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李鑫燚
男人心中的江湖夢
編輯 李鑫燚
他叫劉海嘯,《越野世界》雜志掌門人,也是越野圈子里異常低調的人物之一。很多在圈子里混跡多年的人也未必對這個名字有太多了解,這份低調對于一家傳媒公司的老總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在中國越野文化的啟蒙階段,越野市場方興未艾,很多玩越野車的人逐漸對這種關于“玩”的文化有了一種認同感。面對這個迅速發(fā)展壯大的圈子,也為了適應市場需求,2006年5月,《越野世界》雜志創(chuàng)刊。雜志創(chuàng)刊時,它的名字叫“Overlander 4W D”,因為它的前身是一本澳洲的越野雜志,《越野世界》的團隊起初是做一些引進版權的內容。讓人意外的是,中國的越野市場成長得比想象中還要迅速,不管是越野車型還是玩車的方式都讓劉海嘯嘆為觀止,他覺得中國越野圈自己的新鮮事與新玩法已經足以和國外媲美,甚至比國外還要多,五年后,他們正式更名為《越野世界》。雜志在保留了英文版“Overlander 4WD”精華部分的基礎上增加了越野部落、四驅圣地、越野人物志等完全屬于國內越野的內容。2010年,隨著JEEP牧馬人車型進入中國市場,從而引發(fā)越野車改裝后市場蓬勃發(fā)展,劉海嘯及其團隊又做了一本叫《越野江湖》的副刊隨主刊《越野世界》一起售賣,一直到現(xiàn)在,它成為了一個品牌。
劉海嘯
因為傳播載體的演變,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產生變化。為了迎合市場的變化,《越野世界》也開始嘗試轉型,這樣可以為更多習慣以新媒體渠道進行內容溝通的越野人提供服務。轉變的僅僅是傳播方式,而越野精神是永遠的主題。劉海嘯在越野圈子里“玩”了十幾年,他說不管傳播方式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他的越野情懷始終沒有變。也正是因為沒有變,才支撐他堅持做著為越野圈子提供平臺服務和內容支持的事。甚至是面對越野圈子里的70、80和90后這三個標志性年代劃分出的人群,他也認為圈子里的人和事都沒有變化。對他而言,除了車型的變化之外,大家都是以車本身的品牌文化聚在一起,散發(fā)著自己的魅力。
他說因為他是做雜志的,所以內容是永遠的核心。他讓他的編輯們不斷與廠商和各大俱樂部溝通協(xié)作,讓編輯們親自去做越野體驗,參與越野車型改裝,讓他們對越野車的改裝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對于劉海嘯來說,他愛越野,也愛這種文化,所以他堅信這份文化不會淡去,更不會消亡。依靠自己心中的愛好所做的堅持是最長久的,愛好會成為市場發(fā)展下的一種興趣類的消費。因為互聯(lián)網的閱讀方式發(fā)生了轉變,《越野世界》也開始在新媒體上做了自己的“文章”。他說他們的目的是要依托互聯(lián)網的轉變讓傳播更有效,從印刷品到電子產品,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堅持和努力。
《越野世界》的口號是“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這聽上去是個很“燃”的想法。他說因為他自己是70后生人,所以他熱愛武俠文化,也深受武俠精神影響。關于英雄輩出與風花雪月,在男人的江湖里有太多豐富的幻想和期待,他們因此而產生共鳴,并且想要努力實現(xiàn)它。劉海嘯認為,做雜志不僅是做文化的搬運工,也有責任去擴大市場,樹立他們自身的獨特性。他的理想就是把每個男人心中的江湖變成現(xiàn)實,用他做的內容去豐富這個江湖里的屬于男人的“理想化”人生。
傳播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對所有傳統(tǒng)媒體來講,行業(yè)內的“馬太效應”已經無法控制。紙質媒體逐漸消退、電子媒介越來越壯大的現(xiàn)象我們都已經習慣了,所以依舊堅挺的雜志媒體人都開始玩起了“轉型”。在這種媒體競爭環(huán)境中,連讀者都會發(fā)現(xiàn)優(yōu)勝劣汰的結果就是雜志的分眾化現(xiàn)象已經非常明顯,越是分眾化的期刊在互聯(lián)網的威力下,反而越有天然優(yōu)勢。尤其是一些生根數十載的雜志,它對屬于它的圈子里的行業(yè)前景和人脈關系、消費者群體等都無比熟悉,所以它們的轉型會相對容易一些。我們做雜志的并不排斥新媒體的發(fā)展壯大,反而無比希望咱們國家的新媒體能夠更好,因為這使我們的雜志承擔了更多的需求。我們不再單純地只輸出文字與圖片內容,我們做了視頻,從賣產品逐步走到了賣品牌和服務。在這場過渡中,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們和讀者之間的溝通有了更多的方式,這就是“對手”帶給我們的成長。
劉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