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痹谖覀冏陨淼慕逃龑嵺`中,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記得教師的,大多數(shù)往往就是這些“潛能生”。這種教育反差告訴我們,對“潛能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只要我們關懷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愛灑向他們,并加之以恰當?shù)慕虒W策略培植,這些遲開的“花朵”,就會淋浴著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下面我講講我在課堂學習中轉化潛能生的幾點做法,跟大家一起來探究:
依課堂學習分析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一、預習階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潛能生往往隨大流,作瀏覽式預習,很少或根本提不出問題,因而也沒有釋疑的要求,這種行為主要出于自卑感,認為個人學習能力低,看不懂,學不會,干脆聽老師講解。
做法:設法強化他們學習的動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告訴他們“學習新知”是學習的一個“新起點”,大家都是從頭開始,從而鼓起他們學好新知的信心和勇氣;同時降低預習要求,教學生預習方法,讓他們想想本課用到的舊知,列出新知識閱讀提綱,把看不懂、搞不清的知識記下來,等到課堂上通過聽講解決,鼓勵潛能生質疑問題積極嘗試。
二、提問階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體會最深的是:潛能生(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于檢查提問,往往擔心答不出,答不對,怕因此難堪,失面子,虛榮心使他們缺少勇氣。對于過程提問,理解運用提問,潛能生又往往漠然處之,認為“反正老師瞧不起我”不用擔心老師提問的問題,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對于鞏固提問,如回答,他們則存有希翼;如不會,他們則煩躁不安。
做法:把信任和目光撒向每一個角落,把愛灌注于整個課堂的始終。在潛能生身上多傾注一點愛,讓親切感驅散潛能生的孤獨自卑感,既要考慮到提問的反饋功能,又要顧及到提問的激勵參與功能,察顏觀色,把回憶性的模式識別類的低層次,估計潛能生能答的出的問題盡量留給他們,答對的及時恰當鼓勵;部分答對的,也應當肯定,勉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凡是綜合性、理解性的、引申拓寬類的較高層次的題目,一般不提問潛能生,否則會引起他們的羞愧感,強化其自卑心理。
三、講解階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稍一留神都會發(fā)現(xiàn);潛能生往往忙于記筆記,不注重問題的提出,而刻意于問題的結論;不注重探求問題的思路,而在意于固定的做題步驟,因而潛能生往往表情木然,思維封閉,不隨老師課堂內容的進展或教學方法的變化而變化,總之,潛能生的思維不于教學節(jié)奏合拍。
做法:根據(jù)“起點低,臺階密、分層次”為原則,使用啟發(fā)性語言,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循環(huán)漸進;有易到難,有簡到繁,螺旋式上升,坡度要小,要求不要太高,使每一課,每一問題,每一步驟,每個符號都讓潛能生聽懂理解,盡可能的擴大受益面積。并引導他們總結規(guī)律,辨析錯誤,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不斷深化。在講解過程中,把知識和趣味融為一體,隨時提問潛能生一些簡單的問題,以拖住他們思維的繩索,不讓他們掉隊。同時教育他們“不鉆牛角尖”,暫時聽不懂的先記下來,放到課后解決,以保持聽課的連續(xù)性和整理性,強調記筆記是一個多感官的綜合過程,聽好才能記好,記是為了提高聽的效果。
四、鞏固練習階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還會覺察到:潛能生在做題時,邊翻書,邊練習,依樣畫符,不相信自己的答案,也不復查,被動地等待老師公布結果,且遇難題而止步,不積極思考,等待老師講解,因此每學新知識,囫圇吞棗,知識漏洞越積越多,形成潛能生愈來愈跟不上隊的惡性循環(huán)。
做法:首先培養(yǎng)潛能生先閱讀課文,再整理課堂筆記,在此基礎上再做練習的習慣。其次分析出練習題層次,指出必做和選做題,潛能生重在落實必做的中低檔練習題上,在出題原則的設計上圍繞“程度好的學生吃好,中等水平學生吃飽,潛能生吃的著”的最佳設想。
總之,在轉化潛能生的過程中,對他們的起點要求要放低,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每一個教師都應樹立一種使命感,要表現(xiàn)出極大的耐心和寬容,通過不斷的努力,讓潛能生真切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幫助,激發(fā)學習興趣,減輕心理壓力,消除自卑感,不斷增強克服困難,提高自身素質的自信心,這樣才能做好轉化工作,大面積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