項基本技術外,對排球比賽規(guī)則仍然一知半解,所掌握的基本技能遠遠不能滿足參與到排球比賽中的需求.這樣很難實現排球教學的直接目的---讓學生擁有排球比賽的能力并參與比賽進而為終身鍛煉打下基礎.
1.1.2 評價手段缺乏科學性
在教學-評價-反饋-調控-改進-教學的這一體育教學過程中評價考核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對教學效果的真實反饋.科學客觀的評價手段能及時反映出學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教師可以通過這一反饋對教學方式方法及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目前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的排球課考核中,除了身體素質考核外多以對排球的基本技術尤其是傳球、墊球的考核為主,且對兩項基本技術的考核予以量化.這樣一來便無法反映出學生在比賽意識、基本技能、比賽中的實際運用能力等重要指標的真實水平,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這種評價手段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得到所謂的高分,按照考核的量化標準過度追求數量且遠離了排球基本技術之間的串聯、比賽規(guī)則、基本技術在排球比賽中的運用等重要內容的學習.排球教學就成了一種“應試教育”,背離了排球教學的初衷.
1.1.3 場地設施及課時欠缺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在排球場地建設方面還有待提高,沒有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這對排球運動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在排球教學課時安排上雖然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一年安排72學時,但在由于沒有風雨操場,遇到惡劣天氣只能停課.這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遠遠未達到這一標準.這些對于排球教學的進行及排球運動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2 “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 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低下
《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顯示,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上略有提高,但是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繼續(xù)呈現下滑的趨勢.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存在這種現象.中學階段沉重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無暇顧及身體的鍛煉,這也導致在進入高校后的體育課教學或身體素質考核過程中很多同學因身體素質水平不高而產生休克嘔吐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排球的正常教學.體育運動都是需要身體素質為基礎的,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習和提高運動技能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一切目標都是空談.
1.2.2 排球基本技術總體水平低下
通過對安徽大學江淮學院2014級1 355名同學的調查發(fā)現,接觸過排球運動的僅僅占152人,約占調查總人數的11.2 %.其中參加過排球比賽的37人,約占調查總人數的2.7 %,有1 203名同學沒有接觸過排球運動,數據表明安徽大學江淮學院2014級學生排球基礎較差.
1.2.3 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排球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主要有以下原因:學生本身身體素質水平不高,稍加運動便感覺體力不支,這種情況下便出現畏難情緒;因教學方法的單一性而導致練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反復進行某項技能的練習,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因網絡游戲、手機游戲等吸引了大部分同學,學生課余時間沉溺其中不愿走向運動場參加運動,因而出現排球運動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2.1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1 研究對象
比賽場景模擬模式在獨立學院排球課中的運用.
2.1.2 實驗對象及實驗教學法
研究對象限制在獨立學院,所以實驗對象是從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學生中隨機抽取的.由于安徽大學江淮學院體育課采用俱樂部形式開展,于是在排球俱樂部里隨機抽取4個班級共162位同學,將其中兩個班級設為實驗班,采用排球比賽場景模擬模式教學方式開展排球教學活動,兩外兩個班設為對照班級,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式開展排球教學活動,教學實驗從2015年3月開始,到2015年6月,教學時數為12周,每周2學時.
2.1.3 研究方法
主要有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運用文獻資料法查閱體育教育學相關理論和方法,重點查閱已發(fā)表的主要相關期刊論文,將眾多論文的觀點方法與體育教育學經典理論和方法相對比,從中尋找理論和方法的逐步完善與創(chuàng)新,從而為本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運用數理統(tǒng)計中的相關理論和MATLAB相結合編寫程序,運用所編寫程序對教學實驗中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 實驗結果
1) 在開展實驗教學前分別對兩組學生的傳球和墊球技術進行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每項滿分為100分)
表1 試驗前兩組基本技術達標成績對照
設定顯著性水平為0.05,經過T檢驗,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傳墊球技術達標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實驗教學開始前所選取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符合要求,基于此所開展的實驗教學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表2 試驗后兩組基本技術達標成績對照
2) 經過實驗教學后,對兩組學生的傳球和墊球技術進行測試,結果如表二所示(滿分為100分)
根據測試數據,將顯著性水平依舊設為0.05,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傳墊球技術達標成績未能通過T檢驗,說明兩組學生的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表現為實驗班的傳球和墊球成績要優(yōu)于對照班.
MATLAB的運行結果如下表
表3 MATLAB運行結果
3) 學生擁有排球比賽能力意為學生在了解排球規(guī)則的前提下,在排球比賽中能展現出一定的技戰(zhàn)術素養(yǎng),順利地完成排球比賽,實現排球比賽的相關功能.通過統(tǒng)計得出實驗班在開始階段擁有排球比賽能力的同學約為18 %,通過12周教學后能參加排球比賽的同學約為88 %,對照組在開始階段擁有比賽能力的同學略高于實驗組,約為23 %,通過12周教學后能參加排球比賽的同學約為43 %.通過對二者增長率的對比可明顯看出比賽場景模擬教學在提升學生比賽能力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
因此,將排球比賽場景模擬模式教學理念融入獨立學院排球課的教學中,確實能使得獨立學院學生排球技能得到提升,并較好的提升學生參加排球比賽的能力,結果顯示排球比賽場景模擬模式教學理念在獨立學院是可行的.
