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芝
怎樣才能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水平呢?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發(fā)展,筆者認為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讓學生盡情徜徉于課外閱讀中。在課堂上,教師已經(jīng)足夠重視閱讀,學生也積累了一些閱讀方法。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親子共讀是最好的培養(yǎng)閱讀興趣、習慣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在7歲之前的閱讀習慣會影響一生。如果父母堅持陪伴孩子閱讀,而且經(jīng)常探討閱讀的話題,讓孩子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對孩子閱讀興趣、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庭教育是關鍵的出發(fā)點,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能力的不可忽視的方法。親子共讀的態(tài)度很重要,家長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態(tài)度,家長愈重視,孩子興趣越濃,習慣越好,能力越強。家長應對親子共讀表現(xiàn)出積極的心態(tài),不應成為監(jiān)工,不應有伴讀的心理。
親子共讀的方法是關鍵。
保證閱讀時間。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工作忙,沒時間。家長真的忙得和孩子相處30分鐘的時間都沒有嗎?讀《電話里的童話》就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共讀不受任何時間、地點、人數(shù)的限制,可以在客廳、臨睡前……任意一小段時間,在廚房、床上、公園甚至外出路途,也無須花費太多時間做準備。當然家長準備越充分,孩子收獲越多。
讀后討論交流。父母孩子共同閱讀時,除了欣賞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優(yōu)秀的插圖外,雙方可以借著書中的主題、內(nèi)容,做有針對性的親子討論,在探討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不但可以知道孩子對這個故事,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多少,同時也可能更深一層地認識孩子的想法、思考方式和興趣,而且在對談和讀后討論中,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也助于培養(yǎng)他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以及社會交往的能力。但這一切都應建立在雙方朋友似的平等交流過程中。
設計有趣的活動。為書本重命名;給書中人物或作者寫信;讓孩子談心得體會、感受收獲等;改寫或續(xù)編故事,或改編故事情節(jié);濃縮版本,將長篇故事精華部分加以濃縮,使其成為短篇故事;續(xù)寫,把短篇故事加上想象變?yōu)殚L篇故事;制作小書;編寫劇本。
把書本作為禮物。讓孩子認識到書是最好的禮物。許多家長會在孩子表現(xiàn)好時、生日、節(jié)日,甚至是自己心情愉快時給孩子送一份禮物,小到垃圾食品,大到名牌衣物、高檔玩具,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物質(zhì)上很富有。把書作為重要的禮物送給孩子,他就會對書珍視、重視。
學會選擇好書。讀書就要讀好書。好書能引起情感共鳴,能和當下聯(lián)系,引發(fā)對生命思考,好書是能點亮心靈一盞燈。但是有些家長不會給孩子選書。許多學生書柜里的是教師推薦的寥寥無幾的兒童書,這方面教師是有責任的,但教師有顧慮。教師不能因個別家長的個別看法而忽略了責任。好書能打造完美的心靈,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好書是值得用一生去讀的書。
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要從改變父母的習慣做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言行。孩子存在的問題是家庭教育的影射,想要改變孩子,應從父母開始。如果父母有閱讀的習慣,才會讓孩子覺得閱讀是很自然的事情,才會重視閱讀,才會成為閱讀的愛好者。所以說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你的孩子到現(xiàn)在對閱讀都不感興趣,沒有閱讀的習慣,聰明的家長你不應去指責批評孩子,而是應該反思自己,改變自己。讓孩子在人生的兒童時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看到書就有一股想閱讀的強烈沖動,這才是讀書的開始。因為唯有通過閱讀,才能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商的問題,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
(作者單位:依安縣新發(fā)中心學校)
編輯/趙卓然endprint