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軍
摘 要:通過試驗對大豆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和探討,尋找出最先進科學實用的栽培模式,為農業(yè)生產提供科學規(guī)范高效實用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豆;高產;綜合組裝;技術
1試驗的基本情況
1.1試驗設在科技園區(qū),地勢平坦、向陽、肥力中上等,耕層35厘米,前茬小麥,秋季約翰迪爾9520大馬力輪式機車聯合整地,整平、耙細,秋起110厘米高臺大壟,面積0.67公頃。
1.2試驗設在二管區(qū)第十作業(yè)站4號地,地勢平坦、向陽、肥力中上等,前茬玉米,聯合整地,耙兩遍,秋起110厘米高臺大壟,面積80公頃。
1.3對照與園區(qū)試驗相鄰,面積1公頃。
2種子選擇
兩個試驗及對照均選擇克山1號品種,該品種屬亞有限結莢習性、紫花、尖葉、灰毛,需≥10℃活動積溫2160℃,為2015年生產單位主栽品種,種子純度99%、凈度99%、發(fā)芽率97%、水份13.5%、百粒重21.6克。
種子處理
①人工選種:精選后的種子,采用人工方式剔除雜質,病粒、蟲食粒、小粒,保證苗齊。
②曬種:播前10天曬種,提高種子活力,提高發(fā)芽率,增加壯苗。
③藥劑拌種:播種前7天采用50%多福種衣劑拌種,藥種比為1:80,包衣后陰干。
3施肥
3.1基肥:園區(qū)試驗秋施農家肥15000公斤/公頃。
3.2化肥施肥量:N9P11K4折合商品量:磷酸二銨:180公斤/公頃;尿素:76.5公斤/公頃;硫酸鉀:60公斤/公頃。
對照施肥量N8P9K3(大田用量),折合商品量磷酸二銨146.7公斤/公頃、尿素73.05公斤/公頃、硫酸鉀45公斤/公頃。
3.3施肥方法:
3.3.1播種前扶壟夾肥,兩個試驗均采用播前扶壟夾肥,分層深施的方法,夾肥數量為總肥量的三分之二。
即:磷酸二銨:120公斤/公頃,尿素:50公斤/公頃,硫酸鉀:40公斤/公頃,第一層施于種下8厘米,占夾肥數量的40%;第二層施于種下15厘米,占夾肥數量的60%。
3.3.2種肥:于播種時同機施于種側3厘米。種肥數量為總肥量的三分之一,即磷酸二銨:60公斤/公頃、尿素:26.5 公斤/公頃、硫酸鉀:20公斤/公頃。
4播種
4.1園區(qū)試驗采用進口馬斯奇奧氣吸式播種機,壟上4行。
4.2二管區(qū)第十作業(yè)站4號地試驗采用馬斯奇奧氣吸式播種機,壟上3行。
4.3對照壟上四行。
4.4保苗株數為36萬株/公頃,播種深度為鎮(zhèn)壓后3厘米。
4.5播種后及時鎮(zhèn)壓保墑。
5田間管理
5.1化學封閉滅草:96%金都爾(異丙甲草胺)2500毫升+75%寶收(噻吩磺?。?0克/公頃,采用進口凱斯3230噴藥機、精確噴施、于播后出苗前封閉滅草。
5.2深松:于播種后出苗前深松一次,帶雙桿尺兩側配碎土器。
5.3苗后化學除草:于大豆三出復葉展開后進行,采用25%氟磺胺草醚1500毫升+烯草酮600毫升/公頃,用凱斯3230噴藥機精確噴施。
5.4中耕二遍:帶三桿尺、擋土板。
5.5中耕三遍:帶三桿尺、擋土板、起壟鏵。
5.6中耕四遍:(最后一遍)帶深松尺、覆土鏵。
5.7噴水灌溉:園區(qū)試驗于6-24采用JP50/150型卷盤式噴灌機噴灌一次。相當于有效降雨15mm,二管區(qū)十作業(yè)站4號地及對照未噴水灌溉。
5.8噴施葉面肥:
5.8.1第一遍葉面肥:始花期,用100%“莊稼漢”,智能增產素500g+進口磷酸二氫鉀1.5kg/公頃,凱斯3230噴藥機葉面噴施。
5.8.2第二遍葉面肥:盛花期。尿素7.5公斤/公頃+進口磷酸二氫鉀1.5公斤/公頃,凱斯3230噴藥機葉面噴施。
5.8.3對照未噴施葉面肥。
5.9人工拔除大草兩遍。
2015年的氣候條件總體上對大豆生長十分有利,雖然5月上旬降水偏少,但由于底墑充足,對大豆出苗沒有太大影響,6月中下旬基本無有效降雨,出現明顯旱情,園區(qū)試驗及時灌溉,有效緩解了旱情。7月份雨量充足對大豆開花,結莢十分有利,7月份氣溫與歷年持平8月份氣溫高于歷年。
6收獲
約翰迪爾S660聯合收割機聯合收獲,清選后檢斤入庫,90公斤袋裝碼放。
7綜合分析
結合多年積累的栽培經驗,及幾年來高產綜合組裝技術的探索得出,適當提高肥料的施入量,合理輪作選擇適宜的前茬,采取種子包衣、扶壟夾肥、提高整地質量、噴施葉面肥、灌溉、嚴格按標準化作業(yè),提高作業(yè)層次,可達到明顯的增產效果。園區(qū)綜合組裝試驗0.67公頃,產量4357.5公斤/公頃,二管區(qū)第十作業(yè)站4號試驗地80公頃,產量3831公斤/公頃。分別比對照產量3382.5公斤/公頃增產975公斤/公頃和255公斤/公頃。
先進科學實用的技術,優(yōu)質、高產、抗逆、適應性強的大豆品種,適宜的氣候條件都是獲得較理想產量不可缺少的因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