排球的比賽場景模擬模式意在為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學習基本的技術動作外,不能掌握運動技能在比賽中實際運用且無法形成排球比賽場上意識等問題而設計的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模式的前提是以運動技能掌握的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根據技術動作在比賽中運用的時機、方式、方法、以及和其他技術動作的銜接等,在遵守排球規(guī)則的前提下設計出有針對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計訓練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設定不同難度和運動強度的訓練方式.這樣在練習排球基本技術的同時也在逐漸形成墊球技能在比賽中實際運用意識,同時也能了解掌握墊球技能在比賽場上的運用方式和時機.
在實戰(zhàn)教學模式的課程設計過程中首先應遵守排球相關規(guī)則然后根據技術動作的特點設計出排球技能在比賽中的使用場景并力求全面.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水平設定相應的運動強度,根據不同條件下學生的進步程度作為一項考核手段,第三,應多采用“目標練習法”或“比賽練習法”等激勵方式,這樣可以形成學生在實現目標或取勝對手后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第四,秉承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課程訓練設計理念,逐步實現教學目標.第五,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即時的教學效果評價反饋及時進行課程的調整.需要注意的是比賽場景模擬模式教學不是“比賽教學”法,“比賽教學”法是在教授基本技術后進行比賽,在比賽中練習提高技能.但是由于絕大多數同學是零基礎,“比賽教學”法在學生現有水平上容易使學生出現畏難情緒,實用性相對較差.
比賽場景模擬模式在獨立學院的排球教學中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參加到排球的鍛煉中去.除了課堂練習以外,部分同學的課余時間抱著娛樂健身的目的,主動參與到排球運動中去.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基本技術和比賽能力的提高,掌握基本技術、擁有比賽能力這也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前提.同時,實戰(zhàn)教學模式的訓練過程中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實現同等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所需課時相對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體育課學時緊張的壓力.
通過對兩個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試驗對比發(fā)現,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比賽場景模擬模式在課時的需求、場地的要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能在比賽中的運用等方面更適用于獨立學院的排球教學.主要原因如下:
1) 比賽場景模擬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是在一個運動技能掌握規(guī)律的周期內除了注重排球基本技術的教學還對學生的排球比賽能力及比賽中的意識進行鍛煉,而在一個運動技能掌握規(guī)律的周期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是反復鍛煉了學生的排球的基本技術能力,學生如果想擁有排球比賽意識及運動技能在比賽中運用時機等比賽技能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樣“實戰(zhàn)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在實現同等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課時使用相對較少.
2) 比賽場景模擬模式根據排球基本技術的比賽運用特點設計出以貼近比賽的場景進行練習,相對于傳統(tǒng)的基本技能練習方式有著將基本技術反復強化練習并擁有運用于實際比賽中的能力.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則偏重于要求基本技術動作的標準性,導致學生在進行排球比賽時對規(guī)則不熟悉,比賽中基本技術動作運用不合理等問題.
3) 排球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由于強調技術動作的標準性而反復練習,較為枯燥,這無形中就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戰(zhàn)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技術動作實際運用的場景設計的練習環(huán)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在基本技能掌握不全面又渴望進行比賽的心態(tài),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目標練習法”和“比賽練習法”的采用都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學生的基本技術掌握方面效果雖然較為明顯,但是在激發(fā)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積極性及實現學生“終身體育”鍛煉這一目標方面效果較差.比賽場景模擬模式在這方面不僅掌握了基本的運動技能還激發(fā)了學生主動練習的積極性,除課堂練習以外,很多同學課外也將排球運動當成一種娛樂鍛煉的手段,積極主動的進行練習,這也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比賽場景模擬模式相比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適合高校的排球教學.
A Study on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 in College Volleyball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Jianghuai College of Anhui University
ZHANG Guoqiang, GAO Wenying, LI Shuangdong
( Center of Sports and Military Education, Jianghuai College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1, China)
The research takes four volleyball classes of Grade 2014 in Jianghuai College of Anhui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mong the four classes, two classes adopt Game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 while the other two continu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results,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Game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 can better solve the new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volleyball teaching model, in terms of improving students' skills and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volleyball and participating in volleyball games.
game scenario simulation; volleybal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責任編校:李建明 英文校對:李玉玲)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4.010
G807.4
A
1673-2065(2017)04-0037-04
2017-02-07
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2015JYXM698)
張國強(1983-),男,安徽阜陽人,安徽大學江淮學院體育軍事教學中心講師; 高文穎(1988-),女,安徽碭山人,安徽大學江淮學院體育軍事教學中心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